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讲 货币乖论(二)货币从哪里来 大家好!我们把此前所有的经济学统称为“传统经济学”。那 么“经济学乖论”是从与“传统经济学”完全不同的视角观察研究 客观经济所形成的经济学体系。该体系己经问世的有“价值乖论”、 “货币乖论”、“通货膨胀乖论”、“财富与分配乖论”和“经济危机 乖论”。制作成视频讲座分为六题十讲。 今天我们来讲第三讲“货币乖论(二)货币从哪里来”。 在有人讨论货币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以前,“货币是从哪里来 的?”这个问题一直被传统经济学完全忽略。几乎都是在模糊地忽略 货币的来路前提下讨论货币来到经济中以后的运动。 开始有人讨论货币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以来,虽然也没有人研 究货币产生的课题。至少“内生性”和“外生性”概念的提出已经表 示蒙眬地感觉到有“货币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这个问题存在了。 传统经济学讨论货币“内生性”和“外生性”时究竟使用怎样的 货币定义呢。已经使用过的货币定义都无法适用于“内生性”和“外 生性”。这时是用一种模糊的默认货币定义进行讨论。对这种连明确 定义都没有的讨论是毫无意义的。这种讨论仅仅能告诉人们:有人注 意到了“货币的客观来源问题”。 传统经济学对货币没有确定的定义,也就是根本不知道货币究竟 是什么东西。所以除了“货币是银行创造投放的”这样幼稚的答案外2 根本拿不出讨论的基础。 经济学乖论找到了货币的明确定义:“货币是物质财富分配权利 的凭证”。在这个唯一的定义下我们有了讨论“货币是从哪里来的?” 的基础。货币从哪里来要回答两个问题: 1,权利从哪里来。先有权利产生才能需要权利凭证。 2,权利凭证从哪里来。这就是货币供应。 (一)权利从哪里来? 1.1 物质财富产生权利 对这个问题我们仍然放到经济三段式的框架中来讨论。 第二讲中列出了物质财富分配的四个基本问题之“(C)分配权 利凭证怎么产生。”要讨论的就是货币是如何产生?由何处产生的问 题?传统经济学认为货币是为提高交换效率而产生的。毫无疑问货币 的产生提高了交换效率。但货币的产生的真正用途是为了分配物质财 富。在每一次交换中,货币充当了交换媒介。在无数次的交换中货币 完成着分配物质财富的任务。通过交换,面粉厂的小麦面粉走进了千 家万户;汽车厂的轿车分配到千家万户。这都是借助货币完成的物质 财富分配结果。3 分配权是捆绑对应物质而存在,没有物质财富就不存在财富分配 权。社会物质财富增加了,物质财富分配权利才会增加。物质财富分 配权利增加了,才会需要更多的物质财富分配权利凭证来表达自己。 于是社会物质财富分配权利凭证就客观地发生了允许增加量。这是从 货币是物质财富分配权利凭证的定义决定的。 物质财富是人类生产出来的。社会物质财富分配权利凭证也是人 类自己制造出的。人类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分配权利凭证只应该按客观 发生的允许增加量来增创。但是人类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分配权利凭证 的行为完全是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动下的自发自主行为。 他们不可能按照允许增加量进行凭证创造。人类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 分配权利凭证量总是偏离允许量,或超量或不足。两种情况都会引起 经济秩序的混乱。我们将这段论述用“物质财富增加与货币增加因果 图”来表示。4 “物质财富增加与货币增加因果图”所描述的是有源价值货币 创造与物质财富增加的因果关系。 