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再婚”老人流行隐婚 怕增加了子女负担

 宁静致远2023 2019-07-16

  昨天下午,在渝中区曾家岩养老院二楼一个约10平方米的普通房间里,一幅“婚纱照”挂在墙上很显眼,男主角———85岁的李辰朋(化名)正在屋内画画,女主角———82岁的秦婆婆就坐在一旁看,还偶尔将茶杯递给老伴。

  不过,这对外人看来无比幸福的“老两口”,虽然3年前在养老院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其实并没有领取***。在双方子女眼中,他们也不过是相互陪伴的“叔叔”和“阿姨”。

  “不想扯证结婚。”李大爷说,两人感情很好,也住在一起,但最初就商量好了,经济上保持独立:两人每个月都有2000余元的退休工资,养老院的床位费是每人850元。老李的床位费是由大女儿出,还会给一些零花钱,秦婆婆则是用自己的退休工资支付床位费。至于买一些宣纸、油墨等小件物品,两人都会争着付钱。

  “我们也没计较这么多,将来‘走’了以后,各管各,不给子女添麻烦。”李大爷说,他们俩其实就是在一起走一段路,路上搭个伴儿,一路上多一些乐趣。

  根据与老年婚姻接触较多的各类机构估计,我市大概有20%再婚老人,都没有办理结婚登记。

  市婚姻家庭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说,老人的黄昏恋,已经不仅仅只是两个人的事情,还掺杂着双方家庭的意见。这里面有社会舆论、世俗眼光、子女态度、家庭财产等多种原因。他们选择“隐婚”的原因有三类:

  首先是老年再婚易离婚,因为相处时间短,性格不合,难以建立起夫妻感情,不能正确处理家庭矛盾,加上双方再婚前没有对婚后生活、财产等做出约定或协议,没有采取法律手段进行财产公证,这易引发矛盾和麻烦。

  其次,子女爱干涉老人婚姻,也是重要原因。其中,不排除一些子女不能与再婚老人融洽相处,还有一些子女存在私心作怪的情况。

  此外,男找“保姆”、女找“靠山”的现象较严重。某些老年人再婚时抱有一定的目的,如女方想在经济上找个依靠,男方则因独立生活能力差,想找个“保姆”型的老伴。

  该负责人认为,老人们上了岁数后,更注重语言和精神上的交流,避免孤独。而“隐婚”的出现,其实就是一种交友方式,可以解决心灵和感情上的空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