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谱有感

 东方欲晓10 2019-07-15

 最近一年多,我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从阅读19081939年的两部家谱开始,到网上能看到的傅氏源流、世系表,对我傅氏先贤们有了较多的了解,从而对怎样读谱有了一点体会。

一、家谱的形成,历史悠久,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第一,在一、二百年以前的家谱,大多数是手抄本,数量极其稀少,一般是按照始祖传下的各房,由长孙负责保管一份。在此过程中,发生虫蛀、鼠咬、霉烂、洪水、火灾、战争等等情况,就很难确保家谱的安全。第二,修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热情、文化和经济实力。如果一个家族,连续几十年都是贫困人家,这一支家谱就无人续修。再过几十年有人重修的话,这一段历史的真实性就会打折扣了。第三,许多家族的兴衰,是伴随着历代皇朝更迭以及战乱等情况而变化,家谱断代一百多年的情况也随之发生。所以,一个家族的历史,能用文字的形式,一代一代地、连续不断地传下来,那是极为难得的。所以在阅读家谱时,不能忘了上述客观的历史背景。在许多家谱的序言中,对这种断代的情况,一般都有所交代,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余地。

二、家谱何时产生,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家谱始于汉之前,唐宋时期迅速向民间扩展。我傅姓的第一部家谱创立于何年,目前还未看到有关的资料。如果以刘邦建立汉朝的公元前202年开始推算,那么到说公诞生的约公元前1335年,有1133年之久。如以30年为一代,就是37代,那么,这一千多年的世系,是用什么办法记录、保存下来的?所以,对说公以后四十代左右的祖先,很可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三、在家谱的源流和世系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第一,在上溯十代以上的祖先之间,他们往往不是直系。一般是一个祖先在连续几代以后,接下来的是另外一个祖先,而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则没有交代。第二,有些世系表,粗看似乎很清晰。如果仔细研究一下,除了一部分把父子、祖孙关系交代明白以外,有的把叔伯堂兄弟混为一体,有的只有上下代之分,而看不出他们之间是父子还是叔伯。第三,在那个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的时代,氏族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十分困难的。那么,在许许多多的家谱中,这些姓氏源流、世系表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来的?这为深入研究增加了识别的难度。第四,在不同地区之间,出现同样的世系表,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有的在转抄过来的世系表中,再自以为是地加进本家族的某个祖先,而不加任何说明,为后人增添了许多迷惑。

四、曾看到某个傅氏世系表,自说公后已经繁衍180多代。从大多数傅氏家族的繁衍规律来看,一般是30年左右为一代。说公约生于公元前1335年,到今年为3345年,180代则意味着平均一代为18年,这在客观上是不大可能的;而有的家族50年左右为一代,同样值得研究。

历史上的许多疑难问题,有的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解决。我们家谱中的疑难,有的可以通过史书来考证(那当然是文人和当官的),有的可以从宗亲的家谱中寻觅,但大多数将永远是一个谜。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现存的资料,无论是添加或否定,都要慎之又慎!

以上想法,不一定对,我期待着宗亲的指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