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早的海盐盐场在汉沽

 汉沽老潘 2016-05-11

                       中国最早的海盐盐场在汉沽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时期。群雄争霸,疆域分割,生灵涂炭,怨声载道。恰在此时,中国的渤海岸边出现了“芦台场”(长芦汉沽盐场的前身)。在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赵德钧为芦台镇守使建场,距今已有1082年。这是目前所掌握的史料中所记载的中国最古老的海盐盐场。
其实,早在汉代芦台就是产盐的滨海灶地。那时管制灶户生产都在台南的汉沽一带——今汉沽的海辛庄附近原有毛家灶、尹家灶等古老的煎盐地。清初时仍有煎盐的锅痕可辨。一条运盐的小河,从双桥村西北的张家码头,经汉沽庄北,漕运原盐直达蓟运河。因此,汉沽的别名也称“小盐河”。

赵德钧所建的芦台场,大部分时间是在契丹、辽、金国的管辖之下。在此之前,契丹人经常犯界抢掠食盐和粮食,盐业生产失于管理。后唐芦台场的管理制度沿用汉代延续下来的盐法制度。从北魏设置长芦都转运使司开始,一般都是朝中三品官员司理盐运。芦台场初建时的仓储在蓟运河上游新仓镇(今宝坻县城)。所以说,芦台场是宝坻置县的摇篮。

随着滩晒的发展,到清朝末期就基本废弃锅煮制盐。后唐芦台场的位置在芦台镇南部是肯定的,但其范围无法考证。芦台场始于五代而盛于辽金,场公署一直在芦台镇。有史料记载:“蒙古太宗三年(1231年)后,制盐地南移汉沽。1913年盐署由宁河县芦台镇移驻汉沽 (《长芦盐志》) 。”在清朝末年,芦台场的范围有了明确的标注。“芦台场东南滨海,东到斗沽(今汉沽农场),西南迄军粮城,面积约二百二十平方里,有滩地二百二十三副,运盐沟三道。场公署原设在宁河县芦台镇,民国二年(1913年)移至宁河县盐坨附近的寨上庄》”(《天津文史资料选辑》二十六辑)。
后唐五代乱世,是分裂的时代。由于长期剧烈的争战,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但也不是没有光明的地方,随着剧烈的兴废过程,总会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在战乱中诞生的芦台场,在北方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就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后唐、契丹还是辽、金、北宋,在统一的过程中谁都重视垄断和发展盐斤之利。赵德钧为芦台军镇使期间,因建芦台场和设置榷盐院的功德,人民为他立祠,以昭后人。但自赵德钧投降契丹,其庙便被后人冷落了,直至香火断绝。很快,一个神话传说的盐母庙却香火鼎盛起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盐在百姓生活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汉沽老潘存2016.05.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