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头专题

 张佚之 2019-07-17

乌头所属的药材,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品种。除了乌头自身药材的特异性外,还有地区性对其部位的习用或误用,再一个就是近缘品问题。

笔者就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现过,1是附子川乌相混淆,即将小黑附片当制川乌,川乌当草乌卖的;2是川乌品种里常有九头乌头;有的川乌里面带附子;有人说药典中附子加工不适应现代的加工方法等等。

河南省奥林特药业有限公司为了对川乌草乌附子等得到“正本清源”,并且购买到道地的川乌和附子,计划到传统的道地产区四川江油的太平镇等实地调研。因此,在月余前,亲到四川江油的附子主产地进行了考察,了解了更多的知识,充实了一些关于乌头所属药材的情况,简单的给予阐述和讨论。

下面植物图片拍摄于江油太平镇普度村。

一、认识乌头原植物:

【原形态】乌头(《本经》)

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达6厘米。茎直立或稍倾斜,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贴伏柔毛。叶互生,革质,有柄;叶片卵圆形,宽5~12厘米,3裂几达基部,两侧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先瑞再3浅裂,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有贴伏的柔毛;萼片5,蓝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长15~18毫米,宽约20毫米,侧萼片近圆形;花瓣2,无毛;雄蕊多数,花丝下半部扩张成宽线形的翅;心皮3~5个,寓生,密被灰黄色的短绒毛。蓇葖果长圆形,具横脉。花柱宿存,芒尖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主要栽培于四川、陕西。野生种分布辽宁、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江油太平镇普度村乌头大田

↓阔叶乌头

↓掌叶乌头

↓小花叶乌头

↓细花叶乌头

↓乌头茎秆部构造

↓乌头花蕾(此图源于网络)

乌头大田观察(视频)

二、了解乌头根部结构:乌头下面有主根和子根,也就是母根和子根,子根是一根桥(也称桥接,产地习称为“拌”连接于母根上,其子根为常用的附子及其加工品母根为川乌,常做成制品使用。

鲜的附子习称“泥附子”,呈类圆锥形或长四推形,直径2.0~7.0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具须根,偏上部或疏或密膨大的“钉”状突起,顶端具路偏向一侧的芽基,侧面可见与母根连接的基痕,即“拌”痕。横切面乳白色,具一波状环纹(形成层)。气微,味辛辣,麻舌。

田间采挖(视频)

↓乌头着生状况

↓乌头根部着生观1

↓乌头根部着生观2

↓乌头根部着生观3

↓乌头根部着生观4

↓乌头根部着生观5

↓病死的乌头根部观

↓母根-川乌

↓母根-川乌(干)

↓子根-附子1(鲜)

↓子根-附子2(鲜)

↓子根-附子3(鲜)

附子的芽基与桥基(拌基)及钉角部位观察(视频)

江油泥附子横切片

江油泥附子纵切片

↓母根-川乌(鲜切片)

↓母根-川乌(鲜切干片)

↓乌头根部结构(干品,自采阴干)

↓附子-江油(干-陈货)

三、阐说川乌:

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干燥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生川乌【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川乌的形状颇似乌鸦的头,所以被称之为“乌头”。

↓正品生川乌药材商品(汉中)1

↓正品生川乌药材商品(汉中,芦头剪除或短)2

↓正品生川乌药材商品(汉中,芦头剪除或剪短)3

典型的乌鸦头状川乌

↓带有小附子的川乌(江油)

生川乌原料质量优劣检查:

1、看芦头长短、比例,一般情况下,以芦头不超过0.5cm为佳。

↓川乌(次,芦头长,主根小)

↓川乌(优,芦头短,主根大)

2、看表面净度。自然表面越干净越好。

3、看心部虚实。用手掂量或砸开,轻泡糠心的为病乌或者采收后未及时干燥而腐烂。

↓川乌(糠心)

4、看个体的大小。自然大的优于小的。

5、看是否含有小附子。因为现在行情是,川乌价格高于附子,所以,有的会在川乌里夹带一些附子。

怎样判断是否含有小附子?

