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到这,请耽误您两分钟,让我给您带来精彩,我是爆笑职场,记得多多支持哦。 《白鹿原》这77集电视剧终于看完了。这一个多月,我一共吃了六碗油泼面,喝了三斤包谷酒,啃下羊腿羊肉串无数……《白鹿原》让所有这些肉和面都特别的香。 一 读小说的时候,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认为我在里面读到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同时也看清了中国乡土社会20世纪头50年的变迁史。”现在我忍不住要赞叹,电视剧对小说的还原度非常的高。电视剧完全呈现了我想看到的那些变迁,让它变得无比鲜活无比生动。 不仅如此,电视剧还给出了很多小说里没有的我没想到的但是令人分外惊喜的情节——比如嘉轩达和子霖达喝酒的那场戏,比如秋收割麦子那场戏,比如朱先生去世的那场戏……很多比如。 从很多细节你都看得出,整个剧组是下足了功夫的,那大片大片金灿灿的麦田,那一声一声自心底吼出的秦腔,那一幕一幕浩瀚壮观的群演,以及所有关于这些场景的航拍,都令人印象深刻。 电视剧《白鹿原》还让我得到一些新的体会,这些体会是过去读小说的时候没有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现实主义的故事是如此的真实,以至于整个白鹿原上,你找不到一个完人。每个看起来是坏人的人身上也常常会闪现人性可爱的光亮,每个看起来是好人的人也常常成为侩子手。 子霖达坏吧,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可是看到孝文落魄的时候,他也忍不住伸手帮一把;白兴儿坏吧,子霖达五毒得有四毒他都跟着,可是田福贤抓壮丁的时候,面对枪口他也没怂;白嘉轩是好人吧,为族里做了那么多事,可是小娥和孝文的死,就是他犯下的罪;冷先生是好人吧,可是她女儿秋月的哑和死,就是他犯下的罪。 鹿兆鹏,电视剧几乎是按完人来设计他的,为了革命工作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白鹿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可是却恰恰体现他是一个有党性没人性的人:秋月的死是他犯下的罪;他奉组织命令搞暗杀闹起义,几乎只考虑事件的结果而不考虑个体的生命;为了报复一个叛徒他不择手段,可怜的子霖达在牢里呆了三年,他却不管不顾。 当初还在地下的时候,田福贤饶过了他,可他掌了权,没有饶过任何人。朱先生特别欣赏兆鹏,可我就怎么都喜欢不起来。每一个人都不是完人,这个世界原本如此。有时候你想设计一个完人,在一个现实主义的剧本里,却反而显得不像个人。 以上这些,就是电视剧《白鹿原》最成功的地方。豆瓣给它打9分,我给它打9.5分。 二 整部电视剧的表演水平之高,令人拍案叫绝。白嘉轩、仙草、鹿子霖、朱先生、岳维山、田福贤、白孝文、小娥、鹿兆鹏、二豆都奉献了教科书级别的表演。尤其高的是子霖达和仙草。何冰老师的表演完全改变了小说中鹿子霖纯“反派”的角色,小说中所提的那些坏事儿虽然他一件都没落下。 可是他并不让人讨厌,反而还团结群众特别可爱。何冰用他的表演生动地教育我们,你琢磨琢磨,你要是个人,你是愿意跟我这样的抽点小烟喝点小酒打点小牌的人打交道,还是跟白嘉轩那样铁面无私的圣人打交道?我虽然爱贪点小便宜,有时候会犯怂。 可像我鹿子霖这样的人,才是人民群众里的大多数叻……而仙草,我常常已经忘了她是秦海璐,我以为她就是白家的媳妇仙草,在一些张嘉译明显把戏做过了的瞬间,她依然能是仙草,而不是秦海璐…… 所有人都好。 除了白灵和黑娃……他们的失败没别的,就是一点,演技太差。当然你也可以说是不幸,两个资质平庸的演员到了一个演技爆棚的剧组,怎么演都是不幸。 白灵最大的失败就是,把一个小说里很讨喜的充满灵气的姑娘,演成了一个很不讨喜甚至有点令人讨厌的弱智女学生。大概这是一位缺乏天赋的表演者,她理解的灵气就是像小燕子那样叽叽喳喳,她定位的白灵就是爹娘说什么她不要听,兆海说什么她不要听,兆鹏说什么她就干什么。 这不是傻逼麽?有几集里面,她居然还染了头发!我想说小白呀小白,天赋差也就算了,这么不认真就是你的不对了。你瞧瞧祖宗祠堂,羞先人叻! 