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6月26日晚上12点,位于紫禁城西北角的建福宫内突发大火,火苗一下子窜上了屋顶,宫内的太监、宫女们们顿时惊慌失措,大声呼救。火势很快蔓延到其他建筑,熊熊火焰直映夜空,方圆几十里之外都可以看到。 得到清宫发生火灾的消息后,警察总署总监薛之衍立即率领消防人员赶去灭火。救援队一路快跑到神武门,却被守卫拦住了,说是皇家禁地没有皇上的谕旨,外人不许进入,救援人员顿时傻了眼。 此时的宣统皇帝溥仪虽然早已退位,但还住在紫禁城内,主持着他的小朝廷,像模像样地做他的皇上,整天发号施令。 内务府总管绍英急得满头大汗,急忙寻找溥仪,请求下谕同意开门救火。半个时辰过后,绍英终于在西宫见到了一脸睡意的溥仪。18岁的溥仪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因为清宫自古有训:外人不得随意入宫。 经过一番讨论,溥仪总算下了谕旨,准许消防人员入宫救火。但是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整座建福宫早已是一片火海。意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头,消防队员发现里面根本没有可用的水源,当时也没有自来水,宫里的一些水井大多已枯竭多年,有的话也是杯水车薪。 无奈之下,救援人员只能把周边的房屋予以拆除,以防止火势蔓延。在燃烧区域,大火一直烧到第二天早上七八点钟,建于乾隆初年的整座建福宫,包括静怡轩、慧曜楼、吉云楼、凝烽楼等十座建筑都成了一片废墟,损失无法估计。 更让人痛心的是,储存在建福宫内的大量古玩字画、瓷器珍宝全部付之一炬。自乾隆以来,建福宫是清朝历代皇帝存放古玩珍宝的场所,库房里面的文物不计其数。据内务府事后粗略统计,这次火灾共烧毁房间120间,金佛2665尊,字画1157件,古玩435件,古书几万册。 火灾过后,大量的黄金制品经过高温烘烤,都融化成了黑不溜秋的碎金块。为了清理火场,内务府决定用招标的形式出售建福宫火灾现场的灰烬处理权,一家金店以50万两白银的价格中标,结果从灰烬中炼出来的黄金多达1万多两,让金店老板赚了个盘满钵满。 建福宫大火经媒体报道后,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于这次火灾的原因,作为紫禁城的主人,其实溥仪心里比谁都清楚。就在火灾发生之前,溥仪已经觉察到宫内的一些异样。 几天前,溥仪的洋老师庄士敦告诉溥仪一件奇怪的事情:在北京的街头巷尾,似乎一下子冒出来不少神秘的古玩店。经过庄士敦秘密查访,发现幕后老板竟然都是宫内的太监,这些店里的古玩字画全部来自宫内,个中原因不言而喻。 溥仪听后感到十分震惊,当即决定要亲自去建福宫看一看,但内务府的太监却以种种理由阻拦。溥仪一气之下宣布,称要对建福宫内储存的文物古玩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点。 就在宣布过后的一天深夜,一场神秘的火灾发生,溥仪确信是太监们从中作乱、故意纵火,目的就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偷盗行为。出于对太监的愤怒,7月16日溥仪下了一条当时轰动全国的谕旨:“将宫内太监全部裁撤,立即出宫”。 当天晚上,内务府总管绍英把1000多名太监集合到乾清宫内,宣读“谕旨”,那些本来希望在宫里安安稳稳度过余生的太监们不禁失声痛哭。最终,每人收到了一笔遣散费,太监们陆陆续续离开了紫禁城,从此各奔西东,大多隐姓埋名度过了下半辈子。 过了一段时间,在庄士敦的建议下,溥仪命人在建福宫的废墟上建起了一个网球场,玩起了洋味十足的网球。不过好景不长,第二年的11月5日,溥仪也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 欢迎关注趣头条号《古越永哥》,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