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你读红楼梦是不是非常看不起贾雨村,觉的他不过是一个攀附权贵的小人而已,长大后才发现,贾雨村身上有着普通人深深的影子,再次后头看这个人,竟觉得似乎是自己又似乎是很多人的样子。 都说雨村是假,但分明假作真时真亦假,这个贾雨村却写出了人间最真实的状态,写出了无数用功读书的寒门学子的真实人生。 一 没钱考试的寒门学子 贾雨村是很有才华的,十几年寒窗苦读,熬过了那些春困秋乏夏打盹,以为熟读了那些圣贤书,以为满腹经纶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伟大的征程还没开始就被无情的现实啪啪打脸,自己居然没有路费上京赶考了。 历来这学子考试实在没钱大多可以寄居在寺庙里,贾雨村也不例外,完全没有了路费只能暂时寄居在一个叫做葫芦庙的地方,眼看着考试临近,还是没有凑够上京的盘缠,习惯了岁月艰难的贾雨村病没有放弃希望,因为旁边的甄老爷似乎很看重自己的才华,想问他要几次路费都难以开口。 读书人要矜持,孔夫子的话言犹在耳,怎么能主动问别人要钱呢?自己虽然穷但是这单尊严还是要维持的。 幸好甄老爷是个好人,给了贾雨村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好事来的太突然,贾雨村高兴地早就把礼术抛到了到后,自己都没有辞行,连夜就走了,好像怕走的晚了白银会被要回去一样,雨村心里实在是太着急太重视这次考试了,这次考试才是他唯一的出路和希望。 二 我要做个好官 寒窗苦读十几载终于没有白费,贾雨村终于金榜题名做了官,而且这次是回到自己当年发迹的地方做父母官,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更让他兴奋的是,当年的那个娇杏丫头应该还在,当年她对贾雨村眉目传情,如今衣锦还乡一定要把她要过来,这十几年苦不是白吃的,现在终于可以到了享乐的时候了。 贾雨村严格按照圣人说的来执行,什么爱民如子呀,公正不阿呀等等,贾雨村都牢记在心里,这次有机会出来做官,一定要赶出一番大事业。 可偏偏没过多久,贾雨村就丢了官,他一直也没明白为什么按照圣人的教诲,怎么还是失败了呢,一个读书人就这么快开了寻找答案的旅途,但依旧是一无所获。 三 林老爷家的差事 命运终于给了贾雨村一个机会,林如海家的小姐林黛玉要找一个家庭教师,在古代读书就是为了做官,所以读书而又没能当官的人,往往会被归结为失败的一类人,但往往以为这些老书虫也是读书人的一份子,往往会从事一些跟读书有关系的工作,成为私塾先生便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当然要成为林如海家的私塾先生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红楼梦只用了一个字就把事情说明白了,叫做“谋”,贾雨村是托人谋了进去当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可见当时的贾雨村已经明白人间险恶,当一个盐监 女儿的家庭老师也是要谋进去的。 不过贾雨村能进去可定也是跟他自身水平分不开,他首先是做过官的,说明读书还算成功,其次林如海是双重身份,林如海一方面是贾府的世袭爵位另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能力读书,走了仕途这条路,从后来林黛玉的种种表现就能看出来林如海绝对是对贾雨村有些爱才的,毕竟只要是有才华的读书人都会相互欣赏的。 四 开窍了的贾雨村 贾雨村只知道要进林府当个家庭教师不容易,因为林如海是个大官且是肥差,但作为一个典型屌丝读书的结果,其实贾雨村并不知道自己给林黛玉当家庭教师究竟是靠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宝藏,林如海身后到底有多少资源,此时的贾雨村一无所知。 幸好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两个圈外的好友,只知道读书的贾雨村竟然认识干古董行当的冷子兴,于是在冷子兴一番说教之后,贾雨村终于明白护送林黛玉去贾府将是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转折,但是他绝对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是林如海的一份书信,贾政竟然给自己谋了一个什么样的官职。 贾雨村带着林黛玉去见贾政的时候,是一介草民,忐忑的贾雨村并不知道贾政能帮他到何种地步,心里盘算着给个实缺的县令就算是不错了,但是万万没想到,贾政一出手就给了贾雨村一个金陵应天府府尹,这简直就把贾雨村下巴给惊掉了。 金陵自从南北朝开始就成了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应天府府尹相当于是市长,换句话说贾雨村一下子从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一下子当上了当时中国最富庶地区的市长,怪不得听到这个消息贾雨村连忙对贾政说对他有再造之恩,所谓再造就是又重新活了一次,从这次当官的经历可以说贾雨村就是完全如同重生了一般。 五 失控了的贾雨村 袭人说贾雨村是个打不死的野杂种,袭人说的很多,自从攀附上贾府之后,贾雨村就彻底开始失控了,终于迷失了自己的本性,终于明白只有攀附只有做三姓家奴才能有出头的那一天,自从明白了这一点,贾雨村就开始甘愿成为贾家的马前卒,一切都甘愿被贾家驱使。 自此,贾雨村已经死了或者已经没什么可写了的了,他已经成了行尸走肉中的一员,再写无非就是非常俗套的剧情,这些剧情我们闭上眼睛都能想得到,可笑吗? 一点都不可笑,贾雨村这条路正是我们社会中一直存在的,寒门的进阶之路,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成为贾府的走狗才是屌丝的唯一出路,那些厌恶贾雨村的并不是真的厌恶他,只不过是羡慕贾雨村有这样的机会,怎么自己也是一身才华,就没有人赏识,没有一个机会被大人物看到呢。 年少时,你说厌恶的讨厌的鄙视的,说不定都会成为你中年之后羡慕妒忌的对象,这就是残酷的人生真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