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六讲 经济新陈代谢与通货膨胀乖论 (一)经济新陈代谢 大家好!我们把此前所有的经济学统称为“传统经济学”。那 么“经济学乖论”是从与“传统经济学”完全不同的视角观察研 究客观经济所形成的经济学体系。该体系己经问世的有“价值乖 论”、“货币乖论”、“通货膨胀乖论”、“财富与分配乖论”和“经 济危机乖论”。制作成视频讲座分为六题十讲。 今天我们来讲第六讲“经济新陈代谢与通货膨胀乖论(一) 经济新陈代谢”。 徐芃翌 新陈代谢是一个生命过程,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 程。生命在新旧物质代谢过程中得到延续和发展。经济是一个社会生 命体,同样存在着新陈代谢的过程。同样要依靠新陈代谢才能得以发 展进步。本讲座讨论经济中发生的新陈代谢现象。 2 6.1 消费与价值代谢 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类与经济关系图” 就成了“经济新陈代谢图”。 人类不断地向经济社会投入资源和劳动——创造出财富——通过财 富分配系统配置给不同的人——进入消费的商品就走出了经济社会 並逐渐灭失,结束生命。这个循环过程是物质财富从创造到灭失的过 程。当然,这些物质财富所承载的价值也在同一过程中灭失。它很直 观,容易被察觉,但都不以为然。也没有人去研究这个价值的由创造 到灭失的过程。 价值新陈代谢过程的所有环节都是经济运行的重要过程。投入过 程和生产创造过程被学者们仔细研究着。而对价值的灭失过程及其影 响却没有看到被注意的迹象。 △实体经济新陈代谢 经济活动为人类福利创造各种商品,然后把它们消费掉。消费掉3 就是让商品从经济生活中灭失。也有因战争和自然灾害而使物质商品 (价值)灭失的情况发生。战争和自然灾害是物质财富(价值)灭失 的一种方式。但只是无规律的外部破坏, 不是经济自身的新陈代谢。 乖论不予研究。商品因消费而灭失的事情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这是 再平常不过的事,而没有人去深究其经济影响。当然,乖论不是追究 物质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而是要研究它对经济的深远影 响。真正经济意义上的价值新陈代谢,消费是其唯一途径。消费既是 经济活动的唯一目的,也是经济新陈代谢的起点。 6.1.1 消费的定义 物质商品循环的起点是投入——接着在生产中将产品制造出来 ——再通过各种销售和物流渠道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最终商 品在消费中逐渐灭失。在这个物质商品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代谢物只 有垃圾而己。重要的是与商品物理新陈代谢同时发生的价值和意识价 值新陈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先从消费开始讨论。 消费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即时消费。比如说家庭购买的食品、日用品、能源。企业 购买的能源、原材料等。这些消费的特点是商品一旦进入消费就不可 逆。二种是延时消费,它是在一个较长的过程中才被消费掉。比如家 庭购置的房屋、私家汽车。又比如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要经过多年的4 使用才会报废。 企业购进的商品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变化转化到新的商品中去 了。价值在生产中並没有灭失。而是在转化进入的最终产品的消费中 才会逐渐灭失(代谢)掉。延时消费的商品被购买后在被消费完以前, 还可能返回市场再出售。那也只对消费时间的再延时而已。並不改变 消费实质。 我们将消费分类作图表示 即时消费: 进入消费后具有不可逆性的消费是即时消费。虽然其使用价值在 购买后仍然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但在经济运行中它既不可再扰动价 值分配体系,也不可能扰动价值体系。更形象的理解是它已经退出了 经济领域。它们的存在变得犹如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一样。 即时消费品中家庭消费和企业组织的能源消费的不可逆性很直5 观。家庭购买的口粮,机械厂采购的润滑油被购买进入消费后就不可 逆转。企业使用的应用软件一经购买就会被改造得只适用于个性企业 组织。另外软件程序使用没有排他性,法律只允许该程序所有人才能 出售。购买人再出售是违法行为。所以软件程序购买后就不可能再返 回市场。