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鹃(学名:Eudynamys scolopacea):体长39-46厘米,约重350克。属中型鸟类。雄鸟通体黑色,具蓝色光泽,下体沾绿。雌鸟上体暗褐色,略具金属绿色光泽,并满布整齐的白色小斑点;头部白色斑点略沾皮黄色,且较细密,常呈纵纹状排列。背、翅上覆羽及飞羽,以及尾羽常呈横斑状排列。颏至上胸黑色,密被粗的白色斑点,其余下体白色,具黑色横斑。 留鸟,活动于居民点附近树木茂盛的地方、从山地的大森林至丘陵以及村边的疏林都有踪迹,夏季在市区的大型公园及树木生长的开阔地方都可以听到其叫声。日夜发出嘹亮的声音,雄鸟“喔哦”声,重音在第二音节,重复多达12次,音速音高渐增。以果实、种子和昆虫为食物。利用黑领椋鸟、八哥、蓝喜鹊等雀鸟代其孵卵。分布于印度、缅甸、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南太平洋中的岛屿。 形态特征噪鹃属中型鸟类,尾长,雄鸟通体蓝黑色,具蓝色光泽,下体沾绿。雌鸟上体暗褐色,略具金属绿色光泽,并满布整齐的白色小斑点,头部白色小斑点略沾皮黄色,且较细密,常呈纵纹头状排列。背、翅上覆羽及飞羽,以及尾羽常呈横斑状排列。颏至上胸黑色,密被粗的白色斑点。其余下体具黑色横斑。[1] 虹膜深红色,鸟喙白至土黄色或浅绿色,基部较灰暗。脚蓝灰。有点像乌鸦,又有点像斑鸠,比乌鸦和斑鸠都要大。 大小量度:体重♂175-242g,♀190-240g;体长♂370-430mm,♀380-427mm;嘴峰♂28-35mm,♀26-31mm;翅♂190-214mm,♀192-215mm;尾♂175-215mm,♀180-205mm;跗蹠♂30-35mm,♀31-35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分布范围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旅鸟: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 原产地不确定:帕劳。 繁殖方式亚种分化
收起
种群现状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噪鹃的种群数量只有局部地方较普遍,但也需要严格保护。 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