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汉中市的留坝县,有一座遍布明清古建筑的道教庙宇,此庙宇坐落在秦岭南坡的紫柏山麓,距离留坝县城仅17公里,门前就是穿越秦岭的川陕公路。此庙宇依山傍水,幽静肃穆,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庙内匾额对联、碑碣石刻众多,且多为历代名人志士所书,而其中的一块碑石上所书“英雄神仙”四个大字,据说是对庙宇所供奉之人最贴切的人生概括。 该庙就是陕西省大型祠庙之一的张良庙。张良,字子房,是汉朝初期的著名大臣,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汉高祖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纵观历史,可称为英雄的人物众多,被尊为神仙的也有不少,但一个为人臣子者,为何后人会将他既称“英雄”,又尊“神仙”呢?图为张良庙的山门,上方横刻着“汉张留侯祠”的字样。 据资料记载,张良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50年,祖上先辈一直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为官。青年时期的张良恰逢秦始皇吞并六国的风云激荡之时,到韩被秦灭掉后,张良为报国仇,决心刺杀秦始皇。公元前218年,他用全部财产制造了一个120斤重的大铁锤,并找了一个大力士埋伏在秦始皇东游的必经之地,准备刺杀秦始皇。图为张良庙中的张良塑像。 秦始皇东游所乘坐的“天子六驾”宫车行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境内)时,张良让大力士抛出大铁锤,但因秦始皇实施暴政屡屡被刺而有所防备,张良的大铁锤“误中副车”,副车被砸碎,秦始皇却安然无恙。刺杀失败后的张良开始隐名匿姓逃亡。图为庙内修建于的清道光四年的灵官殿。 此后,各地反秦武装风起云涌,逃亡中的张良作为谋士,开始跟随刘邦帮其夺取天下。他设计灭秦、暗度陈仓,笼络韩信、劝都关中,进而协助刘邦打败项羽,灭掉楚国。刘邦能够战胜强大的项羽,建立起辉煌的汉朝,张良、韩信、萧何功不可没。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可见张良的功劳之大。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正式即帝位,史称汉高祖。疑心极大的刘邦即位不久,就将韩信以谋反罪名杀害,还诛灭韩信三族,萧何也被治罪下狱。深知“伴君如伴虎”的张良激流勇退,辞让了刘邦的论功行封,请求回到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所以张良也被称为留侯。图为张良庙内悬挂的各种匾额。 后来,张良来到秦岭深处的紫柏山麓隐居,摒弃人间万事,白天耕地种菜,晚上悟道参禅,超然世外,俨然如仙。图为张良庙内的大殿,内供有张良像。 图为张良庙大殿左侧的北花园,花园内亭台楼榭、古树林立,颇有南方园林的形貌。图中的三棵柏树为紫柏,均在200年以上的树龄。 张良庙内现存摩崖石碑100多块,木匾50多面,木、石刻对联30多幅,多为历代名人的感怀文字。其中冯玉祥留有楹联:“收秦关百二山河奇谋独运,辅汉家统一事业成功不居。”于右任题碑:“送秦一椎,辞汉万户”,赞其“只做大事,不做大官”的高风亮节。图为大殿右侧南花园中的辟谷亭。 张良作为刘邦的“三杰”之一,深知功成身退的道理,不留恋权位,避免了杀身之祸,也成就了他“英雄神仙”的身后美誉,为后人所敬仰。图为南花园中的“拐拐竹”。这种竹子在春季出笋时,竹间会出现“先弯后直”的奇特景象,具体原因谁也说不清,因而该竹子也被叫做“张良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