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又称黄姜,有独特的辛辣芳香,是一种极好的调料,也可作为蔬菜食用,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 姜的确是个好东西,然而,吃姜也是有讲究的。民谚云:“早吃姜,赛参汤,晚吃姜,赛砒霜”,一旦吃“晚”了,吃“错”了,生姜就会变成砒霜,轻者危害健康,重者甚至还会“辣死人”。 本期,就来讲讲如何辨证吃姜、用姜。 晚上不要用生姜泡脚 传统医学认为,姜能增强血液循环,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管、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 但,吃姜不仅要顺应一天中人体气血运行之规律,也要顺应一年中人体生理之变化。 早晨,胃气阳气有待升发,喝碗姜汤,可以健脾温胃,鼓舞阳气升腾,“早吃姜,赛参汤”;夜间,尤其是冬季夜晚,就要收藏阳气,安静睡觉。 古语云:“一年之内,秋不食姜。”秋季来临,天气转凉,气候干燥,再吃辛辣的生姜,容易加剧秋燥伤肺。 另外,每餐姜的食用量不宜过多,否则容易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不过,生姜属于发散性升阳药物,虽然具有温中散寒作用,但建议大家,晚上还是不要用生姜泡脚,因为容易耗阳气,把阳气生发出来,不利于睡眠。 生姜可用来驱寒、解毒 患伤风感冒者,喝碗姜葱红糖汤,既能补充体内水分,起到降温、退烧、杀菌作用,又能帮助发汗、排尿,排出体内毒素。或者熬煮生姜紫苏汤,几片生姜,适量紫苏叶,开水烹煮三分钟即可,时间不可过长,否则就失去发汗作用。 日常生活中受凉拉肚子,用姜末煮水冲个生鸡蛋简单易行。生姜去胃肠寒气,鸡蛋汤保护了胃黏膜。 出现受寒咳嗽、咽喉痒、咳清痰等症状,可以把鸡蛋大小的生姜切碎,用来炒鸡蛋,趁热吃下去,效果良好。 脾胃不和引起呕吐者,饮用生姜汁,就可以把上逆的胃气降下来。 用生姜汁浸透棉垫,晒干后,哪个关节疼,就缝在对应衣服内,冬季再压个热水袋,效果更好。 如果夏季在中央空调环境里上班怕冷,嚼上几片生姜,或者直接购买现成包装的生姜红糖冲水喝,都是不错的办法。 寒冷冬日切几片生姜含在嘴里,姜的暖热之气会进入脾胃,保护脾胃不被寒湿之气伤到。 生姜有芳香辛辣味,能提神醒脑,刺激味蕾,作为调味品使用时,常做为肉类、鱼类、木耳等菜的调味品,祛除荤菜腥味,提升鲜味,增进食欲。 经常用热姜水洗头,可有效减缓头皮的新陈代谢,防治头发掉落,减少头皮烦恼,同时还能预防头屑。 生姜有解毒作用,误食生半夏、生野芋、生南星引起中毒者,速嚼生姜,可以解毒;误食鱼蟹、禽兽等肉类中毒者,生姜汁可解毒;蛇伤虫伤者,姜末外敷;百虫入耳者,姜汁滴之;此外,生姜还可以用来预防晕车、晕船等症。 “内热”的人不建议吃姜 生姜虽好,但这几类人不建议吃。 1、手脚心发热者。这类人属于阴虚体质,是体内津液不足所导致,不宜吃姜。因为生姜属于温补性食物,如经常食用,就会导致津液损耗,阴虚更加严重,还会伴随口干、眼干、心烦易怒、失眠等症状。2、眩晕耳鸣者。有此症状者,大多是由于肝火过旺导致,这类人本来就阳热亢盛,如果再吃姜过多,相当于火上浇油。3、肝炎患者。常吃姜会加重其症状,生姜引起的燥热,对炎症的消除不利。4、口臭者。口臭是由胃热引起,生姜性温,胃热者吃了,会加重原有的胃热,甚至引起牙痛、头痛、痔疮出血等症状。5、便秘者。便秘属于一种肠热症状,食用生姜会加重病情。6、咳痰色黄者。痰黄的人,是因为肺热肺燥引起,生姜性温,食用姜易加重症状,比如风热咳嗽咳痰者,都不适合吃姜。7、眼睛红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这些人群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
|
来自: 昵称37375912 > 《药物毒性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