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卡耐基 如果将沟通能力比作诸如糖果或咖啡等可购商品,我愿意为此能力支付更多的金钱,比任何商品都更多的金钱。 ——约翰·D·洛克菲勒 你是否有过,曾经为一项工作做了精心的准备,怀着满腔的热情去和领导,同事交流,但却招致了他们的不满? 为什么你明明才学渊博,却会被众人排挤? 在作为领导者派遣任务时,你分明做出了自认最完美的安排,为何却引来了下属的不满? 在婚姻中,你是否明明深爱着对方,却让对方感到了厌烦?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发现: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赖人际关系、外交技巧。 但是这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只有一小部分人了解,这也导致大多数人并不能成功。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走上通往成功的道路,卡耐基把一个个普通人奋斗成功的故事变成文字,写就了《人性的弱点》一书,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 下面,我们总结了书中应用于不同场合的四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原则,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01 想他人之所需 Tony是公司的一名优秀员工,业绩在公司里名列前茅,深得老板李总的器重。原本已经在考虑给他加薪的问题。 有一天,他急匆匆地来到老板的办公室,说道:“李总,我要求加薪!” 李总惊讶的问他为什么,Tony说:“我的家人生病了,需要钱来给家人治病。而且我为公司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您应该给我加薪。” 李总只是说考虑考虑,让Tony离开了。 Tony自信的认为,自己业绩这么好,家里又出了事,李总一定会同意他的要求。 但结果出来后,Tony却傻了眼。李总不但没有给他加薪,反而把钱给那些业绩不如他的人。 他很不理解,我是做错了什么吗?明明我的业绩最好,能力也很强,李总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Tony真的做错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Tony错就错在没有考虑他人之所需。 那么,什么叫考虑他人之所需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天气好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去钓鱼。每次钓鱼时,我们都会用蚯蚓等鱼喜欢吃的东西作为鱼饵。那么,为什么我们不会选择一些人类爱吃的东西作为鱼饵呢?因为在钓鱼的时候,我们会想着鱼儿的喜好是什么,而非自身的喜好,这就决定了我们会按鱼的需求去选择饵料。 这就是考虑他人之所需。 作为在社会上生存的一份子,我们考虑得最多的一定是自己需要什么,我们永远都只对我们自己感兴趣,所有人都是一样。 卡耐基曾经说过:“这世上唯一能够影响他人的方法是:谈论他们之所需,并且指引他们到达目的地。” 当你试图要求他人做事时,请谨记这一要点。 所以,Tony的错误在于只顾陈述自己的需求,把公司的需求放在一边,没有考虑老板的感受,所以没有打动李总。 那么Tony应该怎么说呢? 在我看来,这场对话应该是这样的: Tony:“李总您好,您看,我在公司也工作好几年了,您觉得我怎么样?” 李总:“挺好的啊,你这几年业绩都很不错,继续保持。” Tony:“好的李总。对了李总,我最近在生活上遇到点小麻烦,想跟您请教请教,您看方便么?” 李总:“说吧,什么事?” Tony:“是这样的李总,我的家人最近生病了,需要一笔不菲的医药费。您看我最近几年的业绩都还不错,咱们公司也有规定。所以您能不能给我适当加点薪?” 李总:“行啊,正好我最近想给你加薪呢,以后好好干。” Tony:“好的,谢谢李总!我一定好好干!” 这样一来,将公司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联系到一起,双方都会感到愉悦,这样老板同意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或许,明天你就要劝说他人做某事。在你开口说话之前,请停顿片刻,自问一句:我该如何让这人乐意做这件事? 02 做优秀的倾听者 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不久前,我随家人去杭州旅行,回来后前去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 酒足饭饱后,同学们三三两两的坐在一起聊天。这时,一个许久未见的老同学走了过来,他也许是通过朋友圈知道我刚刚旅行归来。刚走到我身边,他便极为热情的询问我:“出去玩的怎么样?杭州很有意思吧?” 我微笑着点点头,请他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当我正在思考如何讲述我的旅行经历时,他便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他刚刚从美国留学归来。 “你去美国了啊!”我惊讶的说道,“那边是不是很有意思?我一直想去的,但总是没有机会。你在那边留学感觉怎么样?给我们讲讲呗。” 就这样,我听他滔滔不绝的讲述了将近一个小时。他也再没有向我打听我去杭州的经历。 其实,他并不想听我讲述游历的故事,他所想要的就是一个对他的留学感兴趣的听众;他只是想要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仅此而已。 