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情商”这个词一直很火爆,诸事处理不当就被冠以“情商低”的标签。不能说这些说话没有一定的道理,只是有点过于用得泛滥了,并非所有问题都是可以用情商高低做为评价标准的。情商只是一种说辞,了解到事情的本质才重要。譬如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有种人特别给人很舒服的感觉,人人愿意与之交往,希望成为朋友。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处世高手,他懂得做人的尺度和处事的分寸,不管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他都会让我们觉得受到尊重,没有被轻视的感觉。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真正的大人物往往能够无视自己头顶上的光环,他们不想让自己因为浅薄而变得虚荣,他们会在日常的交往中保持进退有礼,是显得非常有分寸。也许正因为这些,他们才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而那些个性肤浅又有短见的人,往往喜欢在大家的面前粉饰自己,吹嘘自己,这些人总是在陶醉在自己营造的世界中。这样一来,他们在办事的时候,往往不自量力,自命不凡。他们喜欢让所有人的行动都受自己的支配。只要他们愿意,恨不得随时随地都变成众人眼中的焦点。这些人表面上似乎看起来非常了不起,不会让别人忽视,事实上,他们的不讲分寸,有可能会招致别人的厌恶。只不过,别人不屑于表现出来而已。
唐初著名的诗人杜审言才华横溢,但是他却狂妄不羁。有一次,他对别人说:“苏味道必死无疑。”别人听了大吃一惊,搞不懂他是什么原因。结果他说道:“苏味道看到我的诗文之后,肯定自叹不如,一定羞死!”事后,这句话传至别人的耳中,让很多的人都不再与他来往,觉得他太恃才傲物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因为他太不懂得分寸了。 再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不讲分寸的原因。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高看我一眼。可事实上,越是这样做的人,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只有那些懂得恰当表明自己处世态度,尊重别人的人,才更能打动人心。
感动别人的不是我们不懂分寸的炫耀,而是恰到好处的表现。在生活中,有的人过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不讲究分寸,主要是因为想让对方看重自己。可这样做的结果,反而会让对方看轻自己。那些受人尊重的人,往往是因为含蓄低调赢得世人的尊重。 有位刚进入公司的年轻人,由于他在入公司的第一个月中就表现得非常出色,因此受到了部门经理的赏识。月底开总结大会的时候,经理让他上台讲两句。大家本以为他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一番自己的成就,谁料年轻人却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我现在最想说的是:感谢我身边的同事,感谢我的领导,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没有你们,我很难走到今天,更难获得经理的肯定与信任。”
试想一下,如果他不懂得礼让,给点儿阳光就灿烂,上台之后大讲特讲自己的能耐,相信很多的人都会怒目相向,认为他不懂事。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讲分寸的必要性。它是让我们懂得进退,有自知之明,保持谦逊的法宝。因为不管别人表扬我们也好,批评我们也好,懂得分寸是极有必要的。哪怕我们面临的是不利于我们的评论,也是如此。
著名的巴拿马运河的建造者哥萨尔斯将军,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情。一位贵族,毫不客气地指责他的建造工程有瑕疵。如果是别人,可能会据理力争,甚至恶语相向。但是将军的表现却非常出人意外,他彬彬有礼地说:“我们以后会回答这一问题的——用运河本身。” 果然,当巴拿马运河顺利完工时,受到了大家的好评,而哥萨尔斯也顺理成章地获得了不朽的声誉。这些不是他与别人拼命争论获得的,而是水到渠成的累积。也正是由于他懂得讲究分寸,在面对别人的挑衅时恰当而巧妙的进行了回答,这才为自己赢得了赫赫声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讲究分寸呢?
作为校长,多讲两句话,有何不可,可是他却谦逊含蓄,不仅自己话少,而且更是少下断言,被大家尊称为“寡言君子”。 著名的学者陈寅恪曾高度赞扬这位校长的人品:“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也正是因为这位梅先生懂得讲分寸,知进退,这才获得了清华终身校长的名誉。因此,我们不妨借鉴他的做法。
低调做人是讲分寸的开始,也是让自己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养成这种习惯不仅可保护我们自己,还可以让我们做人变得更加圆融,与自己身边的人更加和谐地相处。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暗中积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的过程中扩大自己的事业,最后一鸣惊人,让所有的人高看我们一眼。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人生真相,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