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的先祖,是五帝中颛顼的后代,根据《大戴礼记.帝系》记载,颛顼娶滕氏之女生老童,老童娶竭水氏之女,产重黎和吴回。《史记.楚世家》记载,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继之,复为火正,为祝融。 黎和吴回先后担任了火正,是祝融得姓的元祖 火正,五帝时期官名,火指的是大火星(天蝎座心宿二),借以颁布农时,春分时节的黄昏,大火在东方升起,火正出火主持烧荒仪式,宣告春耕开始;秋季的时候,大火星在西方落下,火正纳火,收齐火种,准备祭祀。 火正祝融在当时农耕时代,是重大官职 祝融氏族活动的区域在今天的新郑一带,《国语.郑语》中记载了一段周幽王时期的史官伯阳父和准备迁国的郑桓公的对话:“且重,黎之后也,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名之曰‘祝融’,其功大矣。” 伯阳父又曰:“楚子熊紃为人聪明,擅长团结民众,功德超过了历代先君,他的子孙必定在南方开疆拓土,不能与之争强!况且楚人是祝融的后代,其功德照耀天地,功劳很大,凡是在天地间立下大功之人,其后代必然兴盛。” 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之女为妻,生下昆吾,参胡,彭祖,求言,晏安和季连,这六人分别是己,董,彭,妘,曹,芈六姓的始祖,后来彭姓衍生出“秃”姓,曹姓衍生出“斟”姓,合称为“祝融八大姓” 《国语.郑语》中写道:“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于周未有侯伯......'率先出现祝融八姓的说法,自此以后,”祝融八姓“不胫而走。 《国语.卷第十六》:“八姓,祝融之后,己,董,彭,妘,曹,芈,斟,秃也。'季连是芈姓的始祖,同时也是楚国的先祖,所以就清楚了为什么芈姓是楚国的王族.后来不断遭到商王讨伐,芈姓这一支后来不断南迁,到了鬻熊担任首领时,开始在丹水和淅水之间的丹阳聚居。当时周人不断强大,鬻熊投靠了周人,成为周文王的老师,侍奉周人十分恭敬,武王伐纣,殷商被灭,武王的儿子成王想起鬻熊的功劳,封为子爵,列为诸侯。鬻熊被认为是楚族的缔造者,后世楚君皆以熊为氏。 楚子立国之后,楚国的文明开始在南方巩固发展,繁衍生息,祝融的这一支系开创了八百年的灿烂文明史,使楚文化蜚声中外,名扬四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