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正确区分高血压肾病和肾性高血压?

 我是尔卓妈妈 2019-07-17

经常有患者问“大夫,听说高血压可以引起肾脏病,肾脏病也可以出现高血压,那我的高血压是因为肾脏病引起的还是肾脏病是高血压引起的呢”?

高血压与肾脏病常常同时存在,由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统称为高血压肾病,由肾脏病继发的高血压统称为肾性高血压。如果病史清楚,孰先孰后,表现又比较典型,两者似乎不难区分。但临床上常常情况复杂,需要仔细鉴别。

长期慢性的高血压造成的肾损害往往是良性小动脉肾硬化,临床上首先是由于肾小管间质缺血造成的尿浓缩功能减退,患者夜尿增多,尿检可见小管性蛋白增多,且一般<2g/24h.随着病程延长,病情缓慢进展,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尿蛋白增多不明显,一般不伴有血尿。如果发生了高血压危症,也就是恶性高血压伴随有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肾脏损伤的表现一般称为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包括急性发生的蛋白尿增多,血尿和肾功能衰竭。因为此时的蛋白尿可以是大量的,达到肾病综合征范围,血尿也可以是肉眼血尿,所以需要与肾小球疾病进行鉴别。

而肾性高血压也有两种,一种是容量依赖性的,常常由于肾功能衰竭,尿量减少,有效循环容量增加导致血管床压力增大造成。另一种是非容量依赖性的,因为肾组织结构损害和功能损害,导致体内舒血管物质和缩血管物质的生成和代谢发生改变,而且缩血管物质占据优势,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所以,一般肾性高血压要么伴有明显的尿量减少,要么肾脏病病理改变较严重。

高血压肾病患者面色大多潮红,有“红脸高血压”之称。高血压肾病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又称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常有高血压病史5~10年以上,或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患者早期仅表现为夜尿增多,常合并有眼底病变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动脉硬化和(或)脑血管意外史等疾病,继之出现蛋白尿或短暂性肉眼血尿。一般患者是先有高血压,以后才有肾损害。

高血压肾损害的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常常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先有高血压,以后才有肾损害,如蛋白尿、肾功能异常等等。长期慢性的高血压造成的肾损害往往是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由于肾小管间质缺血造成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患者常常出现夜尿量增多,尿检可见肾小管性尿蛋白增多,一般24小时尿蛋白不超过2g,也不出现明显的血尿,除非出现恶性高血压。随着病程延长,病情缓慢进展,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尿蛋白增多不明显。此外,出现高血压肾损害的同时往往还有高血压引起心、脑、外周血管或眼底损害的表现。

肾性高血压分为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实质性高血压包括肾小球疾病(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衰竭等引起的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是由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典型的肾性高血压是肾脏损害在先,出现高血压在后或二者同时出现。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患者通常年龄较轻,常常没有高血压家族史,肾小球疾病引起高血压的患者尿蛋白量往往较大,血尿可以比较突出。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能发现肾血管的异常。

有些患者可能是高血压和肾损害同时发现,平时又没有测量过血压,以前也没有做过肾脏病相关的检查,这时候鉴别起来就比较困难,有时甚至需要肾活检协助诊断。

当然,不管是哪种情况,总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都是根据患者血压、尿蛋白、肾功能的情况、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及其他合并症来选择药物,争取把血压控制在我们希望的范围内。但这两种情况的具体治疗也可能有所差别。某些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在我们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后,如果患者疾病明显减轻甚至完全缓解,有些患者的血压和尿蛋白都降到了正常水平,停用药物后如果仍然能维持正常,这时患者就不再需要服用降压药了。

通过上述对高血压肾病和肾性高血压的介绍,您应该已经有所了解,希望通过上述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出现了这些病的症状一定要到正规肾病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