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的大族很多,但真正算得上大的,州山吴氏应该是其中之一。 众所周知的原因,曾经最大的家族也都被毁过,州山吴氏也不例外,只是现在文化昌明了,都开始注重起修家(族)谱,这些家族又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州山吴氏出过许多名人,偏偏最有影响力的平西王也姓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三桂。 吴三桂是好是坏,是忠是奸,曾经有过定论,现在好像又有变化了,这些都另当别论。只是州山吴氏现在的有些后人,非要把吴三桂拉进来,这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当然这是吴家的私事,外人也多不了嘴。 其实吴家真正值得颂扬的人很多,我一直觉得为什么非要和吴三桂过不去。 吴兑——徐渭知己 01 明万历年间的吴兑,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差不多大明西北边境的安全都交到了他的手里;后来又总督冀、辽、保定军务,差不多是把大明的东北包括首都安全都交在他的手里。 当时东南倭患已定,万历皇帝能够天天嫖女人,练仙丹,大明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很大程度上都是吴兑的功劳。 吴兑不只是能力强,还很讲感情,徐渭落魄的时候就是吴兑请他去宣府的。这个落魄文人到了边关,好像换了个人,居然和敌方的三娘子交情不错,本来剑拔弩张的边关,变成了诗赋唱和的场所。吴兑和张元汴对徐渭的态度不同,张元汴老要和徐渭讲规矩,吴兑老吆喝着帮他卖画,吴兑说好,那些要拍吴兑马屁的人自然不敢说徐渭的画不好,徐渭就靠业余时间画画,年把的时间,挣了以后十年的生活费。 更要命的是,吴兑还长得英俊,这样的先人,我要是州山吴家非天天挂在嘴边不可。 吴隐——西泠印社 02 州山吴家近代的名人非吴隐莫属,吴隐没赶上好时候,吴家的看家本领——科考,到他的时候没用了。书香人家,不能考功名了,这确实是断了一条实现人生理想的路。 绍兴人的聪明在于能紧跟时代,不能靠读书吃饭,那就学手艺,吴隐也去学了一门手艺,只是这手艺和石匠木匠不同,学的是碑刻,总算和文化还是沾了边。吴隐很好学,越学越精,居然成了后来西泠印社的四个创始人之一,而他的开创之功对于西泠印社可以说厥功至伟,一个手艺人最终还是回归到了文化人,这也许是基因决定的。 吴隐是当时中国最成功的文化产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文创业的奠基人。 吴氏叔侄——《古文观止》 03 夹在吴兑和吴隐之间的,也是最不被重视的是吴楚才、吴调候叔侄,他们两编的《古文观止》,可以说是中国读书人的古文必读书。 吴楚才、吴调候叔侄,都是读书的料,不是科考的命,读了一辈子书也没考个什么功名。科考没有出息的叔侄两开始编书,这本《古文观止》是标准的大清读书人的素质教育读本,和科考的四书五经没有关系。 现在的高考学子,除了课本你根本找不到一本,全国统一的课外必读书,尽管我们天天在喊素质教育,可能够让全国学子认可,又和高考没有关系的课外读物,几乎没有。大清的学子,除了四书五经以外,没有人敢说没读过《古文观止》的,一直到民国,这本书都是任何国人了解古代文化的必读书,按现在时尚的说法是国学的入门书。 现在的国学入门沦落到读《弟子规》、《三字经》的层面,哪怕全国人民都赞成,作为绍兴人也不会赞成的,明明有一本公认的国学读物《古文观止》,怎么能让蒙学教材来做国学的代表,这不把大众的水准也拉得太低。 州山吴氏为中国文化所做的贡献,光这本《古文观止》就足以炫耀的了,我觉得与其花力气去证明吴三桂和州山吴氏的关系,倒真不如好好推广一下这本《古文观止》,这可是这个国家和民族传承国学文化的大事。 当然,具体想怎么做,都只是吴家的家事,我不过是提个建议而已。 不管怎样,作为绍兴人,我还是为有这样的家族而自傲的。 · End · 作者:梦里绍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