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武灵王——我只是想把梦想飞得更高一些

 旧时斜阳 2019-07-16


公元前326年,这一年很平常。

邯郸的太阳很柔和,黄河没有发大水。

老百姓的日子还算好过。

所以这样的日子就显得平常,但与对赵国来说,这一年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因为在这一年,他们的国君赵肃侯死了。

死人的事年年有,算不上什么大事。

但这个人却不同,因为他是赵国的奠基者。

赵国的百姓差不多习惯了他的存在。

有他在,赵国似乎就是强国。

赵肃侯算不上一个好君王,但胜在强悍。

做大王的二十余年里,他的功勋还是有据可查的。

赵肃侯六年(公元前344年),赵肃侯派兵攻打齐国,夺取齐国的高唐(今山东高唐东北)。

赵肃侯七年(公元前343年),赵国的公子赵刻率军攻打魏国的首垣(今河南长垣东北)。

赵肃侯十年(公元前340年),赵肃侯联合齐国攻打魏国。

赵肃侯十一年(公元前339年),赵肃侯再度派兵攻打魏国。

赵肃侯十五年(公元前335年),赵肃侯下令修建寿陵。

赵肃侯十七年(公元前333年),赵肃侯派兵攻打魏国,虽然没有夺取胜利,但赵国不好欺负的名声渐渐传了出去。

赵肃侯十八年(公元前332年),齐国联合魏国攻打赵国,赵肃侯下令挖开黄河大堤放水淹灌齐、魏联军,齐、魏联军撤走。

这个数字很长,长到百姓都习以为常了。

如今他走了,谁做大王成了他们心头的一块心病。

他的继承人能担当起这个重任么,能让赵国在虎狼之地立足么?

这个问题没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也许,只有一个人——赵雍

对于这个名字,熟悉的人并不多,他们更习惯叫他赵武灵王。

赵雍似乎天生就能适应危机感,老爸刚死,屁股刚坐上了宝座,还没来得及将老爸送出去,隔壁的魏、楚、秦、燕、齐五位叔叔伯伯就上门了。

和所有孤儿寡母的戏码一样。

他们明着是来吊丧,实则是欺负人。

跳的最欢快的是魏叔叔,这位野心勃勃的叔叔,当年被赵肃侯打得够呛,苦于没机会报仇。

如今老子死了,签下的债务当然是儿子来还。

为了要债顺利,魏惠王联合楚、秦、燕、齐四国以会葬为名,各派精兵,趁赵国新君年幼之际,俟机图赵。

危机就此而来。

年轻的赵雍似乎就是一只绵羊,除了被饿狼吃掉,似乎没有别的退路。

但世人太小看他了。

初生牛犊不怕虎,何况是狼。

不就是打仗么,谁怕谁。

他先让赵国全境处于戒严状态,然后联合韩国和宋国这两个位于秦、魏、楚、齐之间的国家,三国形成品字结构,彻底将秦、魏、楚、齐四个国家置于两面受敌或者三面受敌的被动局面。

化解了外部,再从内部着手。

重金收买,转移战斗力,以及为他国规划风险。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过硬。

不过几天的功夫,五国攻势大减。

又几日,矛盾百出。

当初来势汹汹的五国宛如一盘散沙。

最终匆匆离场。

这一年,赵雍十五岁。

这一次的表现太过完美,一直提着心的赵国上下都放心了。

这是一个雄主。

他们的看法很准,这个十五岁的少年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做大事的人,他的眼光很准,嗅觉很灵敏。

决断果敢,精力旺盛,似乎没有什么缺点,如果有,只有一个不甘于寂寞。

纵观他的职业生涯,他配得上这个两个字的评价。

公元前323年,秦国的强大让三年前灰溜溜逃走的隔壁大叔魏惠王,会齐威王于鄄(今山东鄄城北)。

提议五国(魏、韩、赵、燕、中山)相王,好对抗强秦。

四位叔叔伯伯很活跃,前后称王,唯独赵雍以“君”相称。

(五国相王,赵独否。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

我还年轻,不能做出头鸟。

这种天生的规避风险的能力给了他极大的帮助,坐上王位的三年,赵国很稳定。

这很难得。

但他三年的那场危机让他记忆深刻。

如果历史重演,他还能化解这场危机么,未必,人得居安思危。

这种危机感,给了他一种迫切感。

赵国必须改革。

但这是个难题,改革最大的目的是改掉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产生新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使之更加合理完善。

