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失意,裸辞旅行去过“间隔年”到底值不值?

 瑞希在线 2019-07-17

作者 | 孙瑞希:生涯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今日头条签约作者。专注分享成长干货,推动你的职场进化。

去年9月,知名演员、大提琴演奏者欧阳娜娜重返校园,入读美国顶尖的伯克利音乐学院,一时在娱乐圈激起千层浪。

这位集颜值和才华横溢于一身的小仙女用“间隔年”的方式,专注于自己喜欢的领域,为喧嚣的生活按了一下“暂停键”。

实际上,除了欧阳娜娜外,那些不想早早踏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用一年的时间去旅行、做志愿者或义工,以便接触全新的世界,了解自己;那些工作多年的职场人辞职进行长期旅行或重返学校,以调整身心。

无论是明星、学生还是职场人,这种从固定不变的生活模式中暂时跳出来,去用一年或更多的时间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体验新的生活,被称之为“间隔年”,英文叫Gap Year。

有人通过间隔年的方式进行自我调整与重新定位,有人间隔年之后回归现实,却发现面临职业断崖的危机。

我不会鼓动你选择它或者放弃它,我只是想揭开间隔年的面纱,告诉你它的真正模样,你看清了它,才会有更好的选择。

01

裸辞去过间隔年

思考清楚再上路

康云晞即将赴西藏和新疆旅行。去年7月,这个初出校门的小姑娘进入一家私营企业做销售。新工作、新环境并没有带来新鲜感,一切都让她感到不适应、不知所措。

在反思了销售这份工作带给自己的职业体验之后,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十分排斥这份工作,但未来该往哪里走,她十分迷茫。

于是,在听了朋友的建议后,她决定裸辞旅行,用一年的时间去过无人打扰的“间隔年”。

但她总感觉心里不踏实,便发私信问我,:关于裸辞旅行去过间隔年,您有没有什么建议。

我问她:“裸辞没有收入,旅行需要花钱,你在经济上做好准备了吗?”

她说工作一年没存下一分钱,信用卡还有少量欠款,经济上需要收入不高的父母来支援。

我问她:“你希望通过间隔年的方式收获什么呢?”

她说:“看风景,看世界,让生活慢下来。”

我又问她:“然后呢?”

她想了半天,没说出所以然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间隔年这个理念,但很多人对于间隔年的理解存在误区。

在他们看来,找不到未来的方向,不如停下来彻底放松一下,看看世界,了解自我。然而,间隔年这件事,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和简单。

有些人通过间隔年,看到了人生百态,见识了多元世界的精彩人生。他们在间隔年中学习、成长、思考,认清了未来的方向。

有些人不过是为自己逃避现实找个借口。间隔年回归后,除了收获美食美景,职业发展仍然一头雾水,甚至因为与社会长期脱节造成职业断崖。

浪费了一年时间后,只能和从前一样,凑凑合合地找份不喜欢的工作。

那么,间隔年究竟值不值呢?我们来一起撕开它的面纱。

02

间隔年到底值不值?

很多人都知道间隔年起源于西方,不少西方名校特别支持学生用间隔年的方式去探索更多的人生可能性。但你也许不知道,间隔年起源甚早。

早在17世纪时,间隔年便在英国的贵族子弟中流行。不同的是,那时不叫间隔年,叫“壮游”。贵族子弟不是用一年时间,而是用几年的时间去游历、学习、开阔眼界。

也就是说,从源头上来讲,间隔年就是个奢侈品。它看起来很美丽,但能消费起它,起码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经济后盾;二是有过硬的技能。

我的客户老林的女儿小林曾就读于美国某知名高校,本科毕业后她选择去北欧游历一年再回美国读硕士。

她说本科期间学业压力大,自己从来没有好好放松过。在北欧的日子里,她到北极圈的特罗姆瑟看绚烂的极光;到芬兰的拉普兰与驯鹿为伴……

小林说,这一年她还在丹麦和瑞典兼职做过中文老师,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间隔年让她明晰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回美国后她重新调整了专业。

小林之所以有资本选择间隔年的方式,因为她父亲老林是私营业主,家境极为富裕。

和小林不同,县城出身的小米家境普通,工作三年也没有太多积蓄。

在告别了上一份工作后,小米选择了边打工边旅行,来度过自己的间隔年。她希望能让生命中拥有一段不计较得失、尽情尝试的美好时光。

小米英文极好,间隔年中有5个月的时间里她是在英文培训机构做老师赚钱,贴补旅行的花费。

小米有底气选择间隔年,因为她有一项可以谋生的技能,保证了她在任何时候都有饭吃。

所以,间隔年这件事到底值不值得?

