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现千年王陵:大云山江都王刘非陵发掘记

 gs老张 2019-07-16

一起盗墓事件,引发了一座沉睡千年的汉代王陵的揭幕。这座王陵占地25万平方米,园内有墓葬数十座。是谁能拥有如此宏伟的王陵?这数十座墓葬和墓主人有怎样的关系?墓主人生前又过着何等奢华的生活?这一切都等待着王陵自己来诉说答案。

再现千年王陵

撰文 / 李则斌 陈刚 余伟

支持 / 南京博物院

大云山江都王刘非的王陵,规模宏大、规制完整,对王陵的发掘得以让我们更详细地认识汉代陵园制度。图为陵园内埋葬刘非的主墓M1,墓室结构为黄肠题凑。

2009年2月,在江苏盱眙县的马坝镇,当地派出所联合多地警方,共同破获了一宗涉及4条人命的盗墓大案。据盗墓分子交待,团伙一共14人,作案地点位于马坝镇大云山山顶,作案时间长达两年之久。案情重大,警方会同江苏省文物局相关专家,对案发现场进行了调查。勘察发现,案发现场人迹罕至、极为隐蔽,盗洞上方覆盖着伪装用的柴草树枝,揭开柴草后,发现盗洞深不见底。由于盗洞附近发现了汉代瓦当等遗物,专家推测山顶区域可能存在汉代大型墓葬。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随即展开考古调查和勘探,证实大云山山顶确实存在墓葬,且不只一座。一座神秘陵园等待着被徐徐揭开。

视死如生,修陵如修城

大云山,位于江苏盱眙县马坝镇境内,皖苏两省交界于此,自古以来就是一块“风水宝地”。秦汉时期,全国三十六郡之一的东阳郡成为南北文化的交汇点,而大云山便位于东阳郡的北面。正因其在秦汉时期的显赫地理位置,大云山一带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聚集了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的古代葬地。这里曾经出土过楚国郢爰(金币)、秦代铜权(秤砣)、汉代木刻星象图、凫形玉带钩等国家级文物,有人因此将大云山一带比喻为第二个马王堆。

大云山江都王陵平面图,王陵占地25万平方米,陵园内共发现墓葬数十座,包括主墓3座(M1、M2、M8),陪葬墓11座(M3~M6、M9~M15),车马陪葬坑2座(K2、K7)、兵器陪葬坑2座(K3、K6)。

考古队的发掘始于2009年9月,经过三年的发掘,目前已接近尾声,一座规模宏大的汉代诸侯王陵已经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整个王陵平面近似正方形,占地25万平方米。陵园内共发现主墓3座、陪葬墓11座、车马陪葬坑两座、兵器陪葬坑两座。其中,主墓均分布于陵园南部,陪葬墓均分布于陵园北部,车马陪葬坑位于陵园南部,兵器陪葬坑分布于陵园北侧,紧靠陵墙。整体布局排列有序,严谨规整。

整座陵园还遗留下了陵墙、陵门、道路、排水设施等建筑遗迹,可以想见当年建成之时的宏伟壮观景象不亚于一座城池。这就不得不提及汉代人视死如生的观念,汉代人认为王陵是王侯死后的生活场所,为此很多帝王或诸侯在生前登基或封王之时就开始修建陵墓。而所修之墓,不仅耗费巨大(往往占朝廷收入的三分之一)、随葬品丰富,在形制上也尽量模仿墓主人生前所居住的城市的模样。

M1与M2东西并列,分别为刘非与其王后的墓葬,为同茔异穴结构。两墓同位于陵园的南部,形制相同,平面呈“中”字形。M1南北长140米,墓坑到墓底深近20米,M2比M1面积略小。

龙塘底下的秘密

如此宏大的陵园会属于谁呢?不难想见,能承受得起如此宏伟城池的人,应该具有很不一般的身份和地位。等我们打开位于陵园南部的1号主墓(M1)的时候,这一谜底才得以慢慢揭晓。

