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国阅兵惊现神器?单兵飞行器没啥用,还不如中国空中三蹦子

 此用户不可见 2019-07-17

听说,法国阅兵上惊现神器?

西方国家中,法国是最喜欢阅兵的一个,几乎每年国庆都要阅,搞的大家都有点审美疲劳了。不过,今年7月14日法国阅兵式中,除了勒克莱尔坦克穿过凯旋门、幻影战机呼啸而过的传统项目之外,还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新东西——“单兵飞行器”。

▲法国阅兵上的“飞行兵”

这种单兵“悬浮滑板”(Flyboard Air)采用喷气动力,表演者踩在上面,手持一支步枪飞越香榭丽舍大街,显得十分拉风。法国国防部长帕利在游行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它“能用来测试不同种类用途,例如作为能够飞行的后勤平台,甚至作为发动攻击的平台”,以后很可能装备给特种部队使用。

很多观众看后都大呼无可思议,不过,这个东西真有这么神么?军武菌表示怀疑……

▲红警中早就有与其类似的飞行兵

其实,“悬浮滑板”实质上就是单人飞行器,这玩意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研制出来。相信小时候每一个玩过《红色警戒》的玩家,也会对其中的“火箭飞行兵”印象深刻。可见这种飞行器并不是什么新概念装备。

▲据说是纳粹德国的飞行器,不知真假

据说在二战后期的纳粹德国就已经对这种“单兵飞行器”进行过研究,采用火箭动力推进,前后各一个火箭控制方向,不过一直停留在实验阶段直至德国战败。

二战结束后,美国也开始了对单人飞行器的研究。1961年4月20日,工程师温德尔·摩尔研制的“火箭背包”第一次成功试飞,离地1.2米,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向前飞行了35米,耗时约13秒,看起来似乎有部分可行性。

但几经折腾之后发现,因为背包容量有限,火箭燃料只能维持21秒,前进100多米,造价还非常昂贵,实战化遥遥无期。美军评估后认为,“火箭背包”与其说是个飞行器,还不如说是个大玩具,于是就不再开发了。

▲单兵旋翼飞行器

相当于你站在一个绞肉机上面

当然,相关研究并未因此停步,“火箭背包”之后,世界上出现过五花八门的单人飞行器,有喷气式,有旋翼式,有摩托式……但都存在着成本高昂、安全性差、速度太慢、载重量低等难以克服的短板,所以基本停留在试验室阶段,顶多可以用来休闲娱乐。

 ▲法国这个飞行器至少在2016年

之前就研制出来了

法国这种“滑板式”飞行器,人在上、飞行器在下的结构,有重心高、不稳定的天然缺陷,很像海边旅游景区玩的那种水上喷射器。

▲旅游景区经常见的水上飞行器

法国阅兵式上出现的“悬浮滑板”,其操纵者是一位专业人士,法国前水上摩托车冠军萨巴达(Franky Zapata),同时也是“悬浮滑板”的发明者,所以他才能操纵自如。

▲带支枪,只是个象征

萨巴达在表演时手持一支步枪,以示“军用”,但真要上阵作战,其实用性也是值得探讨的。

首先是操控难度,你看,要完成这个表演,得来个冠军水平的人才行,换了普通士兵,搞不好就一个倒栽葱掉下来了。就算是培训特种兵,所需要的时间和利用率是不成正比的。

其次是载重问题,显然一支步枪是不够用的,各种杂七杂八的弹药补给装备都弄上,搞不好又多了一个人的重量,还能不能飞起来,还能飞多远,是个问题。

另外是造价,英国一位发明家也曾造出一款飞行器推荐给英国陆战队,造价13万美元,售价44万美元(约合300万人民币),如果特种兵踩着它去飞跃复杂地区实施斩首行动,到达目的地后只能直接扔掉。显然放在今天,即使装备给不在乎钱的特种部队,也挺肉疼的。

还有噪音问题,这种飞行器相当于一架小型喷气飞机,其噪音是相当大的,如果特种兵用它去敌后斩首,很容易就被敌人发现。

所以,这种单兵飞行器确实有一定实战价值,但目前的技术还达不到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几十年前就能造出来,却至今没有军队装备它的原因。

