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f z f x s h 明代书家中,王铎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位。同代书家黄道周即曾说过:“行草近推王觉斯”,后来吴昌硕更是断定:“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顺治七年(1650),王铎五十九岁时为鲁斋霍达作了一首七言长歌,并用其得意的狂草书成长卷。在介绍这幅长卷之前,先了解一下王铎创作这幅作品的时代背景。王铎(1592~1652),天启二年(1622)三十一岁时与黄道周、倪元璐同科进士,同改庶吉士,步入仕途,在董其昌、张瑞图之后,三人在明末书坛鼎足而立。其时宦官魏忠贤刚刚得势,政治环境十分险恶。到了创作此卷的清顺治七年,此时天下并不太平。除了明桂王与瞿式耜、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对满清征服者还在作殊死决战,南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在抵抗侵略。此时,王铎的好友郭一章还被任到湖南平定少数民族不时的叛乱。此前五年,王铎在南京降清,作了“贰臣”。 英雄舍尔复寻谁 ——王铎与鲁斋 王铎晚年,内心十分挣扎,故作品饱含痛苦与忏悔之意,显得更有力量和深度,这有其个人的深刻悲剧在。霍达(?~1661),号鲁斋,陕西武功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御史。顺治间,授监察御史,擢大理寺少卿,后官至工部尚书。好藏书。 王铎59岁草书手卷《鲁斋歌》,绫本312×26cm,来源:2018西泠春拍。 顺治七年(1650),王铎五十九岁时为鲁斋霍达作了一首七言长歌,并用其得意的狂草书成长卷。 王铎(1592--1652),天启二年(1622)三十一岁时与黄道周、倪元璐同科进士,同改庶吉士,步入仕途,在董其昌、张瑞图之后,三人在明末书坛鼎足而立。 霍达(?--1661),号鲁斋,陕西武功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御史。顺治间,授监察御史,擢大理寺少卿,后官至工部尚书。好藏书。 英雄舍尔复寻谁 王铎爱惜他的才华,希望朝廷可以重用他,故在歌中写道:“霍君才,大方家,有铁石之心胆;有开济之生涯。未知肯容此大器置之明堂否?否则掣肘龃龉而令三世其身于烟霞……噫。英雄舍尔复寻谁。”提及自身,则难掩一种想要辞官隐世的消极、悲凉情绪。歌中写道:“我实自恧,巢繇为伯仲……念予惷懒在心目,面病高奔阶草绿……臞鸬爊鲤须烂醉,低身攒眉耻何为……将老至,又何游?” “庚寅九月重阳后书,鲁斋老盟社教弟,洛下王铎具草。”悔不栖耘斗,无处非花源 ——《鲁斋歌卷》创作的深层缘由在创作《鲁斋歌》的同一时期,王铎曾用狂草书写了九首五律,赠给他十几年前避乱怀庆府时的地方官沈石友,自道心曲:“相见舍千泪,何心浊酒罍。悔不栖耘斗,翘翘望故山……放怀何寂寞,无处非花源。听歌忘拭泪,善谑学藏身。”后悔自己当初若彻底归老田园,而今也不用饱受自己内心的折磨。此卷与《鲁斋歌》相互印证,道尽了王铎晚年的尴尬与无聊、彷徨与空虚。 歌中写道:“霍君才,大方家,有铁石之心胆;有开济之生涯。未知肯容此大器置之明堂否?否则掣肘龃龉而令三世其身于烟霞……噫。英雄舍尔复寻谁。”提及自身,则难掩一种想要辞官隐世的消极、悲凉情绪。歌中写道:“我实自恧,巢繇为伯仲……念予惷懒在心目,面病高奔阶草绿……臞鸬爊鲤须烂醉,低身攒眉耻何为……将老至,又何游?” 庚寅九月重阳后书,鲁斋老盟社教弟,洛下王铎具草。 顾莼书法题跋 郭尚先书法题跋:此文安入国朝后书,固非正法眼,藏然不可谓非波旬天神,具大神通也。王文简公杂记言,文安醉后作草书与诸孙,有不能辨识,次日持以问之,文安熟视曰,彼时若何不问,今那可识耶。此□虽过,然作草者正不可不知此语。郭尚先。 戴鸣皋书法题跋:元章狂草犹讲法,觉斯则全讲势。而魏晋之风?埽地矣。然而风樯阵马疏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所能及,明生鸣皋。 韩崶书法题跋 王铎书写临作常见,书写自作诗歌不常见,专为友人所作长歌更显得尤为珍贵,更何况以其得意的狂草书写,可谓动人心魄。此卷作品全长三一二厘米,高二十六厘米。由王铎晚年书艺鼎盛时期一气书于绫本之上,为后世留下了一件恢弘巨制。 风樯阵马 魄力恢弘 ——《鲁斋歌卷》的艺术风格 傅山《霜红龛集》卷廿五有云:“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成大家。”黄道周《黄漳浦集》卷十四有云:“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但今肘力正掉,着气太浑,人从未解其妙耳。” 王铎亦认为自己五十岁以后的书法更合己意。王铎在崇祯十四年(1641)《再跋自书琼蕊庐帖》中道:“此予四十六笔。五十以后,更加淬砺,仍安于斯乎?”可见,王铎五十岁以后的书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观此卷点画精熟,法度谨严,即可证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