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开放式教育是骗局?精英教育之下,“穷人”永无翻身之日

 tjboyue 2019-07-17

国外开放式教育实则骗局,分层教育下,毁了穷人翻身的机会!

国外开放分层式教育实则是骗局,精英教育下,穷人无翻身之日!

教育永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在我国,很多人都推崇西方英国美国的教育,认为其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甚至不少学校纷纷效仿西方开放式的教育。

难倒说西方开放式教育真有这么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至少我不这么认为。

中国的教育模式是:输入——输出,授课——考试。

西方的教育模式是:输入——输出,自学——提问——论文与考试。

中西教育的差异点:

中国学生小学忙,中学苦,高中累,大学玩

外国学生小学玩,中学玩,高中忙,大学苦

两者存在的差异仅仅是应试教育,外国更注重孩子的天性和爱好,中国目前还是应试教育。整体上来说,中西的教育理念是有一定差异的,但除开应试教育,在其它方面我国教育并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家!

西方开放式教育是骗局?精英教育之下,“穷人”永无翻身之日

但外国的教育就一定适合所有人吗?

李女士在一线城市打拼,到35岁收入稳定要了孩子,有了孩子后,李女士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格外的疼爱孩子,看着孩子接受应试教育,为了学习而拼搏,总是鄙视中国教育“毫无人性”;他很羡慕西方的教育方式,注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学习压力少,孩子快乐成长。

为了孩子的未来,孩子上四年级,移民到了英语,下面是英国上学的课表:

西方开放式教育是骗局?精英教育之下,“穷人”永无翻身之日

每天课程很多,孩子的终于不再为了分数而奋斗了,放学回家基本没啥作业,几乎全是阅读。更让李女士高兴的是,学校管得松,鼓励为主,看到这幅场景,很多人都嫉妒了,只恨自己没有移民的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女士开心不起来了,孩子不在像以前那样学习了,对于自己的缺点也不重视了,学习全凭兴趣。

看到这里,有人和李女士讲道,这不正合你意吗,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探究能力,这正是我国教育目前所欠缺的。

李女士却无奈道:孩子将来要上私立学校,私立学校的难度和对学习的要求不必国内差,在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将来很难上名牌大学。

李女士再回到英国,真就把孩子转到了私立学校,每年学费至少2万英镑(18万人民币),这还不算寄宿费。

从此之后,再也听不到老师表扬孩子了,在私立学校,孩子承受着中国同样的压力,在外国,私立学校和公历学校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

为了让孩子学习提升上去,李女士开始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了,在私立学校有规定,GCSE考试中拿到6A才能进去下阶段学习,否则只能转学,自此之后,李女士再也不吐槽中国教育了,反而发出感叹,中国的教育还是公平的,事实证明,国外的开放式教育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西方开放式教育是骗局?精英教育之下,“穷人”永无翻身之日

其实,对于外国的教育,很多人都只看到了表面,一昧的去追捧西方教育,但有一个可怕的现象大家却忽视了,比如英国,美国的教育是有阶层分化的。

外国的学校也分为公立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免费或者收取少额学费,与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类似,但私立学校学费却出奇的高,相当于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根本负担不起。穷人家的孩子只能上公立,私立都是留给“富二代”的。

在国外,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要想孩子成才,全得靠自律,课外辅导,金钱投入,看似宽松快乐的教育环境,实则给社会分层,穷人家的孩子只能接受平民教育。

就好比美国,社会底层能接受的只能是应试教育,中产阶级接受的素质教育,只有社会顶层才能接受精英教育,所谓的西方开放式教育,只是给社会分层的“烟雾”。

西方开放式教育是骗局?精英教育之下,“穷人”永无翻身之日

很多人都受我国的高考弊端多,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分数面前,所有考生都是平等的,高考也是当今全世界为数不多最为公平的选拔方式了。

有句话说得好,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我国的应试教育不是最好的教育制度,但他却是最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教育制度,他给了穷苦人家翻身的机会。国外的教育是前期很快乐,很宽松,但未来的残酷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说直白点,国外的快乐教育实则是毁了穷人家翻身的机会。

其实,大家也不必去追捧西方的教育,不管是那种教育模式,既然存在就有他存在的道理。对此我们应该采取理性的看待,不追捧西方的教育方式,也不诋毁我国的应试教育,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完全全的公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作为父母的,你今天的教育方式决定了你的孩子未来处在哪个阶层,要想孩子处在中产或者顶层阶级,具备相应的能力和人格是必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