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夜话】施静云:​黄昏恋之我见

 新用户89134deQ 2023-04-07 发布于湖南

   

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梦,乡情是我们的魂,乡土文学是你我的人生驿站,是我们心灵栖息的温馨家园。期待您的光临!

致作者一封公开信

文集推荐


     “乡土诗人”擂台赛专辑

       长篇小说《回水滩》

        电影大片《沉船100天》(剧本)

        优秀作品排行榜(阅读1000以上)

        乡愁征文专辑

黄昏恋之我见

            文/施静云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有个《选择》的栏目,是给中老年的男士,女士提供相亲的平台。现在电视台各个频道相亲类节目实在是太多了,大部分是以男选女或者女选男的方式为主,最终双方牵手约会成功,至于线下能否走到一起,不得而知。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中老年再婚的案例,幸与不幸真的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老年婚姻所面临的问题,是有着与年轻人婚姻不同的独特之处。各式各样的中老年婚姻案例里,那些支离破碎的故事演绎着人性最真实的桥段。很多电视剧里就有中老年再婚夫妻的恩怨情仇。大家可以网上去搜。
 婚姻是人生的一段经历,不是生来就有的,配偶也不一定会陪伴你走到生命的尽头。但配偶是我们在人生旅程中为自己选择的同行伴侣,缘深的可能会陪伴得长久,缘浅的可能只能陪我们走一小段路程。无论陪伴我们走多久,人生旅程都是单向不可逆的,有他们陪伴的日子都构成了我们人生经历的组成部分。
 我爱人去世后,我成为了单身的中老年女性中的一员。我认为  女性选择婚姻,是为了一个更加幸福的未来,但把所有的宝都押在婚姻上却是风险极高的。因为人需要来自社会的价值认同,而这无法通过婚姻提供。它不像说我要当个贤妻,嫁一良人,在家庭承担所有的家务,上孝公婆,中助夫君,下帮儿女,与其说贤妻是一种价值认可,不如说贤妻是“女性为他人”奉献自我之后换来的口头表扬。但这一切成立的前提是:家必须牢固,夫妻必须同心。而真正的社会认可,是来自自己一点一滴积攒的学识见识、阅历能力、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活动的社会角色。

 看过很多中老年再婚后的影视剧,还有网上及周围男女再婚后的生活 ,对于中老年再婚我有几点建议:婚前双方应充分了解,要比青年选配偶更慎之又慎。老年人再婚时也同样要看看对方子女及其配偶的品行、三观、经济能力、婚育情况,家庭背景等。再婚的晚年生活能否幸福和谐,双方子女甚至起决定性作用。此外,对配偶的性格、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深入了解也十分重要,避免两人共同生活后才发现不能接受、无法忍受,徒增烦恼,感慨还不如单身的好。
  婚前应“未雨绸缪”,可以考虑签订婚内财产协议,约定婚后收入部分共有、部分个人所有;或者签署遗嘱交给儿女,明确重大财产的身后安排,让儿女宽心。事先做好财产及遗产的规划安排,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减少家庭矛盾,也就是俗话说的“丑话放在前头”。老年婚姻若要和谐平静,在家庭,财产、子女方面,应该做到“家务要分担、财产要分清、儿女要平等”。这非常重要。夫妻感情好的,可多留些共同财产,以备疾病或养老所用,不给双方儿女添负担。钱财就是老年人的底气。能晚给,就不要立即给,无论是对自己儿女还是对方儿女。如果必须要给,一定要写协议、约定好给的条件,责、权、利必须写清楚,对他们有交代有要求。如果日后发生变化,可以及时修改协议、重立遗嘱来变更,一定掌握主动权。