尽管它还能使用到被淘汰才真正灭失,它也是即时消费品。 免费使用的公共设施,不论它是用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免费向社 会开放,还是市场投资建设收回投资和利润后免费向社会开放(例如 道路、桥梁、公园)。只要是免费使用,它就不再是商品,它们就退 出了经济领域。使用它们就象使用河流做运输通道一样。 延时消费: 企业的固定资产、私家车、居民住房等都是在逐渐折旧中慢慢被 消费,消费完成前还可以折旧进入市场交易。这也是很直观的现象。 比较曲折的是原材料的消费。举二个例子: 例一,原油——供给炼油厂生产产品——供给石油化工厂生产出 塑料原料——供给塑料加工厂生产出塑料制品——进入消费。 例二,铁矿石——供给炼钢厂生产钢坯——供给轧钢厂轧成型钢 ——供给汽车厂制造汽车——进入消费。 例子中每一个环节的前一级产品就是后一级的原材料。后一级的 原料消耗都是把前一级原材料的价值转化到自己的产品中。转化中没6 有价值的灭失,反而添加了新的劳动价值。中间产品也作为商品在市 场上流动,直到制成终级产品不可逆地进入消费。尽管经过较长的环 节,最终还是不可逆地退出经济领域。 由此乖论定义:在实体经济中当经济运行中创造的物品不可逆地 退出经济领域后就被认定为在经济意义上被消费掉了。 由这个定义推论:发生物理灭失的商品一定是被消费掉了。不可 逆地退出经济领域的商品尽管还未发生物理灭失,它也被视为消费掉 了。 6.1.2 消费与货币关系 商品被消费掉时就结束了生命,与它同时结束生命的是商品的价 值。那么价值新陈代谢的过程是怎样的,代谢后会留下什么样的代谢 物呢?△商品销售过程货币变化 为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从乖论的价值定义入手:“劳动价值是由人 在商品制造中的活动所创造,它是一个只能用 0 和 1 来量度的量。它 在经济运行中所表现出的数值大小由成本来表达。我们称它商品价 值。”由此可知商品的价值数量大小就是它的生产成本。商品的销售价 格由生产成本和利润组成。生产成本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利润是货主 对财产分配权的欲求实现。7 商品初次出售的货币收益是有源货币。其中成本部分是价值,利 润部分是货币增量。初次出售后到进入消费前的多次转手交易时其成 本部分不再是价值。而是购买人用他所拥有的财富分配权与货主进行 的不等价交换时付出的意识价值货币。利润则是货主创造的意识价值 增量。将这段叙述用图表示: 这张图表明的是实体经济中商品出厂后到消费前与货币的关系。 分析这张图有以下结论: 1,商品初次出售创造了有源货币增量;初次出售全部收益中含 有商品价值量, 2,各次转手销售中都将价值量保存着直到消费前。 3,各次转手销售都会创造利润(无源货币),而且这些无源货币8 是货币增量。也就是说每转手一次就会使全社会的货币总量有所增加。 4,销售收益中的成本部分是购买人从自己拥有的财富分配权中 的支付。並不产生货币增量 5,从货币的二重性可知,在每一商品的初次销售创造的有源货 币增量和多次销售中所创造的无源货币增量在货币地位是同一的。都 是合体货币。只能从数量上判定有源货币和无源货币。无法区分究竟 哪一笔钱是有源的,哪一笔是无源的。 6,商品从生产出来到被消费之前销售转手的次数越多,创造的 货币增量也就越多。 △消费与货币关系 商品进入消费后又会对货币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们用下图来 表示此图的左方块就是商品销售与货币关系图。 解析这张图:9 1,当商品经过销售进入消费时,並不会把它在销售过程中产生 的货币带进消费中。这一点很好理解。当每一个货主将他的商品出售 给买主时都会足额收回货款,其中既有他付出的成本,也有他获得的 利润。这笔钱进入他的帐户,並在他的其他经营活动中流向经济运行 中。这是不可逆的。这一商品被消费后,这些商品曾经的货主不会有 丝毫货币损失。 2,后一级的购买付款既填补了前一级的成本支出,也实现了前 一级的利润。直到进入消费前的最后一次销售,由消费者支付全部货 款中包含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各次销售利润之和。 3,商品进入销费后,它在经济运行中留下的货币量就是最后一 次销售的收益量。 4,商品初次销售所获的收益是有源货币。因为它有售出的物质 商品为依托(或者说是有物质商品为对应)。当商品最后进入消费后, 这些有源货币就失去了对应物。而它又不会随商品消费而灭失,它还 存在于经济运行之中。不过变成了无源货币。这就是前面说过的有源 货币的无源化。 6.1.3 价值代谢物 由上面的讨论我们己经描述了价值的一种新陈代谢过程。即随着 物质商品被消费掉,它所承载的价值也被代谢掉,但是,与该价值对 应的货币还留在经济生活中,只是失去了依托,成了无源货币。