图中允许量的定义:经济体中物质财富的增加将导致允许有源价 值货币相应地增加量, 1.2 物质财富增加到货币增加的机理 物质财富增加到货币增加的机理是怎样的呢?首先必须强调的 是:绝不是由央行印发投放这么简单。它是在市场运行中产生和分配。 由物质财富导致的货币增加的是有源价值货币,它是在交换中产 生的。企业生产了新的商品只有拿到市场成功交易才能将他拥有的物 质财富转换成价值货币。如果永远不投入市场就永远只是企业的产权。 不会对经济中的货币产生任何扰动。服装厂仓库中的滞销产品永远不 会变成货币。烂在地里的庄稼永远成了无用的草。 下图标示出由不等价交换使卖方获得利润,这就是新增物质财富 的产权向新增有源价值货币的转换。5 图中表示每一次实物商品购买的不等价交换中发生情况: ○1 只有当产品出厂作为商品第一次出售时所发生的利润引起有 源货币允许量的增加。因为是财富增加引起的货币增加,我们称其为 货币的财富允许增量。(或简称允许增量 F1) ○2 产品出厂作为商品第一次出售以后,到商品进入消费以前的 所有转手出售中卖方的利润引起的是无源意识价值货币需要量的增 加。通俗的说,就是新生产的物质商品从第一次出售以后开始走进市 场后,为了它们的流动和分配需要增加货币。因为是商品交易引起的 货币增加,我们称其为货币的交易需要增量。(或简称需要增量 F2) ○3 财富允许增量 F1、交易需要增量 F2 的增加和补充是分开发生 的。商品出售时,买方必须立即或约期付款。所用的货币是买方既有 的货币。这时只产生允许增量、需要增量。它们的补充是在整个经济 运行中其他途径发生。 ○4 图中所列是每一次交易的情形。经济运行中无数次交易就会 给整个经济体内的货币总量提供一个总财富允许增量和总交易需要6 增量之和 F。它是有源价值货币允许增加量 F1 与无源意识价值货币 需要量 F2 之和,也是货币运动速度 V 与交易总量 Q 的函数。 F=F1+F2=ƒ(Q,V) ▲财富允许增量 F1 (1)F1 依赖实物财富而存在。经济中新增实物财富多,F1 的数 量就大 经济中实物财富增长少,F1 的数量就小。它们之间是正相关 函数关系。 F1 的增长速度受社会生产能力的制约。所以它也是社会生产力 的正相关函数。这个约束链见下图: 约束链图表示: “允许增量”含有 “被约束着,只能是这个量”的意思。7 (2)F1 的大小能真实地反映经济体中物质财富增长量。反过来 经济体中物质财富增长量也只能从 F1 反映出来。 (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F1 的数值是经 济体真实实力的标识量。而且它是经济体内其他经济指标的基础。它 也约束着其他经济指标。 ▲交易需要增量 F2 (1)F2 是单纯的物质财富分配权利凭证。F2 是对这个量的理 论要求。在实践生成过程中它与物质财富的增长没有因果关系。只有 平台与演员的关系。 (2)F2 发端于人的主观逐利欲望。F2 中的一部分 F2a 来源于物 质商品转手销售的利润。它们的大小受市场认可度和市场容忍度约束。 第一讲中己经用“价格构成图”说明了这个问题。 (3)F2 中的第二部分 F2b 来源于借贷资本的利息。 借贷资本的利息实质是资本的利润。表面上资本利息是生产过程 的产物,是生产收益的分成。实际上不是。金融资本借贷给企业时就 事先约定了借贷利息。不论这笔贷款运行情况如何。是赔是赚都不能 改变利息的多少。企业经营获得暴利不会因此而增加付息。企业经营 不善亏了本也不会因此而减付利息。借贷利息与生产过程无因果关系, 它只是资本所有者主观获利的欲求,是他的获利欲求在资本市场上得 到的意识价值货币收入。”8 尽管 F2b 与生产过程无因果关系。但在实体经济中它仍然与生产 性投资量正相关。F2b 大说明生产性投资量大,经济发展。F2b 小说 明生产性投资量少,经济发展迟缓。从这一关系我们也可以看到实体 经济对它的约束。这种约束使 F2b 能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4)F2 中的第三部分 F2c 是金融服务收益和金融资产利润。其 中金融资产利润是单纯的物质财富分配权利凭证。它与物质财富的增 长没有任何关系。