发现M1的过程非常有趣。一开始,我们的挖掘主要集中在陵园的北部,并不太清楚主墓的位置,后来听当地人说,大云山的山顶有一个池塘被称为龙塘。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条懒龙不降雨水,被玉皇大帝贬到凡间,龙降到大云山的山头时,村民纷纷抬水救龙,龙翻了一个身,变成了如今的水塘。这个传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按理说大云山是死火山,山体为火山岩石组成,由岩石组成的山的顶上是不可能出现水塘的;除非,水塘之下是泥土。而一座岩石山体怎么可能会有泥土呢?唯一的可能是这些泥是被人为填进山体的,而将山体填上那么巨量的泥土,很有可能就意味着泥土底下埋藏着一个巨大的墓葬。

M1墓室结构复原图,M1墓室采取了典型的黄肠题凑式墓葬结构,墓室的前室和内椁被盗严重,但回廊却保存完整,里面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果然,将水塘的水抽干之后,开始还能挖到一些带水的淤泥,将淤泥挖走之后,反而是一点水都没有了。而作为墓葬填土的泥,通常是青膏泥和白膏泥,它们都是隔水的。这是一个令人又惊喜又惋惜的发现:惊喜的是,隔水泥土的存在证明了这下面很可能就是一个墓葬;惋惜的是,这水塘的形成,是不是意味着这座墓葬曾被盗扰过,而池塘正是因为盗墓者匆匆回填的泥土不够紧实而形成凹陷、久而久之积水而成的呢?越往下发掘越证实了我们的猜测,我们在回填的泥土中发现了东汉所遗留下来的陶器以及盗墓工具,证明这座墓葬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遭到盗掘。

M1墓室中裂瓣纹银盒出土场景,由于此类银器完全由锤揲制成,与古代中国传统的金属铸造方法迥异,一般认为是来自西亚的艺术品。

等到覆盖着棺椁的泥土掘尽的时候,不得不说,我们心头掠过了一丝遗憾。虽然考古工作并不是挖宝,即使找不到任何宝贝,这座墓葬本身,甚至盗墓的行为本身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墓葬遭到破坏的程度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墓室的前室与内椁都已经被盗空,甚至内外两重棺均遭砍砸,这样严重损毁的墓葬还会留下多少有价值的文物呢?

揭开墓主人身世之谜

尽管如此,考古工作仍在一如既往地仔细进行,一层层的泥土被慢慢剥离。当一片闪光的金缕玉衣残片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压抑已久的灰暗心情,终于得到了释放。不久之后,越来越多的金缕玉衣残片被清理出来。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以连接玉片的缕线代表穿戴者的身份等级,皇帝及部分近臣的使用金线,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织,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墓葬中一旦出现金缕玉衣,即意味着墓主人非富即贵。

不久,随着发掘的深入,又一个惊喜出现了:当一根根金丝楠木逐渐显露在我们面前,我们立刻明白这是一座采取了“黄肠题凑”结构的墓葬。黄肠题凑与金缕玉衣一样,都是汉代天子重臣才能采用的墓葬形式。所谓“黄肠”,即去皮后的柏木,“题凑”就是在棺椁周围用柏木垒起一圈墙,所垒筑的木头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一般而言,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但一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若经天子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

错金银嵌宝石虎噬熊铜镇,造型奇特,精美非常。

蟾蜍座铜五枝灯的底座,上接灯柱,西汉时期人们相信蟾蜍是辟五兵、镇凶邪的吉祥之物。

从这两点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M1的墓主人身份为西汉诸侯王。从西汉时期墓葬所属地先后分封的诸侯国看,大云山先后属于刘贾荆国、刘濞吴国、刘非刘建江都国。到底谁才是M1的墓主人?这还需要更精确的随葬品来佐证。

