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9-07-16

     苓桂术甘汤是临床最常用的经方之一。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认为原方温阳健脾,利水降冲,为脾虚水停、水气冲逆之证而设,但纵观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发现凡属中阳不运、阴湿凝聚之证,临证均可大胆使用,疗效卓著;故而该方被多数中医临床家所青睐。刘渡舟教授评价苓桂术甘汤:“药仅四味,配伍精当,大有千军万马之声势,临床疗效惊人。”

方以解析

    苓桂术甘汤原方载: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原方仅用四药,药味简捷,组方严密。方中茯苓健脾养心,利水渗湿;桂枝温阳化水,降逆平冲;白术、甘草补脾益中,培土强源;茯苓、白术相配,增加健脾利水之功;桂枝、甘草相伍更加发挥温通阳气之功。全方主治中焦阳虚、脾胃失运、气不化水、聚湿为饮之证,有拨云见日之功。

理论探源

1、《伤寒论》第 67 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即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2、《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 16 条:“心下有痰饮,胸协苦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第 17 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应用探寻

     水气是致病广泛的一类邪气,因其具有流动不居的特点,所以在体内可引起心、肝、脾、肺、肾五脏的诸多病证。苓桂术甘汤是化水气、痰饮的良方,故用途非常广泛,现代临床可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小儿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胆汁反流性胃炎、胃脘痛、肠易激综合征、胃下垂、尿路结石、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梅尼埃病、脑积水、椎 - 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神经衰弱、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盆腔积液、急性羊水过多等脾虚水停者。“积水不散,留而为饮‘’“积饮不散,亦能变痰”“水泛为痰”“怪病多痰”。苓桂术甘汤本可化饮祛痰,更是其他祛痰剂的善后良方。

参考文献:

    蒙群利,崔海峰.经方苓桂术甘汤的临床运用[J].中医研究,2018,31(05):5-7. 

编辑:郝悦,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研究生,师从风湿病专家吕新亮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