它发端于人的主观逐利欲望,被主观定价化后通过 投机异化成了无源意识价值货币。在资产所有人获得利润的同时产生 了 F2c。F2c 与实体经济及物质财富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它也不受实体经 济及物质财富的约束。约束它的是资产所有者的逐利欲望和投机套利 的智慧。而欲望和智慧是没有边界的。所以在金融完全自由化的国家 内 F2c 是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无约束的膨胀。 ▲ F1 是物质财富增加引起的权利增量。初产生时它还不是货币 本身只是一个理论额度。它是有源价值货币增加量的依据。 F2 在实践生成过程中它与物质财富的增长没有因果关系。 二者是无法解绑的组合,经济中被视为一体。就像两条江汇流后 无法分出水的来源。 综上所述,货币允许增加量 F1 与货币需要增加量 F2 的关系是: ○1 二者都是必然会在经济运行中被补充的货币量。从必然补充 的角度看,F 旣是需要补充的量也是货币的增量。在《经济学新视窗》9 中就是直接把它作为货币增量。 ○2 二者之和 F 不可区分地被补充。 ○3 二者都是从相同的货币主动供应和货币自发供应渠道获得补 充。○4 二者的产生和补充在经济中是分开进行的。商品(包括生息 资本和金融资产)出售时,买方必须立即或约期付款。所用的货币是 买方既有的货币。这时产生货币需要增量。它的补充是由整个经济运 行中的“经济帕斯卡效应”及其他渠道完成。 F1 与 F2 的区别是: ○1 F1 是有源价值货币需要增补的量。F2 是无源意识价值货币需 要增补的量。 ○2 F1 是受物质财富增加约束的量。它的数值是经济体真实实力 的标识量。而且它是经济体内其他经济指标的基础。它也约束着其他 经济指标。 ○3 F2 是 F2a、F2b、F2c 三者之和,其中 F2c 是一个在金融业内 无约束的量。所以 F2 是一个受人的逐利欲望驱动的无约束的量。它 必将发生无序膨胀。 1.3 估测 F 的理论量级 如果要用统计数据从下至上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是一件很 困难的工作。在《经济学新视窗》中乖论已经给出了一个概算的方法:10 “商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的转手交易次数,不同的市场相差很 大。例如钢材从钢厂到大型造船厂或汽车制造厂就是厂到厂一次交易 到位。钢材从钢厂到小型造船厂或小型汽车改装厂就可能经过代理商 和批发商。原油从采油厂到炼油厂就是厂到厂一次交易到位。从炼油 厂到加进汽车油箱里转手的次数就很多。这种现象使商品流通所需要 的购买力货币数量很难测定。按最多转手 5 次,最少出售一次估算, N 的平均数值为 3。也就是说全社会实体经济产值以价值货币计算如 果是 1G,则为使 1G 量商品正常流动,需要数量为 3G 的购买力货币。 加上价值货币本身,货币需求总量理论上是 4G。还要考虑因 1G 量商 品流动的需要将引起很多配套服务的增加,比如运输、公用服务、私 人服务等,也有货币需求。大约为 1G。 所以,某经济体中全社会实体经济产值以价值货币计算如果是 1G,则为使1G量商品能生产和正常流动,需要数量为5G的货币量 。” 分析表述:价值货币量/意识价值货币量=1/4 价值货币量/货币总量=1/511 上面是从物质商品流动分配过程需要货币量来估货币总量。在第 二讲中我们从物质商品对货币的支撑力也推论出同样的比例关系, 这两种估值途径都可以同一表述: 价值货币量/意识价值货币量=1/4 价值货币量/货币总量=1/5 必须特别指出这种论述和估值只针对实体经济。金融经济的货币 讨论在经济学乖论其他讲座中进行。12 1.4 F 的属性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来重读一下 F 的属性。 (1)货币从哪里来──货币是产权变动的产出物。 我们认定物质商品第一次进入市场交易的货币增量是 F1。