我记得何冰老师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他年轻的时候读《白鹿原》,最想演的就是鹿子霖,可到了如今真正演鹿子霖的时候,他最想演的是孝文,因为孝文挑战更大。我觉得不止孝文,还有黑娃。从表演的角度,白嘉轩一出来是什么样,结束的时候还是什么样,鹿子霖一出来什么样,结束还什么样。 可孝文和黑娃不一样,孝文有一个从“乖孩子”到“破罐破摔”到“混迹官场”的这么一个人生大起大落,而黑娃则有一个从“底层农民”到“农协干部”到“山里土匪”到“迷途知返”的这么一个丰富人生经历。咱得说,就这两个角色,孝文的表演者把这种人生的起伏把握得很到位,你可以从他的一场场戏里看出孝文的人生变故对这个人性格的巨大影响,可黑娃就差多了。 基本上出场的时候是一个肌肉男、莽夫,被枪毙的时候还是一个肌肉男、莽夫。我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看到黑娃回祠堂祭祖,朱先生对他那么好,白嘉轩待他的礼节比待自己儿子还要高,我心里就很不舒服,黑娃到底做了什么?原上人凭什么对他这么好? 其实我很明白,我质疑的不是剧情,因为这些剧情都是小说里有的,我质疑的是表演,黑娃的表演不值得让朱先生和白嘉轩对他那么好,他缺少变化。 出于一个搞音乐学的人的八卦心,我搜了一下:白灵的表演者孙铱,是北京电影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他的硕士导师是《白鹿原》的艺术总监张嘉译;黑娃的表演者姬他,他的表哥是《白鹿原》的艺术总监张嘉译。 三 跟小说相比,电视剧《白鹿原》在一些关键的情节上做了些改变:把本来给兆海的“白鹿精魂”转送给白灵,把原本在肃反中被党内同志活埋的白灵变成被莫名敌对势力炸死的战斗英雄,把原本最终在解放后迎来人生得意的白孝文改成被明察秋毫地我党官员鹿兆鹏绳之于法。 这三处改动都处理得极其僵硬。放在全剧的大背景下看,简直让人精神分裂。 小说里朱先生之所以挥毫写下“白鹿精魂”给兆海,是因为兆海马上要奔赴前线抗日,写下这几个字是为了鼓舞他奋勇杀敌呢,可送给白灵是啥意思?表扬她拍了教育部长一板砖?朱先生一辈子读圣贤书当明白人,这不是恶心朱先生呢嘛! 白灵的死更僵硬无比,咱们回放一下当时的画面。白灵正匍匐在战场上跟莫名出现的敌对势力搏斗呢,她的丈夫鹿兆鹏穿过了数道不可能突破的敌人防线赶来救她。在战斗激烈正酣的时候,鹿兆鹏完全不顾危险的局势和对面的敌人,大喊一声,白~灵~~!白灵也完全不顾危险的局势和对面的敌人,站起来挥一挥手。 兆~鹏~~!一个炸弹飞过来,白灵被炸死。我再重复一遍,咱《白鹿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电视剧,可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毫无战争常识的弱智浪漫主义镜头:鹿兆鹏和白灵,一男一女,在战场上隔着几百米不顾死活公开调情。也不知道白灵的死到底是应该怪敌人还是怪兆鹏。我要是白灵,躺兆鹏怀里说的最后一句话一定是:亲爱的,你他妈害死我就得了。 至于白嘉轩在最后一集秒变朝阳群众,联合媳妇和兆鹏将儿子孝文检举拿下,我都懒得分析了。他要有这政治觉悟,当初应该去闹革命啊! 王小波说,咱们中国人有交话语捐税的习惯。你要想说一些真话呢,那你也得说一些违心的话,那么,为了说出那些真话而说的那些违心的话,就是交的捐税,所以《红楼梦》里两个小姑娘作诗做着做着都不忘了颂圣。我想,电视剧《白鹿原》里的这些僵硬改动以及由此造成的精神分裂,大约如此。 当然,从很多台词的设计来看,《白鹿原》这捐税交的是很值得玩味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两段。一段是魏太太问白灵,“你们说革命能够让穷人不再受穷,让老百姓不再受欺负,你们说的这些都能实现吗?”白灵满心欢喜,“能,一定能的!”到了最后一集,福贤伯走的时候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哩!” 《白鹿原》整体制作的精良,加上走后门的白灵和黑娃的拙劣表演,加上剧情中的一些精神分裂,就是我们当前文艺生活的全部现实。我吃得下酒,我喝得下面,我还挺满意的。因为我们都已经习惯了。 看在小编这么努力的样子下,就关注一下小编好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