但看到的人很少,能跟着冒风险的人也不多。

赵国上下差不多都反对,反对的理由很充分,老祖宗都是这么干的,你不能胡来。

你爹刚死,你屁股还没坐稳,就想开疆拓土,你问过其他董事没有。

一时之间,各大新闻报纸,各大头条都挂上了赵雍的名字,当然都不是什么好事。

但这些都没有动摇的他的决心。

他很清楚,一个雄主该做什么。

公元前307年,赵雍宣布了改革的中心思想:“胡服骑射”。

意思很简单,让赵国上下提倡穿胡人衣服,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

消息刚送出去,反对的意见接踵而至。

最先发难的是他的叔叔公子成,这位老头不敢公然与侄儿对着干,可又不想穿人家的衣服,干脆躲在家里装病。

又是装病,这一招似乎是绝招,人人都会用,而且每次都能成功。

赵雍一看这可不行,叔叔带头反对,那还搞什么改革。

当夜他去了叔叔的家,拉着叔叔的手说了一番话:“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家对面的中山国仗着齐国在背后撑腰,常常欺负咱们孤儿寡母的,缺德的时候还引水围困我们的鄗城,这些叔叔都忘记了么,我爹可是一直对这件事深感耻辱。”

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

公子成不为所动:”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轻易动不得。”

“话是不错,可也不能一成不变。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今日就我叔侄两人,侄儿也不怕跟你说句实话,我改服装,教人骑射,提高战斗力,就是为了向中山国报仇。”

(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

“当真如此!”

“当真!”

“那好,我明天就穿着它上朝。”

第二天一早,大臣们看见公子成也穿起了胡服,再也没有话说了,只好也跟着穿了。

自此,胡服骑射的改革顺利完成。

赵雍也没有糊弄自己的叔叔。

推广胡服骑射第二年(公元前305年)赵雍亲自率领骑兵打败邻近的中山国,趁机击溃林胡、楼烦二族,收获大片领土。

一时之间,赵国的风头无人能比。

作为战国时头号的改革家赵雍名扬天下。

良好的局面给了他一种错觉,他心中的梦想可以飞得更高一些——统一六国。

中原才是他该去的地方。

敏锐的嗅觉和觉悟给了他最正确的指导,他很清楚,能统一天下的不过是战国七雄。

七雄当中齐国鼠目寸光,魏国急功近利,燕国弱小无能,楚国自大无知,韩国根本就没这个机会,剩下的只有赵国了。

七雄当中,唯独秦国才是他真正的敌人。

为了达到了消灭对手完成前无古人的统一大业,他决定放手一搏。

公元前299年,他做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

他退位了。

《史记》“大朝于东宫,传国,立王子何以为王。”

这一年,他四十六岁。正是一个男人最黄金的年纪。

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他需要从诸多的政务当中摆脱出来,率领他亲手缔造的骑兵与秦国一较高下。

秦国是虎不是一头狼。

对于猛虎,任何人都需要全力以赴。

为此,他冒着极大的风险,亲自化装成使者入秦,打探秦王态势,侦察关中地形,认真研究攻秦战略。

如今回望历史,我们不敢说这个决定是错误的,如果历史可以倒流,如果老天爷可以该赵雍一次机会的话。

一切也许并非不可能。

但一切的一切都是假设。

这个被梁启超评价为超越秦始皇、商鞅的伟大人物,最终的结局却是让人大大感叹息。

就在他雄心万丈的时候,一场他亲手导致的灾难迅速波及了赵国。

出于理性,他立小儿子赵何为王,却又舍不得大儿子吃亏。

往日聪明果敢的赵武灵王在这一历史时刻,竟昏庸得可怜,他甚至想将赵国一分为二。

封赵何于赵,为赵王,封大儿子赵章于代,为代王。

但历史再一次告诉他,一山难容二虎,即便是兄弟也不行。

正当他犹豫未决之时,政变发生了。

两个儿子不顾你死我活的打了起来,谁也顾不得老爹。

赵雍被围在内宫里,狠心的公子成对他断粮断水前后达三个月之久,一代雄主到最后竟被活活饿死。

我时时在想,如果在处理继承人这件事上,赵雍再理性一点,再果断一点,是不是历史就会重写。

这个被历代史学家吹捧的改革家会不会实现他心中的梦想呢?

也许会,也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