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能够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在于其含有 A、水溶性成分 B、有效成分 C、氨基酸类成分 D、多糖类成分 E、脂溶性成分 2.制作解离组织制片时,硝铬酸法适合于 A、薄壁组织占大部分的样品 B、木化组织少的样品 C、木化组织分散的样品 D、叶类、花类样品 E、样品质地坚硬,木化组织较多或集成较大群束 3.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不包括 A、炮制 B、配伍与禁忌 C、产地 D、遗传 E、采收季节 4.关于中药的四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在共性中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B、具有清热、凉血、泻火、滋阴、清虚热等功效的药物,其药性属于温性或热性 C、四性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 D、具有祛寒、温里、助阳等功效的药物,其药性属于热性或温性 E、具有清热、凉血、泻火、滋阴、清虚热等功效的药物,其药性属于寒性或凉性 多选题 5.属于沉降类药物的是 A、代赭石 B、旋覆花 C、苏子 D、枳实 E、苍耳子 1.既清肝明目,又润肠通便的药是 A.决明子 B.火麻仁 C.蔓荆子 D.青葙子 E.冬葵子 2.大黄不具有的功效是 A、活血化瘀 B、利尿通淋 C、泻下攻积 D、清热泻火 E、凉血解毒 3.下列为辛、热,有大毒的药物是 A、郁李仁 B、巴豆 C、甘遂 D、牵牛子 E、京大戟 4.治疗湿痹、筋脉拘挛、吐泻转筋病证,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A、秦艽 B、伸筋草 C、木瓜 D、防己 E、豨莶草 多选题 5.祛风湿兼解表,治疗表证夹湿宜选 A、防己 B、独活 C、苍术 D、木瓜 E、秦艽 1.骨骼疾病,如骨损伤、变形性骨炎骨恢复期、偻病、骨软化症等,出现酶活性升高的是 A. ALP B. ALT C. AST D. AMS E. γ-GT 2.称为众方之祖的医学典籍是 A.伤寒论 B.瘟疫论 C.千金翼方 D.黄帝内经 E.肘后备急方 3.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是 A.《普济方》 B.《千金要方》 C.《千金翼方》 D.《和剂局方》 E.《太平圣惠方》 4.堪称为我国第一部成药典的是 A.《普济方》 B.《本草纲目》 C.《金匮要略》 D.《太平圣惠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多项选择题 5.常用的药品集和药品专著是 A. 《中医大词典》 B. 《中华本草》 C. 《中药常用药品集》 D. 《临床用药须知》 E.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上期答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1.含浆汁、淀粉粒、糖多的药材,为利于干燥,产地加工时应 A、发汗 B、熏硫 C、切片 D、蒸、煮、烫 E、揉搓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 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至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 2.糖苷、氨基酸等类成分易溶于 A、水及含水醇 B、氯仿、乙醚等 C、石油醚 D、碱水溶液 E、酸水溶液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在用溶剂提取法进行成分的提取分离时,萜类、甾体等脂环类及芳香类化合物因为极性较小,易溶于氯仿、乙醚等亲脂性溶剂中;糖苷、氨基酸等成分极性较大,易溶于水及含水醇中;酸性、碱性及两性化合物,因为存在状态(分子或离子形式)随溶液而异,故溶解度将随pH而改变。 3.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 A、0.06~0.14g B、0.01~0.1g C、0.05~0.15g D、0.1~0.15g E、0.05~0.1g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称取“2 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5~2.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称取“2.00 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 4.清热药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不包括 A、黄芩素 B、穿心莲内酯 C、青蒿素 D、桂皮油 E、绿原酸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清热药具有抗病原体、抗毒素、解热、抗炎、调节免疫及抗肿瘤等作用与其清泄里热功效相关。主要的药效物质基础有小檗碱(黄连、黄柏、三颗针)、黄芩素(黄芩)、苦参碱(苦参、山豆根)、绿原酸(金银花)、异绿原酸(金银花)、连翘酯苷(连翘)、色胺酮(板蓝根、青黛)、穿心莲内酯(穿心莲)、癸酰乙醛(鱼腥草)、青蒿素(青蒿)等。 多选题 5.下列属于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因素的是 A、品种优劣 B、环境因素 C、产量多少 D、药物因素 E、机体因素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品种属于药物因素。药理作用大小和产量没有直接关系。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1.既能用于淋证,又能用于湿热黄疸,毒蛇咬伤的药物是 A、金钱草 B、石韦 C、茵陈 D、海金沙 E、车前子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金钱草【主治病证】(1)热淋,石淋。