所以: 价值代谢后的代谢物是与它数量相等的意识价值。我们称这一数10 量的意识价值为价值直接代谢物。 价值和商品一同从产生到被消费掉的销售过程中还会产生作为 利润的意识价值。这些意识价值在价值代谢后还留在经济运行中,它 们是价值代谢的伴生代谢物。因为没有价值的新陈代谢过程,根本就 不会产生这些代谢物。反之,只要有价值代谢发生就必然有伴生代谢 物发生。还有一种由固定资产折旧引起的代谢物。我们在有源货币无源化 的论述中己经描述过了。 企业的固定资产最初作为商品出售时已经足额付款进入了货主 的帐户。在这些固定资产被使用並逐渐折旧后,它再一次通过新商品 的销售实现为货币。尽管两次实现为货币属于不同的权利人。进入消 费前最后一次销售收益属于货主,折旧回收的收益属于固定资产买方 (使用人)。但它们都进入了货币大河之中,同时存在。对具体交易 双方而言都是合理合法的行为。就整个经济运行而言,发生的事实是 同一笔固定资产重复变现为货币。並没有因为折旧在新商品售价中已 计入而将原来出售实现的货币删减掉。这是不合理的。也许这也可以 称作“合成谬误”。 将这种现象作图表示:11 从图中可以看到同样是延时消费品,进入生产过程作为固定资产 在生产产品中发挥作用的延时消费品有两次收益的不合理现象发生。 而其他延时消费品在消费中只发生价值逐渐灭失现象。即使中途 发生旧耐用消费品上市卖掉的现象,其售价也是折旧后的残值。虽然 发生了产权所有人的变更,丝毫也不改变它逐渐折旧灭失的变化过程。 这笔因固定资产折旧引发的货币不合理增加,是价值代谢中伴生 的又一种代谢物。 6.1.4 经济代谢速度 这里插述一下经济代谢速度 商品进入消费后並不是立即灭失,它还有一段被消费的滞留时间。12 滞留时间越短,经济新陈代谢越快,经济也就越活跃。反过来则经济 发展缓慢。 毫无疑问,就生产循环而言生产周期越短,生产代谢越快,对经 济发展刺激越强。但是产生的代谢物也越多。 就生活消费而言这一点也很明显。例如,汽车从制造厂出来进入 消费后有很长的滞留时间才会报废。缩短强制报废时间就能刺激汽车 的新旧代谢,从而推动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延长强制报废时间,就会 减缓汽车的新旧代谢,从而阻滞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所以汽车强制报 废不仅仅是安全问题。更重要的它是一个经济影响力很大的政策问题。 又例如服装业,如果人们使用服装时坚持榨干服装的使用价值才 肯报废它。那么就不会有服装业的存在,只会有一些小裁缝店为人们 服务。只有人们为追求服饰美追求时尚而购买服装,因而把服装淘汰 期缩得很短。这才形成了服装的大量需求。同时成就了服装行业的发 展壮大。所以:加速消费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必由之路。 生活中商品从生产出来到被消费掉要经过三个时段:销售时段、 运输配送时段、使用时段。缩短这些时段就能加速经济循环。 在商品销售中推行“农庄——超市”、“工厂——用户”等直销方法 可以缩短销售时段。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运输手段的改善和物联网技 术的应用,大大缩短了运输配送时段。网络便捷的货币支付方式也能 缩短销售时段。13 商品使用时段就是消费时段,消费时段的长短决定于意识形态和 家庭收入。家庭收入与社会经济发达程度连体。在既定的收入许可下, 消费的意识形态决定使用时段的长短。对资源並不短缺的商品消费提 倡节约,拉长使用时段,只会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 测量出几种主要消费品从投入生产到完成消费的时间长短,可以 综合评价一个经济体经济的发达程度。 6.2 货币的新陈代谢 6.2.1 价值代谢与货币代谢 伴随着价值新陈代谢的是货币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一个过程 ——从产生到灭失的长过程。货币新陈代谢就是货币从产生到灭失的 过程。要讨论这个问题先必须讨论货币的产生,也就是货币增量从哪 里来。乖论在其他讲座中从两个视角讨论过货币产生增加: 一是从市场交易角度得出“货币增量与供应图”14 二是从货币运动视角得出“货币供应关系图” 从这两张图中就可以看到,只有货币增加流入图示,却没有货币 流出的图示。只有货币增加而没有货币的删减将是灾难性的。当经济 体中价值量和价值分配手段己经动态匹配时,再过多的增加分配权利 凭证,必然会引起混乱。过多的分配权利凭就是冗物。前面反复使用 ‘代谢物’一词,就是指需要删减的冗物。就是指价值在其新陈代谢过 程中遗留下了需要删减掉的意识价值货币。 社会中所有的货币都有其产权所有人,不论对谁的货币进行删减15 都是不合理的。都会遭到拚死的反抗。所以对货币代谢物的删减只有 唯一的途径——货币贬值。