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稳定的文明中心区

 渐华 2019-07-16

下面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认知“中原”的。

《诗经·小雅》:”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漆沮,即关中北部二水之名,最早的“中原”源于此)

明·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没有头的中原还是中原吗?)

隋·王通《中说》:”夏都安邑,汤都亳,周都雍洛,皆中原之囯也。“(周都雍,即西周都陕西、关中,雍是陕西的旧称)

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关中,中原一大形胜之地。”

宋·薛季宣《浪语集》:“论中原形势,常以关中为诸夏首。”

宋·李纲《永乐遇》:“五陵萧瑟,中原杳杳”(五陵即五陵原,在今西安北)

宋·陆游《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三川,即陕西泾渭洛三条河流,关辅即关中的别称)

宋·陆游《北园杂咏》:“扬鞭大散关头日,曾看中原万里春。”(大散关,即关中大散关)

宋·陆游《书感》:“登高望中原,气已吞雍雒。“(雍乃雍州,即关中;雒为雒阳)

宋·陆游: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

宋·邵雍《梅花诗》:“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宋·胡宏《碧泉九日有感》:“正恐中原消息断,问谁曾到五陵间。”

元·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长安,故太白以浮云遮蔽,不见长安为愁焉。”

明·何乔远《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三镇为延绥的榆林镇、宁夏的固原镇、甘肃张掖的甘肃镇这三边镇)

明·冯琦《观灯篇》:“长安正月旋玑正,万户阳春布天令。新岁风光属上元,中原物力方全盛。”

明·李攀龙《登太华山绝顶》:“太华高临万里看,中原秋色更漫漫。”(太华即陕西华山)

明·徐贞明《西北水利议》:“今河自关中以入中原,合泾、渭、漆、沮、汾、沁、伊、洛、涧及丹、沁诸川数千里之水。”

清·王猷定《四照堂诗文集》:“以通漕实关中,为经理中原之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