1看形状。川乌常常中部多向一侧膨大,多呈乌鸦头状,起码要弯曲些;(见上面的图)

2看表面邹纹。附子相对饱满、光滑,川乌相对瘦瘪、邹缩;

↓川乌

↓附子

3看有无芦头或者茎痕。有芦头或茎痕的是川乌,无芦头或茎痕的是附子;(见上图)

6、看理化结果。指标合格。

制川乌

川乌为川乌的炮制加工品。详情另单述。

四、关于附子。

2015版《中国药典》阐述: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1i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性状】 盐附子  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黑顺片  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白附片  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下面,对《中国药典》内容以外的信息补充。

1、分清乌头的母根、桥接、子根,对应的川乌、桥接(产地习称“拌”)、附子。加工成商品乃母根为川乌,子根为附子,附子进一步加工为黑顺片、白附片、黄附片等。母根与子根的连接部分为根桥(或称桥接,产地称为“拌”),产地掰掉子根(附子)后,根桥常残存于母根川乌上,不过,在运输或者炮制后,其往往脱落而难以看到,仅留下不明显的“桥基痕”。

↓乌头根部着生观5

2、关于黑顺片加工茶色的讨论

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产地加工为“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据现代产地的加工户讲:“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是传统的方法,现在很少使用,因为现在追求自然绿色,还有就是,不加染色液调色,其自然淡黄白色,显得更美观。

3、关于附子加工时胆巴的使用以及其加工品优劣的讨论

药典上收载的“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

据江油的附子专业合作社的加工户的姓邹老板和姓郭老板讲:现在标准高一些的加工户,都不用胆巴了,过去用胆巴,是由于过去的加工环境和加工条件制约,使用胆巴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腐烂,便于储存。旧时,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落后,小而散,生产加工周期长,防腐乃是无奈之举。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了,生产加工条件提高了,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不仅有专用的加工设备,还有配套的干燥设备,新采收的鲜附子,一般在1-2天就可以投入加工,5天左右就可以完成一批。

因胆巴有毒,使用胆巴加工,要经过反复漂洗,且不易漂洗干净,不仅口尝有咸味,引起人体不适,另外还容易出现有效成分的流失。

所以,现代加工,就很少有使用胆巴的了。

对“胆巴”知识的补充:

胆巴,也俗称卤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镁、氯化钠和金属离子。因为对胃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使人体器官的蛋白质凝固,而且镁离子被吸收后能抑制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所以对人具有毒性。传统上常常用于中药附子和豆腐等的加工。加工附子是为了防腐,加工豆腐,是为了凝固变硬。做豆腐时,阳离子已与豆浆中的蛋白质起凝固作用,所以吃豆腐没有危险。

加注:《白毛女》中喜儿她爹杨白劳就是喝卤水自杀的。

4、江油附子及加工品组图

泥附子:即新挖出或加工前的生鲜附子

↓泥附子

生附子:即泥附子经过清洗、去须根、干燥的附子

↓生附子(汉中)

生附片:即泥附子趁鲜切片或生附子细润切片而加工成的附子片。

↓生附子片(趁鲜自切片,江油,纵切片)

↓生附子片(趁鲜自切片,江油,横切片)

↓生附子片(干品自切片,江油,横切片)

↓生附子片(产地干品刮皮切片,汉中)

盐附子:即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另外也有将盐附子趁鲜或干品切片的。

↓盐附子(此图源于网络)

↓盐附子片(此图源于网络)

黑顺片:即按一定的工艺加工顺切成片的附片。

↓无胆巴的黑顺片

↓含胆巴的黑顺片

↓含胆巴的黑顺片(漂洗不净)

白附片:即按一定的工艺加工顺切或者横切成片的附片。白附片以刮去层黑皮。

白附片

黄附片:即按一定的工艺加工成横切的附片后,再经过漂洗,染色(黄色)而制成的附片。

染色过程:每100千克用姜黄2千克、红花0.5千克、生姜I千 克、猪牙皂0.1千克、朱黄染料0.05千克、甘草0.5千克。姜黄、生姜、猪牙皂、甘草粉碎用适量水煮20分钟,再加 红花煮至红花变成白色,捞出药渣,将颜料倒入附子缸中, 搅拌均匀,染上黄色后取出。