此后 多次转手交易产生的货币增量是 F2。这种交易都有产权的转移。所 以我们说有产权移动的交易必然产生货币增量。非物质经济中的交易 没有产权移动。不会产生 F2。金融经济中交易的也不是物质商品, 但是有产权的移动(有价证券是产权),仍能产生 F2,我们称它 F2c, 是 F2 的一部分。 F 就是经济中各种产权变动时产出的产权量。 (2)F 的实质是权利增量,它虽然用货币单位计量,但它还不 是货币。每当经济中投进了新的物质商品和产生了新的交易,就会有 一些产权所有人所拥有的产权有所增加。总的增加量就是 F。 (3)F 也是经济中货币库容的一份容量。货币库容是产权空间 的一部分。(货币库容在其他讲座中讨论) (4)除去 F2c,F 中的其他部分是货币供应的理论约束量。在讨 论实体经济时 F 必须减去 F2c。在讨论总体经济时 F 包括 F2c。 这种约束使 F 成为经济中必须满足的货币库容。也就是必须供应 补充的货币量。 F 由物质商品为基础。物质商品有价格。而价格是一个不断变化 的东西。价格变化对货币量的影响巨大。这个变化影响遵循经济帕斯13 卡原理。这个变化的结果是产权的增加。 (二)经济帕斯卡效应 2.1 什么是经济帕斯卡原理 经济帕斯卡原理是一种货币创造的机理。 经济帕斯卡原理是乖论对物理帕斯卡原理的借用。乖论发现全部 商品和该商品中一部分的价格升降的传递关系,以及传导结果的模式 与物理帕斯卡原理惊人地一致,所以将经济中这种现象称为“经济帕 斯卡原理”。那么在讨论经济帕斯卡原理之先,我们要回顾一下物理 帕斯卡原理。 物理帕斯卡定律(Pascal law)是流体静力学的一条定律,它指出, 不可压缩静止流体中任一点受外力产生压力增值后,此压力增值瞬时14 间传至静止流体各点。这个原理可以用连通器图作直观表示: 设连通器內表面积为 “S 大”、活塞面积为 “S 小”、加在活塞 上的外力为 P。则施加外力 P 后在连通器內表面获得的总压力 “P 总”是 P 的 S 大/S 小倍。 用公式表示: P 总=(S 大/S 小)×P 就是说在连通器活塞上施加一个小的外力 P,可以立即传导到液 体的每一点,因而在连通器內壁上获得一个比 p 大得多的总力。 移置物理帕斯卡定律的经济帕斯卡原理是: 当某种商品中的一部分价格变动时立即传导到全部商品,使全部 商品价格发生相同的变动,从而导致该商品所对应的货币总量发生比 例放大的变化。 经济帕斯卡原理的两个要点:一是价格变化,二是变化瞬间放大 传导经济帕斯卡效应放大的是权利,一种强迫社会承认和用货币表达15 的权利 。而且是依附于某种商品的权利。並非直接就增加了货币。 无论是实物商品还是金融商品,每一种商品的经济帕斯卡效应都 可以用下列公式表式:M=m × Qq (1.5.2.1) 式中M 为价格变动后的商品总货币值。 m 为价格变动前的商品总货币值。 Q 为商品总量。(计量单位:件、个) q 为总商品量中那部分引起价格先导变化的商品量。( 计量单 位:件、个) 先导变化的商品量:每一种商品价格变化都不是同时在全部商品 中发生。而是先由其中一小部分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然后瞬间传导到 全部商品。 每一个商人都有让自己拥有的商品涨价的冲动。不论他进行怎样 的策划和运作,开始都只是个人意愿。只有当涨价的商品在市场上卖 出了,才能实现涨价。这一部分证明市场认可度和容忍度的商品就是 价格变化先导商品。 所以任何产品的涨价过程都必然存在先导商品(q)。16 2.2 实物商品、金融商品、服务商品与帕斯卡效应 物质商品价格先导变化的机理是《经济学新视窗》中所描述的 “价值意识被定价化,再通过商人的智慧运作将意识价值异化成无法 与价值货币区分意识价值货币”的机制。通俗地讲,就是商人通过包 装、广告、营销活动制造概念使自己的商品涨价。或者囤积惜售投机 使自己的商品涨价。从而传导到其他商品。每一个商人都只用自己拥 有的商品中一部分商品进促销。这部分商品起到价格先导变化的作用。 金融产品价格先导变化的机理是投机。金融资产的持有者通过各 种投机手段让自己的金融资产涨价套利。