这是一种对每一个人、每一单位货币都很 公平的删减。 人类社会自从出现了市场交易,就出现了代谢性的货币贬值。它 的生命和市场一样古老。这显示它是市场的产物。它是经济生活中生 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产生的。只要有消费存在就会有货币代谢贬值发生。 乖论定义: 由于价值新陈代谢的作用,在生产和生活消费中将产生过量的无 源货币。为删减这些冗余货币发生的货币贬值就是货币代谢贬值。 在实体经济中,删减多余的价值分配权利证书(货币),使价值体 系与价值分配体系二者恢复动态平衡,这就是货币代谢贬值的功能和 作用。货币代谢贬值的生成机理人性基础。 关于货币代谢贬值如何发生的问题我们不能用“看不见的手”或 “市场作用”为盾牌,逃避更深入的讨论。 货币贬值和商品及服务涨价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件事。现在我 们改变角度,从涨价的角度讨论货币贬值。 前面我们讨论过商品价格的组成。价格是由成本加卖主的获利欲 求构成。卖主总有更多获利的欲求。这种欲求的约束力是市场容忍度。 市场容忍度是什么决定的呢?是收入水平和购买决策中的人的意识16 决定的。人性中有一个特点,当人们手中的钱宽裕一些的时候,就可 能购买价格更高一点的商品。也就形成了市场对价格的更高容忍度。 既然由于经济的新陈代谢作用在经济生活中留下了过多的货币。 它必然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购买者手中,从而提高了市场对价格的容忍 度。被市场容忍度约束的涨价欲求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约束力。当容忍 度稍有松动的时候,涨价立即就会发生。 首先涨价的不论是生活消费品还是生产消费品或原材料。都会逐 步传导到整个经济社会中。这是很顺理成章的事。于是货币代谢贬值 便不可逆地发生了。 6.2.2 货币代谢量估测 将因消费产生的货币贬值进行静态分析可作出如下图: 图中很明显标示出,当经济生活中生产和生活即时消费的价值量17 是 m 时,将产生 m 的无源货币——货币代谢物。 被消费的商品在被消费前的多次转手销售中产生的利润之和是 伴生代谢物。它的数量是最后一次销售收益减去成本(商品价值)之 差,我们用 n 表示。 被延时消费的商品的成本中的折旧费也是伴生代谢物。我们用 K 表示。或其中: G 为实体经济商品价值货币量,5G 是实体经济货币总 量。L 为被即时消费掉的商品的成本 实际经济生活中实体经济货币总量一般都会偏离 5G。所以用 5G 计算的是均衡态下的参照值。用实际量计算出来的是实际值。将两个 值进行比对可以分析经济的健康状况。 乖论认为如果一个经济体将其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上面公式的水 平就是健康的。18 如果社会通货膨胀率低于这个水平,说明经济发展受阻。社会 消费水平降低。可能是民众收入减少;或者是民众用于消费的货币减 少而用于投资的比例升高;或者是生产和基本建设投资萎缩导致生产 消费萎缩;或者是国外在本国的投资集中撤走,引起消费萎缩。 如果一个经济体长期处于过低通胀率的状态。表明这个社会是一 个经济落后人民贫困的社会。 如果社会通货膨胀率高于这个水平,说明经济过热。可能是因为 民众从投资获得的收益增加,在财富效应作用下增加了消费开支;或 者是生产和基本建设投资过热,生产消费过度增长;或者是国外无源 意识价值货币流入过多刺激了消费。 实体经济新陈代谢汇总: 1,社会经济生命体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循环。循环的物质存在 形式是商品从生产到被消费掉。 2,因为物质商品是价值的承载物。所以伴随商品新陈代谢的是 价值的新陈代谢。新的商品带来新的价值。被消费的商品导致价值的 灭失。3,1G 量价值商品只需要匹配 4G 意识价值货币。商品消费将在 经济中留下数量为 m+k 的多余意识价值货币。这些多余货币将在经 济运行中被自动删减掉。结果表现为代谢性货币贬值。19 4,代谢性货币贬值是市场中货主逐利的欲求与购买者的容忍度 互相博弈的结果。有市场存在,有消费存在,就有货币代谢贬值发生。 而且它不受当局的控制自主发生。 5,“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黑格尔)。 应该用这个观点去看代谢性货币贬值。代谢性货币贬值和市场一样古 老。它现在存在,将来还会存在。经济学应该看得见它的生命力。研 究它存在的合理性。人类经济史中社会不断发展就是伴随着挥之不去 的代谢货币贬值。人们都知道,经济还会在涨价声中发展,也只能在 涨声中发展。 6, 用公式 作参照值与实际值对比,可以分析经济的健康状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