(2)湿热黄疸,肝胆结石。(3)热毒疮肿,毒蛇咬伤。 2.具有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功效的是 A、麦芽 B、稻芽 C、山楂 D、神曲 E、鸡内金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鸡内金【性能特点】本品甘平消散,药力较强。入脾、胃经,善运脾健胃、消食化积,为消食运脾之要药。入小肠、膀胱经,能固精止遗、化坚消石,治遗尿、遗精及结石可选。【功效】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 3.既开窍醒神,又活血通经的是 A、冰片 B、远志 C、麝香 D、苏合香 E、石菖蒲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麝香【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4.功能是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的是 A、小活络丸 B、木瓜丸 C、风湿骨痛丸 D、四妙丸 E、痛风定胶囊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小活络丸【功能】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 配伍题 5.A.小活络丸 B.独活寄生合剂 C.颈复康颗粒 D.四妙丸 E.香连丸 <1> 、属于祛寒痛痹剂的是 <2> 、属于清热通痹剂的是 <3> 、属于活血通痹剂的是 <4> 、属于补虚通痹剂的是 【正确答案】 A D C B 【答案解析】 属于祛寒通痹剂的有:小活络丸、木瓜丸、风湿骨痛丸。 属于清热通痹剂的有:四妙丸、痛风定胶囊。 属于活血通痹剂的有:颈复康颗粒。 属于补虚通痹剂的有:独活寄生合剂、天麻丸、仙灵骨葆胶囊、尪痹颗粒、壮腰健肾丸。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1.在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监测方法是 A、自愿呈报系统 B、重点医院监测 C、记录联结 D、记录应用 E、集中监测系统 【答案】 A 2.牛黄醒消丸含有的毒性成分是 A. 汞 B. 士的宁 C. 乌头碱 D. 二硫化二砷 E. 生物碱及二萜环氧化合物 【答案】D 【解析】牛黄醒消丸含有雄黄,含雄黄的中成药中毒机制:雄黄主要成分含二硫化二砷(As2S2),此外还含有少量三氧化二砷(As2O3)。砷盐毒性较大,进入体内后,蓄积和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主要分布在肝、肾、脾等内脏及指甲、毛发等部位。砷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危害神经细胞,使中枢神经中毒,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并直接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也可使血管舒缩中枢麻痹,而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并可引起肝、肾、脾、心脏等血管的脂肪变性和坏死。 3.马钱子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 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头痛、头晕、精神恍惚、牙关紧闭 B. 头晕、头痛、烦躁不安、面部肌肉紧张、吞咽困难、伸肌与屈肌同时收缩 C. 喉咙干痛、烧灼感、口中金属味、流涎、腹痛腹泻,出现各种出血症状、黄疸 D. 胸闷、心悸、心律不齐、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 E. 严重脱水、低蛋白血症、水肿、精神错乱、幻觉、癫痫样发作 【答案】B 【解析】马钱子中毒:能兴奋神经中枢、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4.乌头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A. 恶心呕吐、口中有金属味;流涎;腹痛腹泻;口腔黏膜充血,牙龈肿胀溃烂 B. 胸闷;心悸;喉咙干痛;四肢无力;心电图是显示房室传导阻滞 C. 头晕;头痛;烦躁不安;面部肌肉紧张;吞咽困难;伸肌与扁肌同时收缩 D. 严重脱水;低蛋白血症;水肿;精神错乱;幻觉;癫痫样发作 E. 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头痛;头晕;精神恍惚;牙关紧闭;呼吸衰竭 【答案】E 【解析】乌头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神经系统表现为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头痛、头晕、精神恍惚、语言不清或小便失禁,继而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呼吸衰竭等。 配伍选择题 A.蟾酥中毒症状 B.乌头类中毒症状 C.黄药子中毒症状 D.马钱子中毒症状 E.雄黄中毒症状 <1> 、伤科七味片服用过量可引起 <2> 、小金丸服用过量可引起 【答案】 D B 【解析】含马钱子的中成药有: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伤科七味片等。含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追风丸、追风透骨丸、大活络丸、小活络丸、三七伤药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小金丸、风湿骨痛胶囊、祛风止痛片、祛风舒筋丸、正天丸、右归丸等。 每日一题的答案会在次日 17:00点公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