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洋、马”的拾遗补缺

 让思想冲破牢笼 2019-07-17

飞放泊人

“洋、马”的拾遗补缺

马家堡火车站

洋桥、马家堡——是人们十分熟悉的地名,而且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彪炳北京铁路的史册。先得说马家堡。这是一座位于皇家苑囿——南苑西北海子墙(苑墙)外的大村庄。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村北建了北京第一座真正意义的火车站,被命名为马家堡火车站。洋桥则是铁路北延时在凉水河上建的铁路跨河桥。后来桥南二里处的马家堡村东口,出现一小村庄,被称作洋桥村。

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永定门火车站在洋桥南侧的路东建了处平房家属宿舍,命名为洋桥东里。八十年代,在洋桥南、北建成两座居民小区,分别命名为洋桥西里、洋桥北里。上世纪九十年代,马家堡村周边建成了一座大型居民小区,被命名为马家堡小区。

现已有不少人对洋桥、马家堡进行过不少考证并撰文。故此本文不在对其再作详述,主要为其拾遗补缺,并对其误笔予以更正。

关于洋桥的由来,流行着这样的说法:马家堡车站建成后,为方便旅客上车,英国人在凉水河上建了座水泥桥,因水泥被称为洋灰,又是洋人所造,故称其为洋桥。

实际情况是,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四月,攻占北京后的八国联军为了满足战时军运需求和加强对北京的控制,由英国人金达将铁路由马家堡车站向北延伸3里,并在二郎庙东南侧建了一座火车站。老马家堡车站遂废,新站仍叫马家堡火车站。两年后改名为永定门火车站。在修北延的铁道时,于凉水河上修了座跨河桥,为三孔上承式钢板梁铁路桥。清末以来,京城百姓惯将铁路钢桥称为洋桥,南苑火车站北的跨小龙河的铁路桥就被称为洋桥。马家堡的铁路桥也不例外。不久,铁道改线,由中顶向东北斜插永定门站。随着马家堡火车站的废弃及铁道的改线,洋桥失去铁路桥的价值而废弃。于是,村民在桥的钢梁上铺上木板,供行人及马车行走。上世纪三十年代,钢桥被拆,村民借原水泥桥墩搭建了简易木桥。1951年才建成正规六孔木桥。

据口述历史一类的资料载,在1944年,马家堡车站曾发生过颠覆304日本列车的事件,撞死了20多名中将以下的日本军官及80多名日伪官员。201293日的《北京晚报》也以《马家堡站真实故事:扳道员消灭24名日军》为题,讲述了那段故事。于是有人重提起马家堡火车站。然而,故事有不大严谨之处。如,日军在华死亡的将官都是可数的,不曾有死于北平马家堡的记载。

有人还提议,把马家堡火车站遗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实,事件发生地的马家堡车站并不是人们所说的北京最老的那座火车站。那座车站早已废弃并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马家堡线路所。日伪时期,中顶村的东边曾建过一座用以会车的小车站。其位置就在如今京山线丰台区中顶大道口以东400米处。虽被人称为马家堡车站,其实距原马家堡火车站遗址及马家堡村都还有段距离。

据当事人许言午口述,他当时是站长。事件是地下党员的他与同站党的积极分子申连科利用信号灯线路老化制造的。他还说,小站共4人,除了他俩外,还有两个扳道员。这里补充一下的是:那两个扳道员,一个是柳村的卢学道,一个是南苑镇的王玉海。另外,许当时应是副站长,正站长是日本人。日本站长还带有家属,有一个十几岁的女儿。有意思的是,日本站长很喜欢年轻的王玉海,常让女儿陪他喝酒。据传,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个日本人到车站遗址旧地重游,估计应是那位日方站长。解放后许言午在铁路部门任领导干部。按退休政策,解放前在国有企业工作的职员、工人,可视同离休待遇。王玉海在写申请材料时,在证明人一栏中,填写的就是是许言午。当年,许曾试图培养王玉海作积极分子进而发展其入党,可王玉海贪图安逸,不求进步,死活不上道。退(离)休时,依然是名普通工人。