这些先涨价的资产只是该项 资产的一部分,这部分涨价后立即传导到全部资产。反过来跌价也是 发端于部分资产,然后立传导到全部资产。 服务交易是一个货币单向流动,权利凭证再分配的过程。没有帕 斯卡效应服务涨价后服务主体的权利没有传递到服务对象。 经济帕斯卡原理是一个在经济中普遍存在並被熟视无睹的现象。 比如说某人手中持有一支股票。他既没卖出也没买进。但是当股市上 这只股票涨价了以后立即传导到他所持有的股票也涨价了,他所拥有 的货币财富增加了。他没做任何事,仅仅因为经济帕斯卡原理,将股 市涨价传导到了他持有的股票上。如果他继续持有不卖也不买。当股17 市上这只股票跌价了以后立即传导到他所持有的股票也会跌价。他所 拥有的货币财富也应声减少。所有投资股市的人都期盼着股票涨价传 导到自己持有的股票上,从而增加自己的货币财富。同样,每一个持 股者都会因为股市跌价传导到自己持有的股票上而沮丧。 搞房产投资的人持有房产后都期待其他房产的涨价传导到自己 已的房产。他们熟知经济帕斯卡原理。 囤积着某些商品以期涨价获利的人也是熟知经济帕斯卡原理。 这种普遍而又司空见惯的现象显示经济帕斯卡原理被人们所熟 知。但这种熟知反而妨碍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它。经济帕斯卡原理所蕴 藏的力量远非它们表面那么简单。在不同的货币域中经济帕斯卡原理 有着不同的作用。在信用货币环境中的货币资产域内,它们具有巨大 的创造货币的力量。 2.3 经济帕斯卡原理的巨大造币力量 经济帕斯卡原理对经济的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货币资产域中。通 俗地说就是在金融经济中。 我们来分析任意一支投机金融产品的经济帕斯卡效应。 设某投机品 W,总件数为 Q,其货币总值为 m。 某一时段內,总件数 Q 中有一部分参与到了交易中,件数为 q。 涨价后单价为为 n。 任何投机品投入交易中必然会引发自身的单价变动,或涨或跌。18 假设交易结果是涨价。当 q 量投资品涨价后,它所值的货币量就会涨 至 nq。旣然是交易,必然同时发生卖方交付投机品,买方向卖方支付货 币。nq 量货币是买方付款产生的。所以 q 量投机品的交易只不过引 起了数量为 nq 的货币的位移,由买方移到了卖方手中。对整个经济 而言,货币旣没增加也没减少。 这时我们应特别注意经济帕斯卡效应。当 q 量投机品涨价后,立 即传导到了整个投机品 W。全部 Q 量投机品 W 都立即涨价。Q 量投 机品的货币总值由 m 骤升到 M。上升比例为 Q/q。即 M=m×Q/q 设货币增加量为 S,则 S=M-m=m×Q/q-m=m×(Q/q-1) (1.5.2.2) 请注意这部分货币实实在在地添加到了经济之中。货币 S 增加的 过程中没有任何人付款。仅仅是因为经济帕斯卡效应凭空在经济中添 加了数量为 S 的货币。这是不由分说的不受控制的强制性货币增加。 这也就是货币的自发供应。尽管是凭空添加的货币。依然具有货币的 全部功能和特性。当它们汇入整个经济中后就再也无法辨识了。 每一个炒股的人都知道,他持有的股票涨价后,只要他愿意就可 以随时将股票转化为货币。他可以用这些货币做任何货币能做的事。 绝不会因为这些货币是凭空产生的而受歧视。何况谁也无法辨识它是 因为经济帕斯卡效应凭空产生的。 这种造币现象也可以用“投机品交易造币示意图”表示。19 分析公式(1.5.2.2): 从式中可以看到 q 值越大,表示投机品总数中参与交易的数量越 多。当其他条件不变时,q 值越大,S 越小。 当 q 从 0 逐渐增大到 Q 时,Q/q 的值逐渐从 Q 减少到 1。此时 S=0。 这意味着某投机品同时全部发生交易,不论结果是涨价还跌价, 经济体中货币总量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因为所有的交易都只发生了 货币的位移:这种情况在金融运行中从未发生过。也永远不会发生。 Q/q 值的大小决定了 m 的放大倍数。所以它就是放大杠杆。20 交易前后商品总数 Q 不变。变化的是商品的货币总值。