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动挡的车在各个档位间相互切换的前提是什么,要注意什么,怎样操作?

 解密馆 2019-07-16

自动档汽车好开,开好不容易!

不同的自动档,根据设计档次、级别其档位设置并不完全一样,有的采用直拉档,有的采用蛇形档,除了基本的P、R、N、D以外,有些车型还匹配S(运动模式)、M(手动模式)、L(低速模式),下面简单和大家说一说。

基本功能:P、R、N、D

  • 这些档位分别对应驻车(空档)、倒车、空档、前进四个功能,实际上,绝大部分司机都只会使用这四个功能,实际上日常行驶足够了。

下行方向:

  1. P→N是有锁止的,从P→N需要在汽车整车供电或发动机启动且踩下刹车,按下锁止按钮才能操作。
  2. R→N也是有锁止的,同样需要整车供电或者发动机启动同时踩下刹车,按下锁止按钮。
  3. N→P一般没有锁止,没有锁止意味着允许随意切换,甚至行进中随意切换。当然,有个别车从N挂入P是需要踩刹车才能进行,这部分车就只能老老实实停车、踩刹车才能挂入。


上行方向:

  1. D→N,没有锁止按钮,行进中随意切换,当然基于安全考虑,不建议随意切换,只要档位没有锁死,就可以随意切换。这里特别说明一下,现代的自动变速箱都设有独立的润滑程序,行进中切换并不会给变速箱带来额外磨损。
  2. N→R,一般需要按下锁止按钮,且踩刹车才能够切换,这主要是基于安全的考虑,当汽车处于空挡N时,无法判断汽车到底是前进还是后退,为了防止变速箱损坏,只能采用锁止按钮的方法。
  3. R→P,也是有锁止按钮的,且必须在汽车停稳的时候才能进行,实际上即使没有停稳,问题也不大,驻车机构会发出咔咔的声音。这是驻车棘爪自动弹开的一种保护设计。


高级功能:S、M、L

  • 这些功能主要是为了在特殊路况和特殊需求设计的,实际上这三个档位都值。实际上这三个档位都只是一种“模式”,因为从机械结构来说,这三个档位并不实在,和D档相比只是电控换挡模式、逻辑区别,可以理解为前进档的一种衍生模式。
  1. D→S、S→D,在行驶过程中可以随意的进行切换,在D模式下为了兼顾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换挡逻辑并不是特别积极,采取提前升档延迟降档的策略,使发动机工作在低转速区以降低油耗,动力也会有一些影响。而在S模式下,变速箱的换挡模式会更加积极,延迟升挡,提前降挡,这种模式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变速箱的低速减速比放大扭距,汽车的响应性更好。由于这两种模式只是软件换挡逻辑的区别,因此可以随意切换。
  2. D→M、M→D,所谓的M模式就是手动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变速箱的TCU会将一部分换挡权限交给驾驶者,使驾驶者在一定速度内和一定的发动机转速内自由的进行加减档, 当然这种加减档是有一定限制的,在低速时不能切换高速档,发动机会因为扭距不够而熄火。这两个模式是可以互相切换的也可以随意切换。
  3. D→L、L→D,所谓的L模式就是汽车的低速模式,这个模式就相当于汽车的一档或者二档,跨入这个模式以后,汽车将不会再升档,发动机转速会迅速攀升。这两个模式之间互相切换需要遵守一个原则,就是汽车的速度不能过高,否则有可能会冲击变速箱。

汽车启动时没有必要预先挂入N档

很多人认为汽车在启动时应该先挂N,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换挡杆儿从P档挂到D时路过R,导致所谓的冲击,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基于安全的考虑换挡杆迅速的经过R档,并不会立即进行伺服控制,一般会有一定的延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