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文章中,详见《浅析二手房交易中买卖双方的 法律风险与防控(一)》,笔者就“学区房”的甄选、二手房置换的交易顺序问题、交易中买、卖双方应当审查的事项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期,笔者将继续就二手房交易中的法律风险防控点进行深入解读。 土地情况是否清晰 二手房交易中,买受人应注意土地的使用性质,看是“划拨”还是“出让”,“划拨”的土地一般是无偿使用,政府可无偿收回,“出让”是房主已缴纳了土地出让金,买受人对房屋享有较完整的权利;还应注意土地的使用年限,如果一个房屋的土地使用权仅有40年,房主已使用十来年,对于买受人来说是否还应该按同地段土地使用权为70年商品房的价格来衡量时,就有点不划算。 市政规划是否影响 有些房主出售二手房可能是已了解该房屋在5到10年左右要面临拆迁,或者房屋附近要建高层住宅,可能影响采光、价格等市政规划情况,才急于出售,作为买受人在购买时应全面了解详细情况。 福利房屋是否合法 房改房、安居工程、经济适用房本身是一种福利性质的政策性保障住房,在转让时有一定限制,而且这些房屋在土地性质、房屋所有权范围上有一定的国家规定,买受人购买时要避免买卖合同与国家法律冲突。 其他权利限制情形的审查 买受人应注意,二手房若存在被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的,不得买卖。
单位房屋是否侵权
物管费用是否拖欠 有些房主在转让房屋时,其物业管理费,电费以及三气(天然气、暖气、煤气)费用长期拖欠,且已欠下数目不小的费用,买受人不知情购买了此房屋,相关欠费有可能使得买受人陷入诉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中介公司是否违规 有些中介公司违规提供中介服务,如在二手房贷款时,为买受人提供零首付的服务,即买受人所支付的全部购房款均可从银行骗贷出来。买受人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岂不知如果被银行发现,所有的责任有可能自己都要承担。 合同约定是否明确 二手房的买卖合同虽然不需像一手房买卖合同那么全面,但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还应约定清楚,如:合同主体、权利与义务、房屋价款、付款时间、交易方式、房屋交割时间、违约责任、纠纷解决、签订日期等问题均应全面考虑。 二手房交易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应当算得上是大额投资了,一般交易谈判和签约时都会谈到深夜,使得买、卖双方在很疲惫的状态下仓促签约,作为当事人很难做到保持清醒的头脑。二手房买卖中,涉及多方面的法律问题,在各个交易环节的把控上,还是有必要请专业律师介入,帮助买、卖双方做好风险防控,为买卖合同的顺利履行保驾护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