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遗韵——中原古代音乐文物展

 历史探奇 2019-07-16

分享至:

时间:2016-09-14

音乐是一种随演唱、演奏立即消失的“时间艺术”。在缺少存储手段的古代,虽然无法留下当时的真实声响,但仍留下了众多足以展现中国古代音乐面貌的音乐文物。中原音乐文物以其丰富性、连贯性和典范性,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本次由河南博物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承办的“华夏遗韵——中原古代音乐文物展”,将从数十年来河南省出土或征集的音乐文物中撷取精品,还原一段飘扬千年的壮美鸣奏曲,带观众领略中国古代音乐千古不泯的魅力。

本次展览以时间为序,包括“远古回响——原始社会音乐”、“金声玉振——夏、商、周三代音乐”、“瑰姿逸音——汉魏音乐”、“盛世风华——隋唐宋音乐”四个单元。分别以“骨笛(中山寨遗址出土)”、“特镈”、“灰陶尊上倒立俑”、“定窑八角兽响铃器”等代表文物,勾画了中国古代音乐从史前至唐宋一路走来的华彩历程:骨笛、陶鼓、陶埙等史前考古中的音乐文物,见证了远古祖先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声响,有意创造动听音节的音乐之始;至两周时期,中原正声被视为正统的王室音乐之源头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主流,以编钟为主奏乐器的庙堂音乐,构成了中国独特礼乐文化主体;两汉时期的中原,中国传统音乐转入了更为活跃的歌舞伎乐时期,在河南出土的大量陶制明器和汉画像砖、石、壁画中,舞乐百戏的题材占有相当的比重;唐代音乐则汇融了各国艺术的精华,唐代墓葬所出大量的彩绘和三彩乐俑,显示出盛唐乐舞的绚丽多彩和青春朝气。唐后至宋,宫廷音乐逐渐走向市井,作为娱乐场所的瓦舍、勾栏,遍布北宋之都河南开封……

本次展览将于2016年9月10日正式开幕,将于2016年12月15日闭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