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再保险近日第一次选择在中国发布最新sigma报告,以表达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他们表示:“之所以选择在中国首发,主要是由于看好中国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 报告中显示,2018年,全球保费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关口,相当于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6%以上,保险作为长期投资者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全球保险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市场的增长是主要推动力。 1980年,中国市场占全球总保费的比例几乎为0,2018年中国占全球保费的比例达到11%,未来可能高达20%。“中国保险市场的增长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 有分析称,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有望在十年后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保险市场。 国内外都看好中国保险市场,是因为中国保险市场这么多年来持续增长的能力。 7月6日,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在青岛举行的2019中国财富论坛上透露,到2018年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90万亿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万元。到2021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200多万亿元。 但现实情况是,中国一直都是储蓄大国,很多人只会储蓄,不会去碰其他的金融产品。在发达国家,家庭的现金和储蓄比例已下降到13%左右,这个比例在中国还是占据一半以上。 另一方面,2018年我国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的总花费达到了2.36万亿人民币(约3407亿美元),近5年年均增速为13.1%。健康服务俨然成了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边是越来越多的个人财富,一边是持续攀升的健康意识,这使得中国的健康消费不断增长,也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随着大家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购买保险为自己的健康增加一份未来的保障。 “如果以2012年-2017年间保费收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38%为依据,可以预计到2020年健康保险市场规模将超越10000亿元。”基于对健康险市场的预测,万亿级的市场,折射的不仅是健康险,更是有着无限潜力的中国保险市场。 而且,中国作为亚洲最具潜力保险市场,目前的保险密度为4.42%,保险深度为2631.58元,较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差距还是比较大。单从健康险领域看,就有着8000多亿美元的保障缺口。 保险行业发展迅速,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地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产品。比如“百万医疗险”等更多定制化保险产品出现,满足不同人群的保险需求。 有保险公司表示,在财险、寿险领域,也在寻找通过科技手段将新的风险池转化为新的增长点,例如搭建企业环境保险风险决策支持平台、健康保险动态定价等。 “一些具有吸睛的黑科技应用,是可以吸引客户,很多险企也是将其作为一个噱头来宣传。不过目前科技的应用还未达到成熟的阶段,人脸识别等技术还是存在一些偏差,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在“互联网+”大潮下,各大保险公司也选择走互联网渠道,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健康保险的创新发展带来机遇。在政策红利的引导下,“健康保险+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未来可期。 保险的行业特点以及这个时代的契机,给我们这些保险营销员的职业生涯带来了更具想象力的价值。 不仅是买保险要趁早,要进入保险行业也要趁早。 连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都说,“我要是再年轻几岁,就背起包到中国来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