实际上,想要悄无声息、从空中跨越障碍飞行到敌后实施特种作战。目前的滑翔伞或三角动力翼就可以做到,这也是目前特种部队经常使用的“单兵飞行器”。

▲滑翔伞轻便灵活,飞个十几公里很轻松

动力伞可以视为加上动力的滑翔伞(Paramotor = Paragliding motor 即滑翔伞 摩托),滑翔伞的概念最早由美国NASA提出,初衷是为了回收航天器材,不过发展并不顺利,最终被束之高阁,反倒是在民间成为一项极限运动。

▲三角翼滑翔

1984年,一群法国的滑翔伞爱好者突发奇想,给滑翔伞加挂了小型发动机,这下子滑翔伞就变成小灰机,英国人曾用动力伞飞越了喜马拉雅山,最远飞行距离的纪录是1106公里。动力三角翼则相当于有动力的三角形滑翔机,可以折叠或拆装运输,用起来很方便。

这性能和实用度,显然远远超过了“火箭背包”和“悬浮滑板”,操作更容易,造价更便宜,在民间被玩得风生水起(在很多国家玩动力伞无需飞行执照),用来作战也是顺理成章。

将单人飞行器用于实战的经典战例,就发生在1987年的中东。

1987年,以色列占领了黎巴嫩南部的“安全区”,当地艾哈迈德·贾布里勒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一直伺机报复。以军在地面上设防严密,很难穿越,于是从空中潜入就成了为数不多的选项。

11月25日晚,两名巴解组织成员Khaled Akar和Melod Najah从黎巴嫩南部起飞,每人携带一支AK47、一把带消音器的手枪和几枚手榴弹,驾驶动力三角翼,直奔以色列境内而去,落地之后就寻机发动突袭。

▲巴解组织就是用这种简陋的飞行器实现了突袭

他们使用的动力三角翼由一个割草机大小的发动机驱动,按说动静不大,但在寂静的深夜仍然能被听到。事实上,的确有几名以军士兵听到了噪音,并报告给了以色列北部司令部。以军发射了照明弹,派出了直升机搜寻,但什么也没发现,因为这两个三角翼太小,飞行高度仅及树梢。同时,以军营地内的驻军也没拿警报当回事,警卫力量没有加强。

▲以军事后发现的动力三角翼

不过,他们中只有一个成功了,Akar因为被探照灯干扰,降落在了错误的地点,后来被以军发现并打死。Najah则成功在吉布尔营地附近成功降落,他向一辆朝着军营开来的卡车开火,打死了开车的军官,并打伤车上一名女兵。

▲这次袭击还被写成了书

随后,Najah冲向旁边的以军“纳哈尔”旅军营,他向岗哨开枪扔雷,以军哨兵惊慌之下逃跑了。Najah顺利杀入军营,用AK47扫射并投掷了手榴弹,造成以军5人死亡,7人受伤,反应过来的以军士兵开火还击,Najah随后被一名受伤的以军炊事兵打死。

▲树立在以色列北部谢莫纳城的纪念碑

此次袭击大涨了巴方的士气,巴勒斯坦人在游行中高喊“6比1”(战损比)来嘲笑以色列。以军则受到了国内舆论的猛烈批评,逃跑的哨兵被判刑6个月,当值军官被调离,以色列还在事发地立了一座纪念碑来牢记“军耻”。

此次作战虽然是一次自杀式攻击,但显示了动力三角翼(动力伞)的军用价值——灵活、隐蔽,也有足够的速度和载重量。

▲虽然稳定性没问题,但操纵起来仍然复杂

但动力伞和三角翼也有问题。首先,仍然对使用者有较高的要求;其次,还要受地形影响,在中东平坦的沙漠地形当然好用,但在山地、丛林之类的地方就不好说了,起飞可能还好点,降落则很困难。

所以,类似“火箭飞行兵”这样的设想,目前来看真正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空中三蹦子”还真是三个轮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装备有一款“狩猎鹰”轻型旋翼飞行器,由宝鸡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可用于特种突袭、执法等特殊任务。乘员2-3人,并可携带一定数量单兵装备,被戏称为“空中三蹦子”。

▲法国在非洲使用的中国三轮车

“空中三蹦子”起降仅需20米左右大小的场地,比动力伞、火箭背包、悬浮滑板都更成熟可靠,成本可能比动力伞高一点,但适应性更好,更实用。所以,马卡龙真的想让法国陆军拥有单兵的空中机动能力,买中国的“空中三蹦子”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