 中国的中老年再婚模式无外乎是这几种:一,保姆式  二,搭伴式  三,儿女裹挟式。这几种都有弊端,其中一和三模式的婚姻极不稳定,风险比较大。一是保姆式婚姻:双方年龄相差较大,这种组合往往年龄大的一方经济基础较好,年纪小的一方收入微博、无房或需要资助其子女等负担,双方结合的目的主要是“服侍照料对方生活,缓解对方经济压力”。他们的目的动机明确,这种结合很少会受到双方子女的强烈反对。子女们虽不情愿,但多数是默许认可了的。这种婚姻,往往感情基础薄弱,以经济为纽带。在一方身体状况发生巨大变化或对方经济压力解除后,婚姻关系将变得非常脆弱。由于双方巨大年龄差的存在,老年人和中年人在思想观念、消费观念、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经常会因日常琐事而引发矛盾。付出多的一方,往往觉得委屈而愤愤不平,进而转移、私吞共同财产,导致双方相互折磨,遍体鳞伤,离心离德,日积月累,本就没什么感情可言。更加速了婚姻的瓦解。二是搭伴式婚姻:男女双方在中、老年时重组家庭,双方感情基础尚可,共同生活较久。通常会有一定的共同财产,但数目不大。双方没有共同生育的子女,大额财产一般都会转移给各自再婚前的子女。这种“搭伴式”生活的婚姻模式,没有血缘纽带,没有经济捆绑,是最为松散自由的情感状态。双方经济独立,能够心灵沟通,或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生活习惯相同,久处不累,是能一直走下去的原因。这种模式可以说是三种模式中最好的了。  子女裹挟式婚姻:双方为了利益,重组家庭,但家庭成员间各怀私心各谋私利,最终相互消耗折磨。在这种“再生关系”的家庭里,经济利益的分裂与对立是最终撕裂老年婚姻关系的“洪水猛兽。一方子女为了防止继父/继母及其子女侵占其父母的财产,或者子女惦记更多享占父母财产的惠顾,往往会制造很多事端,尤其当一方子女的婚姻或经济出现重大变化,往往会拖累老年夫妻的经济状况、打破其生活节奏,甚至直接占房、分房、卖房,彻底打破老年夫妻关系的平衡,让他们担忧未来生活的保障。一次次大大小小的家庭矛盾猛烈冲击老年夫妻的感情、产生裂痕或积怨。直接造成或激化老年夫妻之间及双方子女之间的对立冲突。而其父母一方如果是拎不清或装糊涂,甚至助纣为虐,不为再婚的配偶考虑,不为共同婚姻生活考虑,伤害对方的感情、侵害对方的合法权益,最终将再婚生活过得鸡犬不宁。尤其是在双方年老体弱多病时矛盾爆发,最终成为分崩离析的导火索,往往是一方身体状况出现重大问题,需要住院或手术花费巨大,或生活不能自理,或老年痴呆需要长期看护照料。在这种重组家庭中,一旦继父或继母出现重大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一般都是由其子女出医药费、接回照料,老年夫妻双方就此各奔东西。这是因为:第一,从法律上讲,中老年人再婚时子女已成人,与继父/继母没有形成抚养关系,就没有法定的赡养义务。因而,双方不再结伴生活,婚姻就此丧失了存续的基础,相应的一方养老金及其他财产将由其子女顺势进行保管或处置,老年婚姻关系随之解体。
   再婚后的中老年夫妻,害怕流言蜚语,他们即使过得不幸福的也不愿意再次离婚。“人言可畏”,人都爱面子,谁愿意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下生活?更何况,再婚的老人往往有儿有女,即使不为自己着想,他们也得为自己的儿女着想。因此,很多老人只能把泪水、苦水往肚子里咽,继续过着苦不堪言的婚姻生活。无论哪种模式的老年婚姻,一方认为已走到尽头起诉离婚时,除非对方也同意离婚,否则法院大多数都判不准离婚。即便分居多年,也不会判离婚。法院的主要理由是——保障老年人婚姻的稳定性,维护社会家庭的稳定。对于常见的老年离婚理由,法院判不准离婚的判词通常是:“老年人婚姻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减轻子女的照顾责任,彼此之间可以互相体贴、互相慰藉,故不予支持离婚”。  
  夕阳红黄昏恋,很大程度上会动了子女利益的蛋糕。所以在世俗意义上特别是传统社会伦理下,黄昏恋是不符合家庭利益至上这个价值观的。所以明明是两个人的事,却不得不面临他人来评价是与非。想要堵他人特别是子女的口,本质方法就是解决根本矛盾,照顾好各方的利益。成年人究其本质其实不在乎对错,只关乎利益。分配好了,夕阳无限好;分配不好,鸡飞狗又跳。“黄昏恋”固然好,但还是要提防。就怕有人恋的不是你的情,而是惦记着你的财!老话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老伴不在了,内心就会倍感孤独。儿女们各有各的小家庭,各有各的事业,各有各的子女,都忙得很,老人家一个人,除了生活上的孤苦,还有就是内心的孤单!于是就有了为老人牵线搭桥,抱团养老这个新兴产业的出现;于是就有些人打起了中老年人的主意;于是就有个别的人打着相亲的目的,盘算着老人手头上的财产。年轻人相亲还讲究个门当户对,老年人相亲,就想找个伴,找个依靠。于是有个别的人打着相亲的目的,盘算着老人手头上的财产,他们打听的就是老人的经济实力,他们知道但凡想要找个人一起养老的老人,手头上肯定有一定的钱,要么有养老金,要么有房子,要么有不少存款,如果一个浑身是病,穷困潦倒连自己都养不活的老人,是没有心思和能力去另外找一个老伴的。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说是为了“爱情”,恐怕“鬼”才会相信吧?为名,为利很有可能!有些人甚至以和老人谈恋爱的名义,不断地向老人索求物品和钱财!保姆上位,争夺房产与财产的事大家也没少见吧?其实,老年人孤单的苦,只有老人家自己知道!有些老人甚至愿意把自己的钱给照顾自己的人,而不是给自己的亲生儿女,虽然他也明白,那个人照顾自己,是为了钱,但是他得到了最实惠最周到的照顾!他觉得他花那点钱“值得”。
   老年人恋爱,就像是老房子着了火,“没救”。一旦固执起来,就会失去理智,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这里我也善意的提醒那些“黄昏恋“的老人家,“黄昏恋”固然好,但也是要防范别有用心之人,免得到了最后,钱财被搜刮一空后被遗弃!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黄昏恋、 结婚,永远都是自己的事情,能够决定我们婚姻走向的人只有我们自己。因此,缔结婚姻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状况来做决定,而不是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决断。婚姻,关乎着我们的一生,无论到什么时候,它都不可以将就,都不可以随便。老年婚姻来之不易,想解脱离婚更不易。因而婚后发生家庭矛盾,也要往好处想、往开里看,多念对方好处,宽容大度,维持和谐。我们不苛求完美圆满的结局,享受过程,珍惜当下。婚姻中,我们应当“且过且珍惜”!

   责任编辑:施静云
    排版编辑:余萍

您看此文用时

  · 






读往编来

 1、乡土文学社章程

 2、乡土文学期刊征稿

 3、乡土文学招聘编辑

 4、会员文友出书方略

 5、乡土诗人擂台赛

 6、全国小小说大赛

滚动下方品味精彩


乡土文学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执行主编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编辑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排版工作室主任  朱吉述
期刊执行主编    丁    村
期刊编辑部主任  刘燕宏
期刊编辑部副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编 委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刘燕宏
             陈 乐  陈德山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雷青云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朱吉述
             姜盛武  杜盘堂  李   菲
             唐吉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