↓黄附片

淡附片:即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苦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的附片。

炮附片:即取附片,照烫法用砂烫至鼓起并微变色的炮制品。

炮附片(此图源于王满恩老师)

熟附片:加工方法不详。可能是白附片或者黑顺片再次蒸制的制品。

↓熟附片(下二图源于网络)

卦附片:为附子刮皮去尾顺切成两对半的附片。因其外形上像《易经》八卦中供占卜用的卦模样而得名

↓卦附片(此图源于网络)

刨附片:为附子去尾,并刨成1-2mm后的薄片,产地称刨附

↓刨附片(此图源于网络)

炮天雄:加工方法不详。

↓炮天雄(此图源于网络)

另外还有:白扒片、黑扒片和尾片等商品规格。

5、乌头及其常见衍生产品的隶属对应关系网:下图

五、关于川乌的炮制品-制川乌

川乌的炮制品一般是制川乌,即“取川乌,大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

【性状】 为不规则或长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气微,微有麻舌感。

制川乌所需原料应选择芦头短、无糠心、个体大的乌头母根。

由于川乌的产量较低,价格较高,因此,制川乌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前面说了,要么是芦头过长、要么是混有小附子、要么是有腐烂糠空、要么是挂浆增重。

优质的制川乌的芦头一般不长于1.5cm,表面洁净,其切面纹理清晰,芦头部分的木质纤维和根部的角质部分,形成明显的色差,即芦头部分浅棕黄色,根部黑褐色或黄褐色,根部切面映光半透明,并且质地较轻。挂糊浆的制川乌则通体乌黑(几乎分不出根部和芦头),体重,纹理模糊,水洗出现深褐色的糊状物。不过,近年此类货少见了。

↓浸泡好的川乌(源于奥林特)

浸泡好的川乌纵切片(源于奥林特)

↓浸泡好的川乌横切片(源于奥林特)

炮制(煮)后的湿川乌纵切片(源于奥林特)

↓川乌成品(源于奥林特)1

↓川乌成品(源于奥林特)2

↓良好的制川乌(左略有糠空)

↓良好的制川乌(迎光视)

↓良好的制川乌(透光视-双层)(奥林特)

↓制川乌(次,芦头长)

↓混淆品的制川乌(小附子制)

↓制川乌(次,含有小附子)

↓制川乌(次,糠朽比例大)

六、关于附子不同产地性状的区别及质量

四川江油是附子的传统产地,为著名川产地道药材。目前,川乌附子的主产地是四川江油,湖北汉中、南郏、兴平,云南丽江、凉山布拖、鹤庆、巍山等。据闻,以四川江油为优,湖北汉中为多(量大),云南质次。

根据四川江油附子产地药农介绍,江油附子个体大,丁角多,稍有纵纹;汉中附子丁角少,表面较光滑;云南附子稍小,相对平顺邹缩。

据江油药农讲,江油的附子之所以好,是因为其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长秋短,无霜期长,涪江的水质等因素。其独特性主要表现为: 因附子为纯阳之品,其冬至(阳生)下种,夏至(至阳)收成,禀天地之阳气,惯天地之全阳,赋予其雄厚以及独特的扶阳力量。对应其纯阳之性。

附子(江油)

↓附子(汉中)

↓附子(云南)

七、关于川乌、附子的作用。

生川乌:

性味与归经】 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用法与用量】 一般炮制后用。

制川乌:

【性味与归经】 同生川乌。

【功能与主治】 同生川乌。

【用法与用量】 1.5~3g,先煎、久煎。

【注意】 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萎、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附子:

【性味与归经】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 3~15g,先煎,久煎。

【注意】 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八、关于近缘的相似品-草乌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 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的干燥块根。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长2~7cm,直径0.6~1.8cm。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及数个瘤状侧根。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气微,味辛辣、麻舌。

在市场的商品中,草乌的产地很多,但其性状差别也较大。下面分享所收集到的部分产地的图片。

↓草乌(东北产)

↓草乌(新疆产-或为九头乌头)

↓草乌(陕西产-或为九头乌头)

↓草乌(河南产)

九、北乌头有没有子根?