所幸的是,我们发现棺椁的内部虽然遭到毁坏,但回廊部分竟然保存完整,这里出土的大量随葬品为我们进一步确证墓主人身份提供了线索。首先,回廊里只出土了西汉早中期常见的陶器随葬组合——鼎盒壶,以及大量的半两钱币,却未见发行于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的五铢钱,由此推测,墓葬的时代应不晚于西汉中期。之后,又先后出土了刻有铭文“江都宦者容一升重三斤”的铜行灯与“江都宦者沐盘十七年授邸”的银盘,表明这些随葬品当为江都国时期所制。如此一来,作为早于江都国存在的荆国刘贾与吴国刘濞就被排除,墓主人只可能与江都王有关,即刘非刘建父子。

水晶带钩,水晶在古代是一种珍贵物品,佩戴水晶制品亦是等级地位的象征。

错金银虎镇,镇在古代是用来压书和纸用的工具,错金银则是用两种不同金属相嵌从而美化器物的工艺。

之后,多件标有制作年限字样的文物,如“廿一年南工官造容三升”漆器、“廿二年南工官”漆器等出土,则让我们把焦点对准了刘非。《汉书·景十三王传》载:“(刘非)二十七年薨,子建嗣”、“(刘建)六年国除,地入于汉,为广陵郡”。刘非在位27年,其子刘建即位,仅仅在位6年。而上述所提含纪年文字的器物均超出了刘建在位的时间,当均为刘非在位时所制;而在东回廊下层共清理出含有“廿七年二月南工官延年大奴固造”字样的耳杯近100余件,这些耳杯全为冥器,不具有实用功能。而“廿七年”正是刘非死亡的当年,这些专为刘非所制的冥器,是不可能出现在刘建墓中的。综合起来,大云山一号墓的墓主人当为第一代江都王刘非,大云山汉墓为西汉江都王刘非的陵园。

刘非是怎么死的呢?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考古现场也没有留下和刘非死因有关的证据。因为埋藏的时间已有2000多年,再加上盗扰,刘非已经尸骨无存,墓葬中只留下了刘非的几枚牙齿,但这几枚牙齿也无法解开刘非的死亡之谜了。

错金银说唱俑铜镇,共出土四枚,表现了戏剧性的说唱表演场面,是汉代铸造雕塑作品中难得的珍品。

幽冥中依然声色犬马

据文献记载,刘非为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吴、楚七国叛乱时,年仅十五岁的刘非就上书景帝,主动请缨攻打吴国。刘非领军有方,吴国被击败。景帝封其为江都王,命其治理吴国原有的封地。汉代人视死如生,本就重视厚葬,更何况刘非出身高贵,又战功显赫,其死后的葬仪自是不凡了。虽然M1棺椁的主体遭到盗掘,但单凭那仅存在回廊里的出土文物,也足以去想象刘非当年的奢华生活了。

4号车的错金银铜轙,轙,装于古代马车的车衡两侧,马嘴上的缰绳分别从四个 孔中穿过到达驾车者手中。

车马器上的伞柄,质地多为鎏金铜制,通体刻画云气纹,空白处嵌有多种宝石,制作极其奢华。

首当其冲的是显示威仪的大量车马、兵器和乐器的出土。在M1回廊的上层放置有20余辆模型车,每辆车里都置有大量兵器,车辆的伞柄与盖弓帽为银制,均刻有云纹并镶嵌大量宝石,精美非常。M1西回廊下层的乐器区则出土了一套编钟,这套编钟与南越王墓和洛庄汉墓乐器坑所出土的编钟组合相同,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第三套完整西汉编钟。车马出行和礼乐都是汉代贵族等级制度的象征,这两者规模越宏大、制作越精美,越表明使用者身份的高贵。