杠杆撬 动的是货币量的凭空增加。 我们对 S 改变一种表达方式 S=Q(1-b)×A(1+a) (1.5.2.3) A 为某种金融资产进入交易时的货币单价 a 为该资产交易中价格变动率 Z≤a≤∞ Q 为该资产总数 (计量单位:件、个) b 为该资产总数中参与流通交易的资产数比例 1 ≥b≥0 其中:b=q/Q21 从公式(1.5.2.3)所作的 “价格变动影响图”我们可以看到价 格变动率是怎样影响货币创造: 1,当 a 从-1 逐渐增大时,S 的值不断增大。这时 a 的变化结果 是创造新增货币。 2,当 a 从-1 逐渐减少时,S 的值不断减少。货币被蒸发掉一部 分,直至 a=Z 时,S=-m。也就将数量为 Q 的 w 投机品的全部货币 值都被蒸发掉了。金融产品市值蒸发是经常发生在金融市场的事。 以上分析是高度简化了的模型。公式(1.5.2.2)和“造币杠杆图” 是不考虑单价变化时 Q/q 的货币创造杠杆作用。公式(1.5.2.3)作出 的“价格变动影响图”是仅考虑单价A变化时价格变动率a对货币创 造的影响。而实践中成千上万的金融资产的 q 和 a 都在发生正向和反 向的变动。企图用数学模型把这千千万万瞬息变化都计算出来是极为22 复杂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不管多么复杂的变化最后都会在 变化的结果中表达变化值。通过对经济运行的数字统计就完全可以知 道货币制造的结果、影响和走势。 公式(1.5.2.2)及所作 “造币杠杆图”和公式(1.5.2.3)及所作 “价格变动影响图”,只为更直观地展示货币自发供应和自我蒸发过 程的机理。 2.4 细说经济帕斯卡原理 1,意识价值论是经济帕斯卡原理的价值基础。从《经济学新视 窗》中我们知道商品中劳动价值一经产生就不可能再变化。能变化的 只有意识价值。经济帕斯卡效应将部分商品价格变化瞬间传导到全部 商品。未参与交易的商品的价格瞬间发生变化,增加的或减少的都是 意识价值。 2,《经济学新视窗》中乖论定义了商品的价格是“成本加意识价 值”。不论是物质商品还是金融商品都是如此。商品成本是在交易中 对既成事实的确认,既成的事实不可逆。只有当商品价格是“成本加 意识价值”时,可变的意识价值才有可能改变商品价格。而经济帕斯 卡原理就是商品价格变化的杠杆式传导原理。价格是“成本加意识价 值”的定义在经济帕斯卡效应中再次得到证实。 3,经济帕斯卡效应传导的是总商品中的先导部分投入交易后价 格发生的变化。变化只能在交易中发生。《经济学新视窗》已经论述 过“不等价原理”,认为交易的本质是卖方在自己的商品上添加了以23 意识价值货币表示的个人逐利欲求,然后与买方交易。交易的本质是 不等价的。只有不等价交易才能使商品价格在交易中升高。经济帕斯 卡效应只能以“不等价原理”为前提。 4,经济帕斯卡效应所创造的货币会立即进入经济中,並毫无区 别地发挥与所有货币同样的功能。也唯有这样经济帕斯卡效应所创造 的货币才有存在的生命力。这也是对《经济学新视窗》中“货币二重 性”的诠释:“每一单位货币既是商品价值又是意识价值,无法分割, 也无法分辨” 5,《经济学新视窗》中曾指出:“在经济运动中任何原理、规律、 模式等等,只有当它有了人性基础时才能成为真实的存在。”。 经 济帕斯卡原理是一个在经济中占有特别重要位置的原理,它必然地具 有人性基础。 在此需要引用乖论之一《人性与经济》关于 “三种人性”的理 论。乖论在《人性与经济》中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三种人性的共同 体”。 “一是自然人。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是自然人。这种人的行为 准则是爱的准则。讲的是感情、友谊、亲情。它是人文生活的主导人 性”,“第二种人是法律人。这种人的行为准则是某种规范原则、条 例”,“第三种人是经济人。这种人的行为准则是尽量避免风险得到 最大的经济利益。每一个人处于经济往来中,不管它是否自觉和愿意, 他就成为了经济人。