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面相敬如宾,实则貌合神离:假性亲密关系如何改变?

 婚恋指导 2019-07-17

001

很多沉浸在甜蜜氛围中的人,也自认为自己遇到了梦寐以求的爱情,我以前对我身边的情侣朋友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你们是最了解彼此的人吗?

为了不让他们在对方面前面露难色,这个调查并没有让两者都在场。

“TA并不是”,这是大多数人给我的答案。

这个调查结果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有点出乎意料,但现在看来也在情理之中

很多沉浸在恋爱关系里的人,往往会被甜蜜的表象所迷惑,认为彼此是最亲密的人,每天互道早安和晚安,学着各种短视频里的内容在朋友圈秀恩爱,以为这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处在一段假性亲密关系中。

上周末我妈和我打电话的时候聊起了这样一件事,我家楼下的一对夫妻正吵着要离婚,理由是男方出轨,女方因为这件事最近一直很苦恼,每天都来找我妈诉苦。

我妈和我提起这件事的时候,一脸震惊加惋惜“这么恩爱的一对夫妻,从不见他们吵架,女儿今年也考上了一个很好的大学,为什么会闹离婚呢,你刘叔叔也真是不像样。”

我和我妈因为这件事至少聊了一小时,女人聊起八卦总是收不住。

好,言归正传,其实这次离婚是早有征兆的,我小时候去他们家吃饭的时候,就感觉他们彼此特别的客气,饭桌上也特别的安静,当时我妈告诉我这叫相敬如宾,现在看来是貌合神离。

他们是典型的处于假性亲密关系下的夫妻,两人当初的结合就不是因为爱情,结婚的目的只是彼此可以互相照顾,养育后代,十几年来没有遇到问题,更准确来说他们自动的把问题忽视了。

因为双方都被假性亲密的关系所迷惑了,认为对彼此履行承诺就是亲密关系应有的样子

在十几年来波澜不惊的婚姻中,有一方遇到一个真正心动的对象,彼此最深的羁绊也长大成人了,肩上的责任突然卸下,这种假性亲密关系自然也就瓦解了。

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夫妻,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假性亲密关系中,那爱情小白们,又怎么知道是处于“真亲密”还是“假亲密”的状态呢?

 002

如何区分“假性亲密关系”和“亲密关系”?

他们两者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共生和共情。

共生就是两人彼此照应,共同的生存下去,也就是典型的搭伙过日子,处在“假性亲密关系”状态下的人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双方默认了这是一种最好的相处模式。

两个人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各自在不同的方面照顾着彼此的生活,维持着幸福生活的表象。

两人之间除了生活的柴米油盐,完全没有任何共同话题,彼此都有很强的防备心理,不会轻易的袒露自己的情绪,都有很多自己的小秘密,能聊的话题越来越少,无法探讨的话题越来越多。

表面上是对于彼此而言最亲密的人,实际上的了解可能还不如彼此的同事,生活在一起只是因为合适。

两个人的关系也永远在原地踏步,要是遇不到原则性的问题,两人是可以凑合活一辈子的

而真正的亲密关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方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你的心。

吵架之后,你率先道歉,不是因为你害怕TA会离开你,而是你担心TA会因为你的一时气话而受伤。

你们能感受到彼此的喜怒哀乐,而不仅仅是对方的发泄工具。

处于真正的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是可以通过一段感情来彼此成长的,亲密关系也不是永远不会出现问题,而是他们懂得如何去修复感情中出现的问题。

现在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万一有一天你的另一半身患重病,这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

是担心TA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还是没有TA了我该怎么办。

如果你的答案是前者,那么至少你自己是处于真正的亲密关系中的;如果你的答案是后者,那接下来就请你再仔细往下看。

很多人会问,其实处在假性亲密关系中也很好,彼此照顾,共同生活,分开之后也不会那么难过,没什么不好的。

请回头看看我邻居的例子,假性亲密关系真的没有危害吗?