有的资料显示说,草乌没有子根。经过对实际商品的观察,答案是否定的,草乌一样有子根,虽然《中国药典》在性状上没有描述。只是草乌的子根较小,有的已经脱落,所以,有的时候见不到。以东北产的为例举证,并且,东北产草乌的性状也是最符合药典要求的品种。见下图:

↓草乌(正品,东北,含子根)

十、川乌的其它混淆品

↓基原不详,市场上或言为九头乌头。

↓基原不详,或为瓜叶乌头。

最后附-附子加工的详细流程。

此流程摘录于“双叶种子批发网”,作者“双叶种子批发网”,原文题目《盐附子、白附片、 黑顺片及黄附片的加工方法、商品规格及炮制》。

“1.盐附子用较大的泥附子做成。每100千克泥附子 可制盐附子120千克。其加工方法如下。

    泡胆:将泥附子除去须根,洗净,每100千克附 子用胆巴40千克,清水30千克,食盐20 ~30千克(新开 始加工用盐30千克,翌年利用原有部分盐胆水加盐20千 克)混合溶解于水中。将附子倒在缸内浸泡3曰(72小 时)。

    吊水:又叫澄水。将已泡胆的附子捞起来,装入 竹筐内,将水吊干再倒入原缸内浸泡,如此每天1次,连续 3次。每次必须先将缸内盐水搅匀后再倒入附子。

    晒短水:将吊好水的附子捞起来,铺在竹笆上在 日光下暴晒,至附子表皮稍干,然后倒入缸中。每天1次, 连续3次。

    晒半水:将晒过短水的附子捞起来,放在竹笆上 晒干所含水分,_般掌握在4个小时左右。每天1次,连续 做3次,晒后再倒入缸内,缸内的水淹到附子为宜,不够时 须加胆水。

    晒长水:将晒过半水的附子捞起来,铺在竹笆上 进行日光暴晒1天,当附子表面出现食盐结晶状为止,然后 趁附子尚热,即倒入盐水缸内,使其吸收盐分。

    烧水:将晒过长水的附子捞起来,再将缸内盐水 舀入锅内,每锅再加胆巴20千克,伙同盐水煮沸。然后将 附子倒入缸内,再将未溶解的食盐放在上面,将煮沸的盐胆 水倒入缸内,时间掌握在天2夜,在冬天则天夜即 可。最后捞起滴干水分,即为成品。

2.白附片 白附片又称白片或天雄片,系用较大或中 等大的泥附子做原料,每制100千克白附片,约需泥附子 370千克。其加工方法如下。

(洗泥:将泥附子上的泥土洗净,并去掉须根。

    泡胆:每100千克附子,用胆巴45千克,加清水 (河水、井水等淡水)25千克,盛入缸内(称为花水)。然后将洗好的泥附子放入,浸泡5天以上,在浸泡过程中每天 要将附子上下翻动1次。使附子外皮颜色黄亮,体呈松软状 即可;若浸泡时间稍长则附子皮硬,附子露出水面时必须增 加老水(即泡过附子的胆水),无老水可增加胆水。泡后的 附子称胆附子。

    煮附子:先将'老水'在锅内煮沸,再将胆附子 倒入锅内,以'老水'淹过胆附子为度,中途上下翻动1 次。煮10-20分钟,以煮到胆附子过心为止。然后捞起倒 入缸内,缸内有清水和'老水'各半,再浸泡1天,叫做 冰附子。冰过附子的水可再与清水混合,又可冰下次的胆附 子。

    剥皮:将冰过水的附子从缸内捞起,剥去外层黑 褐色的表皮,用清水和白水(即已漂过附片的水)各一半 的混合水浸泡1伎,中途应f觉动次。

    切片:将浸泡后的附子捞起,顺切成2~3毫米的 薄片,再倒入清水缸内浸泡48小时,换水1次再浸泡12小 时,以除去片内所含的胆水,即可蒸片。若天气不好,就不 换水,适当延长时间。