M1墓室西回廊南部下层出土编钟清理后现状,此套编钟为目前国内出土的第三套完整西汉编钟。

考古人员对车马坑内的文物实施喷水等保护措施,以防止出土的木质车发生干裂。

民以食为天,诸侯王也不例外。M1西回廊下层庖厨用品区出土了一大批反映汉代贵族饮食生活的器具,种类有釜、鼎、甑、钫、锺、甭、壶、杯、勺等,尤其以首次发现的五格濡鼎最为罕见。到了汉代,铜鼎的礼器功能逐渐下降,大多作为食器使用,五格鼎很可能就是当时用来煮火锅的容器。鼎内分成五格,可用来放置不同的肉食品,使它们同时烹煮时能保持各自的美味。古时沐浴是进行祭祀活动之前的必经程序,M1南回廊下层西部的洗浴用品区出土了一批成双成对的灯具和铁炉、浮石、“江都宦者”铭文银盆等,可以想见当年汉代贵族是在摇曳的灯光中优雅入浴的。

五格濡鼎,食器,用途类似今天的火锅。

刘非大概还有收藏的癖好,在M1中出土了诸如鎏金铜犀牛、大象及犀奴、象奴和裂瓣纹银器等具有明显域外风格的器物。其中,铜犀牛和大象在汉代墓葬中是首次发现。根据《汉书》和《后汉书》的记载,汉代南海贸易中,犀牛和大象流通是其重要内容,但在文献记载中我们没有见到在东亚地区,特别是长江以北地区有大象和犀牛的存在,如果能确定这些物件都是在汉王朝境内制作的,那么南海贸易的历史就值得重新考量了。

鎏金铜象与鎏金银铜驯象俑,为国内首次发现。据史书记载,汉代南海贸易中大象流通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王的三宫六院

刘非生前的生活如此奢华,死后也不甘寂寞。通过发掘,我们发现整个江都王陵园内,除了M1主人刘非为男性外,其余所有墓葬的主人均为女性,整个陵园就是由一个男人和若干女人组成的世界。文献记载,王的女人分为不同级别,不同等级的人死后的葬制区别体现的尤为明显。刘非的陵园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特质:墓葬营建规模、棺椁结构、随葬品种类与数量等因素皆以该墓距离主墓的远近逐次降低或减少,统一的营造模式下显示出墓主人之间明显的身份与等级差异。

M13为刘非其中一位嫔妃的陪葬墓,在刘非的陪葬墓中,属于第三层次。

其中,8号墓(M8)、2号墓(M2)为第一层次的女性墓葬,被认为是王后级别的墓葬。发掘证实,女性墓葬中,M8的级别最高,M8在M1以西140米处,墓葬平面呈“中”字形,墓葬的形制、尺寸与M1基本相同。但M8早期即遭受严重盗掘,整个墓室在盗掘结束后还遭受彻底的火烧,没有出土任何文物。M2的级别较M8略低,该墓形制与M1相同,但墓室面积小于M1。M2与M1两墓封于同一个封土包内,也就是汉代诸侯王和王后常采用的同茔异穴的下葬形式。M2中出土了金缕玉衣和玉棺,玉棺是M2最为重要的发现。尽管墓室中心部位遭遇盗扰破坏,但玉棺主体结构清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玉棺。

另一座等级较高的陪葬墓M9出土的动物纹金带板。

M12出土的银制虎符形带钩,带钩可以一分为二,钩内铸“长毋相忘”四个字,这个带钩极可能是刘非送给该妃子的定情信物。

陪葬墓均位于陵园北部,共发掘了11座(编号M3~M6、M9~M15)。11座墓均为竖穴岩坑木椁墓,平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11座墓等级分明,M9、M10位于陪葬墓区南部,东西并列,规模较大,属于第二层次的墓葬;M3~M6、M11~M15为陵园内第三层次的女性墓葬,应为江都王刘非的嫔妃墓。其中,M10清理过程中发现多件漆盘外底均针刻铭文“淖氏”,而江都王刘非曾有一名为“淖姬”的宠妃。《汉书》中记载,刘非死后,还在服丧期间,刘非那好色的儿子刘建就迫不及待地令淖氏陪侍。故M10墓主人极可能与文献记载中的“淖姬”有关,这是刘非的嫔妃中唯一一位在文献中留下信息的女性。

精彩版式呈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