人是自私的,当你付出的时候,你是想要得到回报的,虽说是假性亲密关系,但在这段关系里,你还是会去照顾对方,同时你也希望得到对方的反馈。

并且很多处在假性亲密关系中的人,是非常自我的,看不到对方的付出,觉得这段感情中只有自己在付出。

这种自以为的单方面付出,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获得对方的爱从而会想重新开始一段真正的亲密关系,然后就会去寻找新的对象。

 003

我们该如何走出这种“假性亲密关系的状态”呢?

一、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

中国式亲密关系中,男的当家做主就是一种典型的固有思维模式;表白应该男生主动其实也是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

习惯了假性亲密的人,对于亲密关系也有自己的一套固有思维模式。

认为恋爱或者结婚,就只是为了让自己不再孤单。

人类在这茫茫宇宙中很渺小,我们害怕未知的一切,未来的路不想一人独行,所以我们急切的想要找一个人来和我们一起去面对未知。

爱情不是两个伤心人彼此安慰的故事,两个人在一起不是雪中送炭,相互取暖,对于彼此而言,对方的出现应该是对原本生活的锦上添花

二、把恋人当成朋友一样去沟通

并非所有的亲密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假性的,很多假性亲密关系是在热恋期以后产生的,热恋的激情褪去以后,发现在之后的交往中会产生无数的摩擦。

怕说出对方的缺点会踩到他的雷区,这段感情就此终结,所以选择闭口不谈,自欺欺人的以为时间会解决这些问题。

双方都不想捅破对方的不足,只好选择迁就或者回避,以此来维护表面的和谐,但其实这种表面的和谐并不能维持很久,双方都没有获得让自己满足的亲密体验,最终的结果也可想而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看似幸福美满的家庭,最终还是会以离婚收场,特别是在孩子长大成人以后。

在这里,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不要去回避恋爱或者婚姻关系中的矛盾矛盾是会像滚雪球一样也滚越大的。

问起身边的朋友:“谁是最了解你的人?

他们给我的回答中几乎没有伴侣,最多的回答是:“没有人或者是自己的好朋友。

我们对于朋友通常会无话不谈,还会和朋友吐槽对伴侣的不满,但对于伴侣却具有极强的防备心理,不敢轻易说出自己的不满,一直在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伴侣是陪伴你走完一生的人,你都不让TA了解你,你也不想去了解TA,这还算什么亲密爱人。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旅程的话,你们这样的相处方式,充其量就是个旅友。

三、适度共情

为什么要共情,我想大家都会明白,我上文也提到过,假性亲密关系和亲密关系的区别在于共生和共情。

能否共情是亲密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点。

那为什么我说的是“适度共情”呢?

有研究表明,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面对世界是极度不信任的,害怕外界事物对自己造成伤害,会选择将自己伪装起来。

一部分会伪装成演员,通过表现的方式让父母开心,以此来获得安全感;另一部分孩子会将自己伪装成观众,善于倾听和观察。

在假性亲密关系中,也有这两类人。

观众型人格的人,无法体会到另一半的情绪,永远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共情能力几乎为零。

表演型人格的人,你也可以把他看成是讨好型人格,他人的位置永远优先于自己,共情能力过剩。

这两种人在假性亲密关系中是很常见的,简单理解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不会共情的人是无法让亲密关系进一步深化的,共情过剩的人最终会将自己搞的精疲力尽。

所以我在这强调的是适度共情,两者之间的需求是平等的,情绪也是共享的,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也不用担心会踩了对方雷区。

最后,还有人可能会问:“老师,既然我和现在的另一半是假性亲密关系,那我换一个伴侣就好啦,何必想那么多。”

假性亲密关系不是恋爱的任何一方刻意为之的,是在不经意间形成的,你可以选择换一个人,但如果你不改变自己在亲密关系的行为方式,下一段感情最终还是会演变为假性亲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