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今天的姓氏合一不同,古代的姓和氏是分开的。姓是一种族号,而氏则是姓的分支。 许多上古的姓均有“女”字旁,比如姜、姬、嬴、姒等,这大约就是母系社会留给后人的记号。随着子孙的繁衍和迁徙,每个“姓”散居各地的分支便都有一个独立的标志,这便是“氏”,比如诸侯国便以封地为“氏”。 周朝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因为氏用来“明贵贱”,姓用来“别婚姻”,同姓不婚。 “百姓”,最初的意思便是百官,比如《尚书》中有“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其中,百姓指的是贵族,而黎民指的是庶民,随着周朝贵族制的没落,黎民百姓遂全部用来指普通民众。 到了战国时期,姓和氏逐渐开始合二为一。而到了汉朝,便姓氏便统称为“姓”,与今天的含义相同了。 秦始皇本为嬴姓赵氏,秦国和赵国系出同源,均源自周穆王时期的造父,周穆王因功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所以按周制,秦始皇的名字应该是“赵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