    蒸片:将浸泡好的附片捞出,放入大蒸笼内(竹 制或木制蒸笼均可),当蒸汽上升至蒸笼顶端后,再蒸1小 时为合适。

    晒片熏硫:将已蒸好的附片倒在晒席上(用竹篾 编制的大席),利用曰光曝晒,晒时要摊均匀,附片不能重 叠。待晒至附片表面水分消失、附片卷角时,即可收起密闭 用硫磺熏,至附片发白为宜。然后再倒在晒席上晒干,即成 色泽白亮的成品白附片。

    黑顺片又称顺片、黑片、黑附片。是由较小的泥 附子做原料。每制100千克成品,约需要泥附子340千克。其洗泥、泡胆、煮附子的操作方法均同白附片。将煮后浸泡 好的附子捞出,不经剥皮,用刀顺切成为4 ~5毫米的薄片, 放入清水中泡48小时捞起,将红糖(每100千克附子用红 糖0.5千克)炒汁后倒入缸内,使其溶于清水中,然后将 片子倒入缸内浸泡1夜(冬天加工则应延长浸泡时间),染 成茶色,取出装入蒸笼连续蒸11 ~12小时。蒸的标准:以 片上有油面为度。蒸的过程中,火力必须掌握均匀,不能中 途停歇,这样才能保证蒸出有油面、有光泽、质量好的片 张。将蒸好的附片放在烤片算子上,用木炭火烤。不能使片 面烤焦或起泡,烤时要不停地翻动附片,到半干时,须将片 子以大小分别摆好。烤至八成干时,晴天可改用太阳晒干,

如遇雨天将烤片折叠放在炕上,用小温火围闭烘烤至全干, 即成黑顺片。烤炕的设置:可在室内打一长条形的炕,炕高 60厘米、宽1米、长3.4米(炕的长短、宽窄应与烤片折 子相适应),炕内烧木炭火。

    黄附片

    浸泡:将鲜附子除去须根及腐烂部分,用清水反 复淘洗至无泥沙;将鲜附子倒入缸中,每100千克加胆水 70千克,再加适量清水以浸没附子为准,浸泡15天后方可 加工;如为干附子倒入缸中加清水浸泡入缸后立即上下搅 动,将漂在水面上的烂附子捞出,待泡胀后倒去水,按每 100千克加胆水70千克再加清水浸泡,15天后再加工。因 气温高,水分蒸发快,不论干、鲜附子在浸泡过程中都要翻 动,补充胆水和清水,发现水面上有发霉现象者添加胆水。浸泡中发现有泛红时,应调整胆水浓度。捞出附子用清水浸 泡3 ~4天后,再用调整浓度后的胆水继续浸泡。

    煮料:清水加泡过附子的胆水10%,置铁锅中煮 沸。把浸泡好的附子倒入锅内煮,每3 ~5分钟翻动1次, 煮约15分钟,以煮至透心为准,捞出置清水中漂(夏季漂 3天,冬季漂6天)。干附子未用胆水浸泡直接煮时,以每 100千克加胆水20千克再加清水适量,煮约30分钟,每 3 ~5分钟翻动1次,煮至透心为准。

    剥皮制片:刮去外皮,横切片,片厚5 ~6毫米。

    漂后上色:将切成的附片,倒入清水中漂(夏季 1~3天,冬季3~6天),每天搅动2次漂洗中途换水1

次。每100千克用姜黄2千克、红花0.5千克、生姜I千 克、猪牙皂0.1千克、朱黄染料0.05千克、甘草0.5千克。姜黄、生姜、猪牙皂、甘草粉碎用适量水煮20分钟,再加 红花煮至红花变成白色,捞出药渣,将颜料倒入附子缸中, 搅拌均匀,染上黄色后取出。

    蒸片、烘晒:将染好色的附片,装入蒸笼中,置 锅上加水蒸10小时,倒在竹帘上晒至半干后用硫磺熏1小 时,印花,烘干或晒干。

    淡附片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 ~3次, 至盐水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于切开后口尝无 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每100千 克盐附子,用甘草5千克、黑豆10千克。”

特别提示:由于时间短,考察地有限,很多的主产地并未了解到一手资料,所以,文内内容可能会有失偏颇,还望各位同仁海涵并指正。

另外,文内还缺乏更多的详情,有待补充,并希望同仁能够提供可靠详实的资料信息,以便在更新时修正补充,在此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