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铎草书

 闲之寻味 2022-07-16 发布于广东

顺治七年(1650)早春,五十九岁的王铎为友人霍达作长诗《鲁斋歌》,收入《拟山园选集》诗集;那年重阳,王铎又以特有的连绵狂草,将诗歌挥洒成为长逾三米的绫本长卷,也就是展现在观者面前的《鲁斋歌》卷。

王铎(1592-1652)草书《鲁斋歌》卷

手卷 水墨绫本

书法:25.5× 311.5 cm 题跋:26.5× 133 cm

01

魄力之大非赵董所能及

清代初期的书法,主要延续明代的帖学传统,但风貌大相径庭,一些由明入清的书家承接明末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等人的书风,以个性鲜明、直抒胸怀、狂放朴拙的行草书风名极一时,其中尤以王铎、傅山、八大山人最为重要。遗憾的是,这一路书风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承,消失在书法史演进的洪流中,成为乱世绝响。

 “鲁斋歌。上帝忽命鲁斋子,持斧驰驱”

王铎《鲁斋歌》局部

艺术风格的演进和消亡固然有其深层的文化原因。王铎的书法诞生于晚明复古运动的大潮中,见证了朝代的鼎革和文学艺术风气的变迁。这一时期,秦汉经赋、唐代诗歌、魏晋典籍等诸多宋代以前的文化传统备受推崇和复兴,复古的倡导者们认为:从宋代开始,哲学中衍生出的新儒学已将文学和艺术作为政治的工具、伦理道德的附庸,使得文学与艺术的创造力长期被官方意识所压制并导致衰落。

 “救民心独哀,两手提风雷,保全阴骘无伤摧。奏”

王铎《鲁斋歌》局部

在文化复古的风潮中,作为书法家的王铎“不离古,不泥古”,极大限度地在传统风格中融入个人的志趣和情感,从而避免了对古代经典的机械模仿。大致上说,王铎所“复”的“古”主要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所代表的“正统”书风,毕生勤于临帖,对二王书风有着深刻的喜好和理解。从所作宋拓《圣教序》跋文中可见一斑,

就书法内容而言,王铎作书大致分作“临帖”和“应索”两类。从临帖作品中,能够窥探他对于古代经典的研习和取舍;从应索作品中,能够体会他熔古人精粹,进而突规破矩,自立风标,表现出强烈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深刻复杂的思想内涵。

 “相见京华,犹是天涯。举酒多黑风,几上是黄”

王铎《鲁斋歌》局部

友人彭而述尝为王铎《拟山园选集》作序,文辞虽略有夸张,却道出了王铎在当时备受推重的事实。

傅山(1607-1684)

同为草书巨匠,傅山对于王铎的书风变化有着清醒的观察,

王铎自己也认为五十岁以后的书法更合己意,

 “歌短筑。吴赢三更,明妃一曲。上帝梦沈”

王铎《鲁斋歌》局部

本件《鲁斋歌》,绫本长卷,作于1650年,时59岁,草书连绵起伏,波澜跌宕,整饬洒脱兼备,在狭长的书写空间中呈现出大气磅礴的视觉感染力。卷后戴鸣皋题跋“风樯阵马疏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所能及”,实非虚辞。

02

相见京华,犹是天涯

顺治二年(1645)五月,多铎率清军入南京,王铎、钱谦益等文武大臣献城投降。嗣后,他随多铎前往北京,并于第二年正月接受清廷任命,以礼部侍郎管宏文院事,成为“贰臣”。

有别于倪元璐的激烈,八大山人的冲淡,贰臣王铎愈至晚年,内心世界愈加复杂,苦闷与无奈,纠结而虚无,萦绕心间直至生命尽头。而作为书法家,日复一日的临帖和应索令其草书艺术日渐精粹,变幻奇诡,笔走龙蛇,如入化境,呈现出晚明诸家中最为丰富复杂的面貌

 “庚寅九月重阳后书,鲁斋老盟社教弟,洛下王铎具草。”

王铎《鲁斋歌》局部

霍达(?-1661),号鲁斋,陕西武功人。崇祯四年进士,官御史,累迁江苏巡抚。顺治四年,以浙江总督张存仁荐,授山东道监察御史,巡视西城。五年,巡按福建。八年,授浙江嘉湖道。仕至兵部尚书。

王铎与霍达交厚,或赠予诗文,或酬以书画,“眼昏还作绵里铁,交好意气书淋漓”(《鲁斋送笔歌》),留下丰富的文献资料,依据《王铎年谱长编》,择要整理如下:

1645年七八月间:与霍达饮于汤来贺处,作书,继写竹;

1645年八月十五日夜:与霍达集汤来贺园;

