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脏腑话肝胆【转载】

 陕西西安熊先生 2019-07-17

中医脏腑话肝胆

  (2019-07-17 06:21:56)

     中医脏腑话肝胆

    中医认为,胆具有藏精气的特点,与五脏作用相似。

    然而,五脏所藏精气是“藏而不泻”,六腑的功能是“泻而不藏”,胆居六腑之首,不仅藏储胆汁还排泄胆汁,是既藏又泻,所以胆又属于奇恒之腑。

    胆囊炎,胆石症属于中医“胁痛”,“腹痛”,“胆胀”等范畴。

    胆囊炎和胆石症关系非常密切。

    它们通常被称为“双胞胎”,二者是互为因果的疾病关系。所以胆囊炎和胆石症相伴存在。

    有的病人形成的结石是泥沙状的,它有大的成块的结石。有的就覆在胆壁上,形成了像一个息肉似的那种结石。

    从中医来说,肝在五行中属木,肝性刚强,喜条达,恶抑郁。凡精神情志的调节功能与肝气有密切关系,因为情志所伤使肝气不得疏泄,失其条达,而肝气横逆,滞阻不畅,不通则痛。胆附于肝,肝胆互为表里,肝气郁结使得胆汁排泄异常,从而引发胆囊炎,胆石症。

 

    胆在人的情志上主决断。胆和肝密切相连,肝脏里的多余的东西,排出来的东西存在胆里。胆汁是通过肝脏分泌存在胆里。

    一个胆囊的疾病,它可以反映出肝脏会出现问题。由于病毒性肝炎造成的胆囊炎发病率还是不低的。患有乙肝的病人,他的胆囊胆道的疾患大约在50%以上。从这一点可以说明肝胆相表里。

    长期的抑郁,长期的忍耐忍受,没有地方去发泄,造成了肝郁。中医说肝郁容易造成气滞,气滞时间长了会造成血瘀。气滞会造成胆汁的成分变化,胆囊的功能也会受影响。所以肝气淤滞久而久之也容易形成这种结石炎症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