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能成为伟大建筑,古代这一制度功不可没!

 尕蛋亲 2019-07-16
 

“一家样式雷,半部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学界流传的这句话,背后是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长达两百多年的繁盛历史,“样式雷”包含的图档和烫样,不仅成为解开中国古代建筑绝无仅有的珍贵钥匙,也成为凝聚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成就了“样式雷”?

在《中国经济大讲堂》的演讲中,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其亨指出,中国古代设立了一套独特而完善的工官制度,正是这样的制度造就了清朝的“样式雷家族,留下了一大批传世之作。

7月11日21:48,CCTV-2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其亨,为您深度解读《如何破解中国古建筑的文化密码?》。

//
嘉 宾 简 介
//
(请在Wi-Fi网络下观看)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里,有一个工官制度,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都没有延续那么长时间的一套建筑文化传统。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里就有“工”字的写法,还有“巫”字的写法,“巫”就是“工”字里头加两个“人”,最后还有司空、司徒等官职。从现存的文物当中也可以看到,当时很多工匠的姓名刻在青铜器上,刻在竹木简里,刻在甲骨文的板片里,这个传统在周代形成了《周礼》,然后一直延续下来。一些国家的重大工程,比如说长城,你都可以看到城砖是什么地方产的,监督的官员是谁,窑匠是谁。

清代继承古代的传统,凡是工钱、料钱超过一千两白银,一定要设一个宫廷指挥部,当时叫钦工处,同时设立一个审计机构,叫勘古处。他们经过审查以后,认为没有舞弊,再上报到皇帝那儿,皇帝转给户部,然后再拨银子开始修。北京设立办事机构,工地设立办事机构,其中有一个样式房,还有一个相当于今天会计师的机构,专门做预算、决算。这样形成一个管理机构,承担设计一直到建筑施工,这就是“样式雷”家族。这个家族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比较,是无与伦比的,全世界其它文明样式中没有可以超越这个家族的。它的设计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包括运作体制和相应的设计程序、设计理念,涵盖了宫殿、住宅、府邸、园林、坛庙、陵寝等等,甚至还有工厂、衙署,然后从设计方法来讲,选址、勘测一直到设计施工,施工管理等等,他们画的西陵的全图,非常漂亮,他绝对是一流的大师。

现场高清照片,左滑查看更多哦~

央视财经V讲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