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轻风无意 2019-07-17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蓬头垢面,为大事不拘小节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出生于清江(今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并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期。少年王安石特立独行,不修边幅,但博闻强记,读书时从不挑食,四书五经可,农林工商亦可。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青年王安石形象

庆历二年(1042)春,王安石登进士榜甲科第四名。当大家打破了头去抢京官的时候,他却主动要求去做地方官,朝廷于是任命他以秘书郎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扬州市政府办公厅秘书。

北宋时期的扬州,地位虽不及唐朝,但繁华有过之无不及。公事完成之后,同僚们往往三五成群,流连欢场,而王安石却通宵达旦地读书。第二天一早,往往来不及洗漱就去当差,蓬头垢面地跑去农村调查,曾经十天跑遍十四个乡。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通宵达旦读书

庆历五年(1045)三月,资政殿学士韩琦出知扬州,看见王安石经常一副邋遢模样,以为王安石夜夜寻欢作乐,就好言劝他不可荒废读书。王安石太有个性了,在上司面前都懒得辩解,只是说您可能不了解我。

规划明确,从地方官做起

大宋王朝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则,甲科进士在地方干满一任,便可申请担任馆阁之职。馆阁是掌管国家图书、编修国史的地方,却也是最接近权利巅峰的地方,最容易让文人们达成"兼济天下"的梦想。但王安石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了出任鄞县(今浙江省鄞县)知县。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形象

韩琦后来发现王安石其实非常有才华,就几次捎信给他,说想叙叙旧,表达出要将其收归门下,加以提携的意思。老上司主动伸出橄榄枝,如果王安石去接,前途自是一片光明。他却不想借机拉近关系,忤逆了老上司的好意。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韩琦画像

其实韩琦真的不了解王安石。这个年轻人一开始就对自己的从政道路有着明确的规划,先从地方官做起,在基层积累经验,在基层积蓄力量,从实际工作中找出改变国家积贫积弱局面的对策,伺机而动,发动一场波及帝国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改革。

登飞来峰,表达引领时代决心

皇佑二年(1050)夏,王安石鄞县知县任满,回临川故里省亲,在杭州暂留,住在西湖边上。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浙江杭州飞来峰

第二天清晨,王安石一个人去登飞来峰。他拾级而上,山间云雾缭绕,看不见风景。待他登上峰顶的千寻塔时,太阳已经出来了,放眼望去,田野村舍尽收眼底。他想起《玄中记》的记载:"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我要当一只报晓的天鸡,让天下所有的鸡随我而鸣。

回到驿馆,王安石写下了一首《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人说,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我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云雾都踩在脚下,世间万物,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说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王安石也借此鼓励自己:不要怕眼前的暂时困难,要保持驾驭困难的充足信心。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诗意图

总结经验,向皇帝上万言书

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满,朝廷特授他集贤校理,王安石却坚辞不受;欧阳修举荐他为谏官,王安石也以祖母年高为由推辞。这也不受,那也不受,总得有个吃饭的差使啊,欧阳修举荐他为群牧判官,给国家养马去吧。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欧阳修形象

当了三年马官儿,嘉祐二年(1057)五月,王安石改太常博士,出知常州。这次时间不长,刚一年,就被调回京城任三司度支判官。这年王安石37岁,四任地方官,时间长达13年,已经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变成了阅历丰富的中年人。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画像

进京之前,他系统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地方官从政经验,撰写万言《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指出国家积弱积贫的根源在于为政者不懂法度,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效法古圣先贤之道、改革制度,进而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政策和变法的基本设想。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写成万言书

任职馆阁,以"臭事"为人所知

宋仁宗多次委任王安石以馆阁之职,王安石均固辞不就,甚至在诏令送达时,他躲进了厕所;信使将诏令放在桌上,他又追上去退回。士大夫们都以为王安石无意功名,有先贤之风,反而更加渴望他承担重任。嘉祐六年(1061),王安石终于接受了工部郎中、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的任命,众人引为盛事。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宋仁宗画像

但是,士大夫们没看到王安石擘画天下、挥斥方遒的盛事,只看到了他的两件"臭事"。有一次,王安石参加皇帝举办的垂钓活动。他手持鱼竿,眼睛盯着水面,脑子却不知想到哪里去了。鱼饵是宫人一早准备好的,放在钓位旁边,王安石无意中拈了一粒送进嘴里,嗯,味道不错。再拈一粒放进嘴里,一会儿,就把一盘鱼饵吃光了。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形象

另有一次,宋仁宗正与一帮高官诏对,扭头发现知制诰王安石的身上跳出一只虱子,从领子爬到胡子上。皇帝听说过王安石不讲卫生,却没想到邋遢到这种地步,忍不住笑了出来。众位大臣满脸疑惑,以眼睛询问仁宗,仁宗指了指王安石的胡须,众人于是也都发现了那只小动物,一起掩笑。等会议开完,王安石问他们为什么笑,官员们说他胡子上有虱子,他这才反应过来。

急于参政,怎奈得不到支持

大宋朝廷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诏书文字,也就是说,王安石起草诏书,只能如实记录,不能提出意见,跟现在的速记员差不多。他觉得不合理,便上书仁宗说:"如果这样的话,舍人院就无法履行职责,只能听任大臣们为所欲为。皇帝的诏书多是大臣们的意见,如果这些人懦弱,就无法担起责任;如果别有用心,又会假借皇帝之名来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别人还无法反对,弊端很多,想想都后怕。"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只是个“速记员”

大臣们是谁呢?为首的当然是宰相韩琦。尽管王安石对事不对人,这些话却不由得韩琦不多心,他想:"这个王安石怎么总喜欢跟我作对?"嘉佑七年(1062),京城发生了一件由鹌鹑引发的命案。王安石在是否"防卫过当"的问题上,与开封府展开了博弈。韩琦毫不犹豫地站在开封府一边,令王安石孤掌难鸣,输掉官司,还被御史台勒令向开封府道歉,让他好没面子。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得不到支持

失了面子是小事,关键是他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呈上已达六年之久,也不见宋仁宗有任何采纳的意向。理想难以实现,才能不得施展,王安石很不痛快。嘉祐八年(1063年),母亲病逝,他借机辞官,回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守丧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