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古代的姓与氏

 零壹贰012 2019-07-17
与今天的姓氏合一不同,古代的姓和氏是分开的。姓是一种族号,而氏则是姓的分支。
许多上古的姓均有“女”字旁,比如姜、姬、嬴、姒等,这大约就是母系社会留给后人的记号。随着子孙的繁衍和迁徙,每个“姓”散居各地的分支便都有一个独立的标志,这便是“氏”,比如诸侯国便以封地为“氏”。
周朝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因为氏用来“明贵贱”,姓用来“别婚姻”,同姓不婚。
“百姓”,最初的意思便是百官,比如《尚书》中有“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其中,百姓指的是贵族,而黎民指的是庶民,随着周朝贵族制的没落,黎民百姓遂全部用来指普通民众。
到了战国时期,姓和氏逐渐开始合二为一。而到了汉朝,便姓氏便统称为“姓”,与今天的含义相同了。
秦始皇本为嬴姓赵氏,秦国和赵国系出同源,均源自周穆王时期的造父,周穆王因功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所以按周制,秦始皇的名字应该是“赵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