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都是不允许,现在几乎尽人皆知了,特别是近日,国家发行“关于育人方式的一系列大变革”后,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唯分数论”将最终被打破,培养身心健康,五育并举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才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要想把“戒尺”请回课堂,恐怕已然不可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育人方式必将因时代的要求而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老师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应该怎么教育才有效呢?这确实是广大老师最头疼的一件事了,也是小徐老师多年来不断研究实践的问题。 据小徐老师观察,屡教不改的学生性质和表现并不一样,因此教育的方式也不一样,下面就听小徐老师来聊一聊这些学生的表现和小徐的对待的方法。 一、放弃学习,闲得发慌,又想引起同学和老师注意,一天到晚要么不完成作业,要么做个小动作,刷存在感的学生。 这类学生在小徐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是所遇最广的,可以肯定一点,这类学生的本质并不坏,而且外向开朗,心思单纯,就是因为在学习上落下的课太多了,实在无法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只能自暴自弃,但又因天天枯坐,应付老师的作业,实在无聊,所以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展露所谓的个性。 对待这类学生的方法: 1、投其所好,让这类学生找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价值感,刷出他们所希望的存在感,培养学习兴趣并树立学习信心。 对于小徐老师所教的语文课来说,在沟通上和问题设置梯度上更有优越,所以小徐老师会设置一些这类学生能答,愿答的开放性题型来和学生们交流,让他们融入到课堂中来,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习兴趣并树立学习信心。 (1)那么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他们来答呢? 一般来说,较开放性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讨论性的题目,非常适合这类学生来答。比如,当学到《我的叔叔于勒》这课时,我会设置: 你认为金钱的多寡为什么会左右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亲情?如果你是于勒,如果你真如于勒信中所说的那样回家自己的哥哥家,你会以怎样的身份和状态回归呢?对于菲利普一家的表现,你觉得是什么样的生活让他们变成这样?(2)让这类孩子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分为几个步骤呢? 首先,要先热场。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当提出这些新颖的、开放的、有意思的问题时,千万不要一开始就让这些平时不学习的孩子来答,一定从学习好的到学习次好的再到他们这些不学习的孩子慢慢过渡,不然你第一个叫他们来答,他们有可能摆出一副“我什么也不会,干嘛叫我”的样子来,并不能达到教育效果。 其次,要查言观色,在最适合的时机让这类学生来回答问题。先叫几个想答此题的学生来热热场后,当发现这类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并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的时候再叫他们起来答。 再次,在让他们回答问题前,要给予他们中肯的评价以示鼓励,增强信心。同时在叫他们来回答之前,老师要给他以中肯的评价,帮他们树立信心,比如,“我们让咱班生活经验比较丰富的XXX来答这个问题吧,来,秀出你的真实想法!”或者“我们让咱们一向有独特见解的XXX来答”等。 这样一来,这类孩子一下子就找到了价值感和存在感,因为老师在让这类孩子回答问题时已经观察到他有想说的话了,因此他也不会因答不出来而难堪。 2、跟这类因学习跟不上而屡次违纪的学生多做交流,真心实意的去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帮助他们。 对于这些学习实在跟不上的学生来说,你再去要求他跟上你讲课的进度,那时强人所难,就拿小徐老师所教的毕业班来说,你让一个从三年级五年级,学业就已经遥遥落后的学生来跟上自己的教学进度,那简单是天方夜谭,这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因此,作为老师,首先要放下执念和偏见,像朋友一样理解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出谋划策,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只有这样才能找回老师和这类学生之间的起码的信任感。 3、帮孩子们找到适合他们的人生目标,聊国家培养人才的方向和政策,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 当一个人没有目标、没有作为时,他就会空虚、孤独、自暴自弃,甚至去学习以外的场所去寻找方向,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越来越脱离学习的正常轨道,老师在跟这类学生建立起起码的信任后,就可以和学生聊未来,聊方向了。 老师要告诉学生,未来没有知识的人是会被社会淘汰的,不接受高级技能培训,没有再学习的基础能力,那么终将被社会所淘汰,成为这个社会上最底层的人。而国家近年来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扩招高职高专学生,力求培养适应未来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就意味着只要你想学,任何时候都不晚,而且越早去抓住学习的机会,未来生活就会越有把握。 其实,当老师在课堂每天一个适合他们回答的问题,将他们的精力吸引回课堂时,他们已经找到了回归学习的道路。 二、行为失当,情商低下,学习成绩不好且长期以老师为敌的学生。 这类是小徐老师见到的屡教不改的学生中最麻烦的学生,很多老师受不了此类学生的敌意,你越管他就越捣乱,不分场合让老师下不来台,很多老师会因为这类学生的不知好歹而避而远之。 但这类学生中有的,老师越不理他,他越在课堂上捣乱,挑战老师的底线,那么此时该怎么办呢?1、以柔克刚 这类学生见得最多的就是老师的严厉,听得最多的也是老师的大道理,对他来说他早已具有天生的免疫力,他最爱看的就是激怒你又不敢体罚他的样子。 那么这时候,我们就换个方式,以柔克刚,就是换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们将他的不良行为视为正常,不气愤也不纠正,善意的评价他的行为。例如,某某同学,我的课又对你没有吸引力了吗?唉,老师真失败啊。或者某某同学,你安静听课的样子一定很帅吧,让老师欣赏一下吧! 其次,说这些话时一定要真诚,温暖,面带笑容。一开始学生可能嗤之以鼻,慢慢地他们身上的“逆鳞”就会消失。 2、在同学们面前中肯的评价他,谅解他的坏脾气,化解他的戾气。 小徐老师经常会在班上真诚中肯评价一个我的学生,我会结合他们的作文,课堂表现,课下表现等聊聊我心中的他们,尽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塑造各自在老师心中和同学们心中的美好的另一面,特别是那些从不被肯定的学生,人缘不好的同学,在得到老师某一方面的肯定后会选择珍惜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形象,从而收敛自己的不良行为。 三、品质恶劣,以沾便宜、惹事生非为乐,以捉弄欺负弱势同学为乐,以挑起老师的怒火为乐的屡教不改的学生。 此类学生,小徐老师多年来只遇到一个,小徐老师用尽了所有招数和耐心都无法将他转变,后来打电话叫父母来,想了解一下这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但没想到,打了几次电话,父母都不来学校,最后,小徐老师亲自上门家访,更没让小徐老师想到的是,这个孩子的妈妈劈头盖脸就责备老师的无能,并且不允许老师说他家孩子的一点不好,一说到孩子的问题,家长就一脸的不高兴,指桑骂槐,好像老师欠他们太多太多似的……那是唯一一个让小徐老师束手无策,退避三舍的学生。 总之,现在的教育不允许体罚和变相体罚,社会对老师的教育方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还是延用以前简单粗暴的老办法,估计会越来越多的树敌,直到影响教师这一职业体验。所有只有发自真心的去了解学生,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设身处地地去帮助学生找回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信心,才能彻底扫转学生屡教不改,无法正常对其进行教育的局面。 但是同时小徐老师也声明,以上几种教学法仅适用于年龄较大一点的中学生,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并不适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最重要的还是要先树立老师的威信才能再行教育之事,不然,如果一个班上捣乱不听课的占了10几个,那么班风就会越来越差,而小学生又不懂太多的道理,也不知道感恩,因此“没有规矩”确实“不成方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