是他不正常吗?不是。其实我们中大部分人的心态都和他一样。 也许有的时候,侃侃而谈并不是我们社交的唯一方法,学会倾听,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 学会倾听,能够让对方感到自己被尊重,从而更愿意敞开心扉,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对方。 在交谈时,我们的倾听能够让对方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 只有成为一个优秀的倾听者,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交流者。 在这里,我引用卡耐基先生的一句话:“请谨记:和你说话的人并非感兴趣于你个人,以及你的烦心之事,他们在意的是他们自己的感受、心愿和烦恼。牙疼对一个人来说远比在他国发生的正夺取百万人性命的饥荒重要得多;而脖子上的一个疖子较之非洲的四十余次大地震更让他揪心。” 下一次,当你开始与他人交谈的时候,可以想想这其中的道理。 03 让对方欣然从命 在一家跨国公司里,由于远在外国的分公司出现了财务问题,老板决定派一个人前去处理。 公司里的财务总监大崔能力很强,又精通外语,他很希望借此机会大显身手。可是,老板却指派了他手下的一位财务经理李伟去完成这次工作。 此外,老板还交给了李伟另一个任务:转告大崔他的决定。 如果李伟直截了当的告诉大崔老板的决定,恐怕他会心生不满,从而在日后的工作中为难自己,所以李伟换了一种说话方式。 他告诉大崔:“老板认为让您去分公司处理这事不太明智,您的出现有可能引起公众过多的关注,也许会对外界产生不良影响。” 李伟这样说,是在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崔:他身居要职,不可以避重就轻地前去分公司。如此,大崔便可以欣然面对老板的安排。 其实,李伟的表现正应验了一个人际沟通的原则:让对方欣然接受你的建议。 当我们遇到上述的问题时,其实我们也完全可以用这种方式处理,让对方不仅不会产生不满,还能积极主动,心情愉悦的完成任务。 卡耐基告诉我们:“作为一位高效的领导人,当你感觉有必要改变对方态度或举止时,请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付出真心。若你没法做到时请不要承诺。忘记一已之利,请多多考虑对方的利益。 2.清晰地知道你对对方的要求。 3.同情对方,思忖对方的真正所需。 4.思量一下你的建议有可能给对方带来的好处。 5.分析一下你给对方带来的好处,是否和他的真正所需相匹配。 6.将你的要求以恰当方式向对方传达,让他感到可以从中获益。” 当然,如果你认为运用这样的沟通技巧便可以百分百听到对方积极的反响,那未免太过天真了。但是,大多数人的实践经验显示,这样做更有可能改变对方的态度;哪怕成功率较之前只是增长了10%。 04 注意恭敬 一位作家娶了一位富豪的女儿,后者是位商业精英,在职场上雷厉风行,杀伐果断。 这对夫妇几年前在国外相遇并想爱,自此以后,他们的人生其乐融融,从未有过争吵。有记者采访他们夫妻和睦的秘诀,这位夫人如是说: “我们既然慎重的选择了人生伴侣,在结婚后就必须做到和他相敬如宾。如果我们能够以对待陌生人时的礼貌,包容和大方去对待自己的丈夫,那又怎会有争吵呢?对于凶悍的泼妇,任何男人都会逃之夭夭。” 鲁莽和无礼是吞噬爱情的病毒,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 可糟糕的是,当我们在对待陌生人时,比对待自己的亲人要礼貌得多。 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突然打断陌生人:“闭嘴吧,又在翻旧账了!”我们也不能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就拆开朋友的信件,或是打探他们的个人隐私。而我们自己的家庭成员,我们最为亲近的人,却总是因为小毛病而被我们辱骂。 令人震惊的一个事实就是,那些以恶言相向伤害我们感情的人,竟是我们自己的亲人。 办公室里乱了套,错过了一笔大买卖,被老板痛骂了一顿,头痛得脑门子快要裂开了……我们恨不得立马回家,把一肚子的苦水向家人倾倒。 很多男人都不敢也不能对顾客或是自己的合作伙伴恶言恶语,但他们却对自己的妻子进行大声的责骂,甚至在事后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其实,就他们个人来说,婚姻的幸福要比工作和事业重要得多,而恭敬之于婚姻的重要,就如汽油之于汽车。 在荷兰,人们踏入家门时要把鞋子脱下来放在门槛上。我们应当学学荷兰人:当我们完成一天的工作、踏入家门之前,应当将当天所有的烦恼抛诸门外,回家面对我们的亲人,展现出我们最温柔体贴的一面。 卡耐基认为:婚姻的开端就如我们事业生涯的一段经历,它的破灭源于双方对细节的忽略。 所以,当我们与家人还有伴侣相处时,请记住,注意恭敬。 05 小结 以上就是我们总结的书中应用于不同场合的四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原则: 一、想他人之所需 二、做优秀的倾听者 三、让对方欣然从命 四、注意恭敬 人际交往的联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有时我们可能会下意识的忽略这些技巧和原则。 比方说,当我们心情不好时,我们往往更倾向于批评和谴责他人,而不是接纳他人的观点。 所以,当我们在学习这些道理时,应记住:我们是在尝试培养新的良好习惯,是在探索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这需要我们付出时间、毅力和每一天的实践。 |
|
来自: 亮哥eoim8x8y62 > 《社会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