1645年八月:为霍达作《去秣陵柬鲁斋》;

1646年三月:与玉书过程淓斋中,同霍达、钱彦甫、蒋鸣谐和歌,美姬粲集,遂书数绫幅。其时数数诗赠诗霍达;

1647年二月二十四日:为霍达临《淳化阁帖》;

1647年九月十九日:为霍达书自作诗卷;

1647年:为霍达书诗轴;

1648年十二月:为霍达作《延寿寺寄于一鲁斋》;

1649年春日:霍达赠笔,作诗《鲁斋送笔歌》;

1650年三月,为霍达作《鲁斋歌》;

1650年九月五日,为霍达书杜甫《空囊》;

1650年九月重阳后,为霍达书草书《鲁斋歌》(即本件《鲁斋歌》绫本手卷);

1650年九月,为霍达书杜甫诗轴;

1651年正月,病初俞,过总戎蔡氏斋中,遇倪嘉庆、苏京、霍达诸友,灯下为嘉庆作文语轴。

其中,1650年九月重阳后,为霍达书草书《鲁斋歌》,所指正是本件《鲁斋歌》绫本长卷。是年,二人同居京城,同为贰臣,王铎或许更能理解作为“山东道监察御史”霍达的苦衷。王铎激赏其才华,希望朝廷可以重用,故在歌中写道:,

“霍君才,大方家,有铁石之心胆;有开济之生涯。未知肯容此大器置之明堂否?否则掣肘龃龉而令三世其身于烟霞,念予惷懒在闲局,”  王铎《鲁斋歌》局部

甚至直呼。提及自身,则难以掩饰想要辞官归田的消极、悲凉情绪,。

 “英雄舍尔复寻谁。臞鸬爊鲤须烂醉,低身”

王铎《鲁斋歌》局部

“久处。将老至,又何游。田犊驮乾鹊,门楣结括蒌。”

王铎《鲁斋歌》局部

无独有偶,创作《鲁斋歌》的同一年,王铎曾用狂草书写就为沈奕琛写就五律九首长卷,“相见舍千泪,何心浊酒罍。悔不栖耘斗,翘翘望故山”,又“放怀何寂寞,无处非花源。听歌忘拭泪,善谑学藏身”,流露出对不曾早日归田、安度晚年的遗憾。此卷与《鲁斋歌》互为印证,道尽了王铎晚年的苦闷与无奈,纠结而虚无。

王铎 《赠沈石友卷》

03

恠诡放诞至孟津极矣

《鲁斋歌》草书长卷先后由郭尚先、郭若愚收藏。郭尚先(1785-1833),字符开,号兰石,福建莆田人。嘉庆十四年进士,授编修。道光十一年由侍读学士升光禄寺卿,十二年改大理寺卿。工书法,长于画兰,著述颇丰。

“郭兰石藏”及“郭尚先审是印”

贰臣的身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王铎书法艺术的传播,但郭尚先独孤慧眼,致力推广,尤其对王铎晚年的书法艺术推崇备至,

郭尚先跋 王铎《鲁斋歌》

进入二十世纪后,《鲁斋歌》卷被文博巨擘郭若愚先生收藏。郭若愚(1921-2012),字智龛,上海人。光华大学中国文学学士。先后从邓散木、阮性山、郭沫若几位先生学习金石、书法、绘画、篆刻、古文字及考古,后在上海市文物保管会工作。著有《殷契拾掇》《殷契文字缀合》《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战国楚简文字编》《红楼梦风物考》《古代吉祥钱图像赏析》《落英缤纷·师友忆念录》及《篆刻史话》等。《鲁斋歌》全诗引经据典,多有晦涩之处,郭若愚先生曾撰《王铎草书<鲁斋歌>注释》,校注详备,其学养之深厚,可见一斑。


郭若愚 《王铎草书<鲁斋歌>注释》

(点击查看大图)

顾莼跋 王《鲁斋歌》

卷后依次有清代顾莼、郭尚先、戴鸣皋、韩崶题跋。顾莼与韩崶皆题跋于道光四年(1824),可见此作由郭尚先收藏后,于道光四年请友人顾莼、戴鸣皋、韩崶先后题跋。郭尚先题跋曰:“此文安入国朝后书”。王铎作此卷在顺治七年,吻合无误。尤其特别之处,戴鸣皋的一段跋文流传甚广,成为后代学者研究王铎书法的重要文献和素材。

戴鸣皋跋 王铎《鲁斋歌》

戴鸣皋见识透彻,言辞中肯,这大约是王铎一生不曾看到却最想看到的评价罢。

↓ 下图请向右横置手机浏览 

  • 来源:北京保利拍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