“洋、马”还有一事值得一提,那就是马家堡的冰窖。清代以前,都是官窖。私人不准经营冰窖。到了清末,有个叫方柏根的人,挂靠在肃王府,得到内务府颁发的龙票,在永定门外西河沿建立了私营冰窖。民国三年,政府正式允许私人开设冰窖。民国六年,有个叫卜贺泉的人,在马家堡开设了卫生冰窖。窖址就在洋桥村,即今天的康复中心的东侧偏北处。西侧是冰池,为租用的北京铁路局空地。这一冰窖一直维持到1975年前后,因气候变暖而停业,前后使用了六十余年。每年隆冬“三九”夜晚采冰,即时,马家堡路的路面被泼水成冰,运冰的雇工,把冰块用麻绳兜着,小跑着,把冰由路西的冰池拉到路东的冰窖。其队伍络绎不绝,该路的交通因此基本被断。

有一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与马家堡、洋桥有关,他就是赵德钧。赵德钧(?-937),本名赵行实,幽州人。自幼练得一身武艺,后从军。梁开平初(907),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手下作一员裨将。后成长为五代时后唐的重要大臣。当时的契丹人的辽王朝连年入塞骚扰和进攻,幽州郡县为之凋敝乃至岌岌可危,于是后唐派赵德钧镇守幽州。其治所蓟城即今北京城区广安门周边地域。

十余年中,赵德钧甚有善政。他南设良乡县,东设潞州(今通州),东北修筑三河城;还开掘了“东南河”,长160里,接通了永济渠,使得江淮粮草可以直抵幽州城。

赵德钧的一系列措施使幽州城的军事实力大增,屡屡战胜强悍的辽国军队,擒得前来侵犯的契丹大将赫邈等人。后人有诗赞曰:

危城层筑蓟门西,控制燕云势整齐。

地借鲍丘三面水,关封盘谷一丸泥。

卢龙笑被他人卖,胡马警逃此地嘶。

十载边功还可纪,曾擒赫邈剑亲提。

赵德钧的文治武功使得契丹不敢来犯,让幽州转危为安,出现五代以来少有的稳定局面。后来石敬瑭与契丹军南下,赵德钧自度不敌,与养子赵延寿投降,被锁送契丹。德钧羞惭,郁闷而食量大减,踰年而死。赵德钧既卒,辽帝释放赵延寿并重用之。封赵延寿为燕王兼领幽州节度使,并追赠赵德钧为齐王。赵延寿便把赵德钧的灵柩,从辽地迁回幽州入葬。

在赵德钧去世后的1000多年后,即1959116日,在凉水河南岸马家堡洋桥村的养鸭场(后转为食品配送中心),发现了赵德钧和其妻钟(种)氏的合葬墓,规模较大,有前、后、中三室,加耳室共九室。该墓出土了一方墓志,为口故卢龙节度使太师中书令北平王赠齐王天水赵公夫人故魏国太夫人赠秦国夫人种氏合祔墓志铭并序除了记夫人外,还记有赵德钧某些事迹:“洎齐王附翼皇唐,策勋清庙;才建牙于沧海,旋推毂于燕山……时齐王身居藩口,手秉枢衡,千里封疆,四海瞻望。”

墓志还记载:种氏于辽应历七年(957年)卒于燕京隗台坊之私第,八年祔于燕京蓟北县使相乡勋贤里齐王之茔。原来,马家堡、洋桥一带,是辽代的燕京-蓟北县-使相乡-勋贤里。凑巧的是,如今在赵德钧墓以东数十米处,建有一座居民小区,叫鑫福里。相隔一千多年的时空,两个“里”交集了。相比之下,文野、雅俗分明,同时也折射出古今价值观的取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