它是经济生活的主导人性。” “三种人性”理论与经济帕斯卡原理的第一个交集是商品价格24 变化。先有了价格变化,然后才有这种变化的传导。价格为什么会变 化呢?因为每一个人处于经济生活中时都是经济人。经济人的人性是 尽量避免风险得到最大的经济利益。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他尽量以 高的价格出售自己的商品。于是涨价发生了。当经济中发现风险预期 时,尽量抛售自己的商品,以求把损失降到最小。于是跌价发生了。 经济人的人性是商品价格变化的内在动力。 “三种人性”理论与经济帕斯卡原理的第二个交集是商品价格 变化的传导。如果不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具有“法律人”的人性,经济 帕斯卡原理的传导就不会发生。 这个说法似乎有点费解。还是从身边的实例开始。假设你在超市 买面粉,已习惯于某品牌 5 公斤包装一袋 20 元。某一天你到甲超市 买同样的面粉涨价到一袋 25 元。你可能抱怨一句“又涨价了!”。 下一次你到乙超市买同样面粉,发现也涨到每袋 25 元。你会觉得甲 超市涨价了乙超市也涨价是必然和合情合理的事。在同一个菜市场买 蔬菜时,几个档位蔬菜涨价,全部档位也会跟着涨价。购买者会觉得 很必然。自从市场存在以来千百年,物价都是遵循从部分涨价到全部 涨价再到被大众认可的逻辑发展着。 “部分商品涨价后全部商品同样涨价是必然的和合理的”这样 一个规则成了一条人们默认和遵循的共同契约。人的 “法律人”人 性是遵守规则。所有的人都会尊重和遵守这个共同契约。所以当某只 股票涨价后,你持有的这只股票没有参加交易,但所有的人、银行、 证券公司都认可你的股票也涨价了,你增加的货币财富也会被相关帐25 户记录下来。 正是人的 “法律人”人性对“部分商品涨价后全部商品也涨价 是必然的和合理的”规则的尊重和遵守,使经济帕斯卡原理的传导作 用得以完成。 乖论在《经济学新视窗》中曾经描述过:人的“爱好”“喜 欢”“炫耀”“崇拜”等主观意识都可以转化为意识价值,並通过定 价化然后异化成意识价值货币。现在我们又从经济帕斯卡效应中看到 因为人们的一致“认可”而产生了货币。当然这必然是意识价值货币。 的确,你手中的未参与交易的股票涨价是因为所有人的“认可”而产 生的。 6,物理帕斯卡定理的前提是“在密闭的容器中”。与此相似, 经济帕斯卡效应也是在一个封闭空间发生。这个空间就是“同一种商 品”。也就是部分商品涨价只能在同样的商品中瞬间传递。甲股票涨 价不会传递到乙股票;轿车涨价不会传递到游轮。 7,有人说:“在股市上你赚的钱就是别人赔的钱。”知道经济 帕斯卡原理后你应该明白:你赚的钱是经济帕斯卡效应无中生有创造 出来的。别人赔的钱也是被经济帕斯卡效应无声无息地删除的。在股 市上创造的货币与删除的货币不可能相等。 在金融资产市场少量资产品参与的交易中,发生的是货币移动。 因此而导致的整体涨跌都是货币的创造和蒸发——自生和自灭。 8,所有有产权的商品(所有能定价出售的商品)价格变化及其 传导都遵循经济帕斯卡原理。金融领域內投机品的经济帕斯卡效应最26 为直观,对经济的影响巨大。所以以它为例进行阐述。 “货币从哪里来?” 小结 F 就是经济中各种产权变动时产出的产权量。这个变动包括两个 方面:一是产出新的物质商品新增产权;二是产权在交易中移动新增 产权。物质财富是有价格的,在一定价格基础上才能计量物质财富。而 价格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它的变化引起货币总量正负方向变化,变 化遵循经济帕斯卡原理。帕斯卡原理只对产权发生作用。它所导致的 变化是产权的变化,构成货币来源的重要部分。 F 是经济中货币库容的一份容量。F 产生了就意味着在库容中新 增了一块场地。这块空地就会形成货币强制补充的要求。 货币强制补充量产生后要求经济体供应与之配匹的彩色小纸片 —货币 货币从哪里来答案:第一步是产权产生变化形成新的货币库容。 第二步是强制补充货币库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