你要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盲目跟风,自己有多少资源能够支撑这个选择。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间隔年不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好方法,它只是生活的缓冲。

有些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迎刃而解;有些问题,不过是你按下了“暂停键”,把困难推给了未来。

03

间隔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到底间隔年该怎样度过呢?请记住,一个有收获的间隔年,绝对不是盲目地裸辞去旅行,而是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深度思考人生、调整自我。间隔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1、选择在国内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应慎重对待间隔年

间隔年的目的不是为了逃避工作,而是为了更好的修行。如果你打算在国内就业,一定要慎重选择间隔年。

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最大途径是校招,你选了间隔年,错过了校招就只能参加社会招聘。

社会招聘需要工作经验,即便是一边打工一边旅行的间隔年,你也很难系统地积累就业方向所需的岗位经验。

你有酒,有故事,除了收获一次长途旅行,可能并未收获太多有价值的东西。

当然,如果你家境极为富裕可以安置工作,或者你本来就是家族企业的接班人,这话就当我没说。

2、间隔年不能拔腿就走,要做好预算计划

间隔年需要财力支撑,要制定严谨的预算计划。想想在间隔年里你打算做哪些事情,预算是多少?如果手头的资金不够,你有哪些办法弥补资金缺口?

如果你打算一边打工一边旅行,盘点一下你的技能以及旅行区域,判断一下你的技能变现的可能性。

3、寻找间隔年的低成本替代品

我做生涯咨询时,经常会给来访者用到一个评估工具——生涯之花。生涯之花是从多个维度评估我们对当下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

很多来访者追求价值的娱乐活动和追求乐趣的娱乐活动得分很低。前者是指你所参加的娱乐活动不为放松,而是为了获取价值。后者是指你所参加的娱乐活动纯粹是为了追求快乐、缓解压力。

这两项分数低会导致个人学习力不足,生活紧绷,日子久了就会滋生倦怠情绪。

这时,你需要通过“间隔”的方式,调整一下生活的节奏。间隔年的成本太高,你可以选择间隔月的形式来释放自我。

间隔月较容易实现,它不一定是整个月,而是把自己的年假与节假日等合并起来休一个大假,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

4、有计划地学习一项技能

间隔年让你有了更多的时间深度思考人生,这时你可以尝试去学习一项以前想学但没有精力学习的技能。

也许这项技能会成为你回归后的新的职业方向。即便你不打算靠这项技能谋生,当作一个业余爱好也能陶冶情操。

5、防止与社会脱节,保证职业生涯的连续性

间隔年期间,千万别把自己封闭起来,不然重新回归后,就会面临融入社交圈困难的问题。

这方面,欧阳娜娜做得特别好。她在美国上学期间,经常在社交网络上发布vlog。

比如,早上没洗脸赖床素颜出镜;在卫生间里碎碎念今天到底穿什么;分享化妆心得,告诉大家如果上课来不及就只画眉毛和遮黑眼圈……

这些分享,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元气满满美少女平淡又充实的留学生活。

所以,间隔年期间你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或心得感悟让社交圈了解你的动态。

你也可以给你的职场关键人寄明信片。我的学生在间隔年期间去西藏旅行,为我寄来了大昭寺的明信片。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在雪域高原为老师祈福。

这些小事花费不多,却能让你的职场关键人记住你,为以后回归留足人情空间,确保职业生涯的连续性。

一个好的间隔年,不应该是失意之下对工作的逃避,而应该是拓宽边界,打开人生可能性的精心安排。

纪伯伦说过:“我们都已经走了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对于一直低头赶路的人们来说,在做出选择前,不妨停下来看看前进的方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