分享

载入潮汕史册的大臣

 风吟楼 2022-12-10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北宋陈尧佐像

休嗟城邑住天荒,

已得仙枝耀故乡。

从此方舆载人物,

海滨邹鲁是潮阳。

这是宋朝陈尧佐在京为一王姓潮州学子上京赴考得中而写的赠诗,诗名《送王生及第归潮阳》。潮汕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就来源于这首诗。

翻开史册,自从唐代韩愈在潮州任上为民去除鳄患后,再过两百年,又有一位清廉爱民的好官,在潮州任通判时为民去除鳄鱼之患,他便是上面这首诗的作者陈尧佐。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陈尧佐在潮州任官时,曾有一张姓小孩与母亲在江中洗涤时,鳄鱼尾随其后吃掉了小孩,母亲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当时潮州官民俱以鳄鱼为神物,不敢冒犯。陈尧佐听说此事后很伤心,命令两名精壮的小吏乘小舟,用铁网强弩等方法捕捉到这头凶暴的鳄鱼,写了《戮鳄鱼文》张告,并且当着全城百姓的面烹煮了鳄鱼。潮人叹曰:“昔韩公谕鳄而听,今公戮鳄而惧,所为虽异,其能使异物丑类革化而利人一也。吾潮三百年间而得二公,幸矣!”潮州百姓把陈尧佐与韩愈相提并论,可见人们对他的爱戴。

后来,陈尧佐出任寿州(今安徽淮南)知州,恰逢饥荒。陈尧佐“自出米为糜以食饿者。吏民以公故,皆争出米,其活数万人。公曰:'吾岂以是为私惠邪?盖以令率人,不若身先而使其从之乐也。’”陈尧佐自愿捐出米熬成粥来给饥饿的人吃。其他的官吏富民都以他为榜样,争着拿出米来,结果救活了数万人。

陈尧佐一生多次治水,成绩显著。

宋真宗天禧三年间(1019年),朝廷起用陈尧佐为滑州(今河南滑县)知州,他到任后,为治黄河决口,亲手绘图,“造木龙以杀水势”。(《宋史·陈尧佐传》)木龙是状如“木梳”的一种防汛拦水工具。据《宋史·河渠·黄河》载:“(木龙)凿横木,下垂木数条,置水旁以护岸”(在一根横木上凿若干孔,孔中插垂木数条,放置于水旁保护堤岸)。他采用了以木龙减消水势,而后以“埽”(旧时治水,用柳枝、秫秸、草扎成,并填以土石的防汛工具)填充土石的固堤方法,修筑河堤。滑州人得复其居,相戒曰:“不可使后人忘我陈公。”而他所修建的长堤,也被滑州人称为陈公堤。

陈尧佐曾任两浙转运副使,当时由于钱塘江潮水凶猛,历来的编竹笼防御方法未见效,堤围频被潮水冲塌。于是,陈尧佐采用“薪石土”夯实筑堤方法,即先行砌垒石堤以挡浪涛,而后又于石堤之外,筑以“薪石土”堤,反复夯实,才将狂涛钳服。钱塘一带的百姓很感激陈尧佐,为他建立了祠堂,绘了他的像,加以供奉。

陈尧佐移任并州(今山西太原)知州,那时汾水常常暴涨,堤防欲溃,并州百姓难以聊生。陈尧佐上任后,采用“添土增防,植树固堤”之方,率领百姓们修筑堤防,栽植柳树几万株于堤坝之上,建彤霞阁于众柳之间,种荷植藕于堤内淤积的沙滩之上,使荒滩变为美丽的园林,使那里有了“柳溪”的美称,百姓也因此得利受益。“堤边翠带千株柳,溪上青螺数十峰,海晏河清无个事,画楼朝夕几声钟。”“翠岩亭下问棠梨,上客同舟过柳溪。”透过元代诗人的这些名句,我们可以重温柳溪的美景。如今,在柳溪旧址附近,还有一条街道被命名为“柳溪街”呢。

陈尧佐一生为人宽厚,为政清简,生活节俭朴素。虽然贵为宰相,家里有什么器物损坏了就叫人修补,他说:'器物一有损坏就要修补,不要待到损坏严重或物件不全时只好扔掉。”

这样的一位大臣,在历史长河里是熠熠生辉的。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都是百姓心中的好官。

陈尧佐不仅是位好官,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呢,在当时,备受文坛领袖欧阳修推崇。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为写景抒情诗,善写四句诗。如他的《湖州碧澜堂》“苕溪清浅霅溪斜,碧玉光寒照万家。谁向月明终夜听,洞庭渔笛隔芦花。”他留给后世的作品有《文集》30卷、《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和《愚邱集》等。

补记: 陈尧佐(963年—1044年),字希元,北宋阆州阆中郡(今四川南充市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自幼聪明,学什么都比别人快。端拱元年(988年),考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宋仁宗时官至宰相。

庆历四年(1044年)十月辛卯(10月26日),陈尧佐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

 

(图片来源网络,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