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输在总是太在意别人看你的目光

 千面略懂先生 2019-07-16

就算我们用心去讨好全世界,也无法让人人满意,与其作贱自己事事看别人的眼光行事,不如活成自己最喜欢的样子,哪怕不那么完美,也是人生最美之处。

1.

写下这个标题,先想到那个经典的祖孙俩骑驴的故事。

最初孩子骑着毛驴,爷爷在旁边跟着走。有人议论说:“这孩子真不懂事,自己骑着驴,却让那么大岁数的老人步行,真是不不孝啊。”两人听了,只好换过来,老人上了驴,孩子下来步行。

可没走多远,又听到有人议论:“这老头,自己骑着毛驴,却让那么小的孩子跟着走,真狠心。”两人一合计,孩子骑驴不对,老人骑驴也不对,干脆两人都不骑了吧。

正走着呢,就听有人笑着说:“有毛驴不骑,傻不傻啊?”两个人真有些傻眼,怎么做才能不被别人议论呢?最后,一老一少只好抬着毛驴走了。

我们在做每件事的时候,当然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渴望听到赞许声,这是人之常情。极少有人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目光,我行我素。但如果像故事中的祖孙俩这样,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意见,以至于搞不清自己的位置,究竟该骑在驴上,还是该下驴步行,则会迷失自己。

在我们身边,太在意别人的目光而找不到自己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受传统文化影响,长期以来国人特看重自己的面子和名声,“人活一口气,佛为一炷香”,“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面子大似天”等等俗语无不在强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看法很重要。

所以,大多时候,我们在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界定自己,以别人看自己的目光来看自己;还有的时候,我们是为了获得好的评价而努力工作,为了让别人瞧得起而辛苦打拼,换句话说,就是活给别人看的。

2.

青春年少的时候,我们尚有“爱谁谁”的洒脱,做事不去在乎别人的目光,敢闯敢拼敢失败,失败了大不了从头再来。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之后,很多人渐渐失去了这种锐气,他们越来越在意别人的目光:工作职位不高,在意别人说自己能力不行,得不到提升;公司生意赔了,在意别人议论自己不是当老板的料,只该给别人打工;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想跳槽,在意别人说自己这山望着那山高,都这么大了,还不安稳……

还有人习惯于拿周围形成的对大龄青年的固有评价来审视自己的现状,比如大家都认为,大龄青年就该有自己的房子,就该有不错的收入,要么有自己的公司,要么在别人的公司里做管理者……倘若自己偏偏三十多岁了还租房子住,拿着刚够维持生计的薪水,做着小职员的工作,那么他的心态很难不灰溜溜的,见谁都觉得人家在用瞧不起的目光看自己。

以别人的评价来评判自己的人生成败,太在意别人的目光,其实是缺乏自我认同,是想不开,想不明白:自己的人生究竟由谁来导演。人活着,要做自己。只有自己是自己人生的主宰,凭什么别人认为年龄大了就应该怎样,我们没怎样,就认定自己的人生不成功呢?就对自己不自信,不认可,认为自己过得不如人呢?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和人生。我们的人生轨迹注定与别人的不同,所以,无论身处哪个年龄段,都要把自己放在自己的位置上,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

太在意别人目光的人,往往惧怕失败。他们不是惧怕失败本身,而是担心失败带来非议和嘲笑。这对于大龄青年来说,是大忌。因为在这个年龄段,最需要敢想敢干、不言败不放弃的果敢和拼闯精神,远没有到四五十岁时候的明哲保身、谨慎前行、但求无过的阶段。可如果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势必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轻易一搏,甚至做事都缩手缩脚、瞻前顾后,找不到年轻人那股子锐气和勇气。

人生苦短,属于自己的青春时光很宝贵,何苦为了别人的评价而畏首畏尾,在踌躇犹豫中途耗掉这本可以用来创业、奋斗的十几年?不要害怕失败后别人的议论和嘲笑,不要畏惧自己做事不完美,不被别人肯定。只需想清楚,我想要什么,我想实现什么。然后充满自信地去做。

太在意别人目光的人,往往没有主见,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茫然不知所措,将选择权交给别人。

3.

朋友孙女士在电视台做记者,业余时间写点东西,本来只是业余爱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写越顺手,见刊的文字越来越多,成就感也与日俱增,于是渐渐有了辞职在家做自由撰稿人的想法。但是,她这一念头遭到身边所有人的反对。

在她生活的圈子里,人们对自由撰稿这一职业的认识并不全面,大家都说:“放着电视台记者这么好的工作不做,去做收入不稳定的自由撰稿人,这不是30多岁的人应该做的选择。”“在电视台好歹做了这么多年了,奠定那么好的事业基础,如果辞职,放弃眼下这一切,是不是太可惜了?”

在身边人一致的反对声中,孙女士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想法,顺从了亲友的意见。但她跟我说,她内心一点也不快乐。在别人眼里,电视台记者是那么光鲜的职业,可是她更喜欢安静坐在电脑前,品着咖啡、听着音乐,依着自己的情绪起伏写那些让自己哭让自己笑的故事。我说,既然如此,为何不听从自己内心的需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孙女士摇头:“我怕大家不理解。”

人生的路怎么走,要尊重自己的内心,要跟着自己的心走,而非跟着别人的目光走。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喜欢怎样的生活。别人的意见当然可以参考,但不能成为自己人生方向的主宰。

4.

太在意别人的目光,还往往会陷入随波逐流的漩涡,人云亦云,只一味考虑别人的感受,顺从别人的想法,而忽略自己的存在,从而失去个性和特质,不被他人所重视。年轻时候,我常常因为太过于在意别人的感受而选择委屈自己,很少表达自己和他人不同的想法,常常放弃自己的真正需要,去迎合别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和同事一起去饭店吃饭,大家拿着菜单商量着吃什么,小李说:“点道麻婆豆腐吧。”小王说:“再来道水煮鱼吧。”问到我,我总是说:“你们点吧,我无所谓。”

在大家看来,我很随和,但内心里真实的声音是:“我点的菜万一大家不喜欢吃,多不好。人家会说,点菜的时候只考虑自己。”久而久之,大家七嘴八舌商量好吃什么,没有人想着问问我:“你喜欢吃什么?你想点道什么菜?”我于是吃着别人喜欢吃的菜,委屈着自己。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经历了一些世事后,渐渐懂得: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意见,我们不可能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照顾到所有人的感受,让所有人满意,何苦弄得失去自我,活得那么累?

太在意别人的目光,个性要强的人,会过于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逼迫自己凡事做到完美。在这些人看来,我如果把事情做到最好,那么得到的一定是赞赏的目光。于是,被别人的目光骑着鼻子走,处处苛求自己,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结果把自己搞到筋疲力尽,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

可是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别人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吗?每个人因为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事、以及所接受的教育不同,更加上每个人的自身情况各不相同,对待同一件事所产生的看法、评判标准也就不尽相同。

从小我们就听“小马过河”的故事,同一条小河,牛伯伯说很浅,只没过小腿,松鼠却说很深,自己的小伙伴都被河水冲走了。所以,别人的评判和意见,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依据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做出来的,不代表就是正确的,就是真理。别人说我们做得好,不意味着我们真的做得很好;而别人说我们做得不好,也不真意味着我们就做得不好。我们大可不必在过于在意这些,做事但求无愧于心就好。

总而言之,到了一定的年龄,对别人的评价要想得开,要活在自己的心里,而不是别人的目光里。走自己的路,爱不完美的自己,只要自己觉得生活得幸福,工作得有意义,足矣。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人生真相,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