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三伏天”,想想这温度,浑身上下所有的毛孔情不自禁的开始呼吸...... 由“初伏”到“末伏”共计长达40天,然而三伏天可不是你想的如此简单,这40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一年中最易生病的时期。 中医讲,“三伏”过不好,病根是要深入骨髓的,到了冬季可有的是罪受。 所以,暑天不避暑,暑汗赛黄金! 夏季不炎热,不出出身体内的汗水,秋冬必寒凉,也就为以后的血栓、中风等淤阻之症埋下了祸根。 中医讲究顺应自然界的养生王道,也是告诫我们,夏季伏天是万物生长的旺季,显然避暑也就是“逆天”的行为。 为了减少后患之忧,“三伏”天,五件事不要做: 第一、贪凉一时爽,健康修罗场 炎热夏季,所有的生物都在找凉爽。 所以很多人一到三伏天就进入了过分贪凉的阶段,不仅整天空调嗡嗡作响,冷饮和冰激凌也是被源源不断吞入腹内。 然而空调如果开的度数较低,对于刚走进空调房间的人来说,室内外温差过大猛然进入空调房,会导致身体毛孔闭合,体内热量更是难以散发,甚至还会导致身体血管的迅速收缩。 本身患有“三高”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因此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作,也就是临床所说的“热中风”。 第二、喝水修仙,身体受损 可能看到这里大家会比较迷惑,夏季本身就会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这时补充水分难道不对吗? 补充水分的确是没错,但每次出汗都会带走体内部分盐分,如果刚大量出汗就迅速喝水,会导致血液中钠含量被稀释和降低,血浆渗透压因此越来越低,容易引发低渗性脱水,甚至导致头晕眼花情况出现。 第三、冷饮是本命,身体健康抛脑后 关键时刻冷饮真有解暑奇效,但如果过分贪图冷饮凉爽,不仅起不到解暑的效果,反而会导致肠胃受损。 过多摄入冷饮,容易对患者胃部造成刺激,脾胃虚弱、腹胀等等情况可能会随之出现,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引发肠胃型感冒。 不仅仅是成年人,儿童更应重视这一问题。 第四、避免久坐,有必要起身活动 天气炎热,人难免会犯懒,特别是体型肥胖的人群,稍微动一动就会大汗淋漓,所以干脆和空调、椅子来一场永不分手的三角恋。 然而久坐对身体毫无益处,不仅容易导致下肢的水肿,甚至会引发下肢动脉血栓,同时对脊椎以及腰椎都会造成伤害。 第五、大汗淋漓别洗冷水澡 夏季从室外活动回到屋内,往往都会大汗淋漓,这时想洗一个冷水澡的想法就更加强烈。 但此时毛孔属于张开状态,如果立刻洗冷水澡,会导致毛孔迅速的收缩,而血管也会因此收缩。 如果本身就存在高血压的人,如此一来很有可能会导致头晕、头痛、甚至是昏厥情况发生。 在严重情况下,还会诱发心绞痛以及急性心梗,突发意外! 对于实在怕热的人来讲,不让避暑可能违背人道,但暑期避暑,今后会出现三点危害: 1、热邪不出会造成心焦、气短、皮粘等不适缠身。 2、热邪堵塞,外遭风寒,会导致热伤风感冒。 3、体内阳气不足,秋冬体温低,怕冷,四肢寒凉。 对此,40天的三伏天必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热养生”好时机,把握好这40天,补足阳气,借天力将病去除,这又何尝不是一个不错的机遇。 |
|
来自: 昵称48503472 >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