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在东北出现大量辽金元窖藏钱币(1)

 天賜閣guwan 2019-07-17

              (说明,根据泉友建议,将QQ空间的有关文章,重新编辑整理,发表在新浪博客中)

     这里所说的“东北”是指辽吉黑三省和内蒙古东部,是广义的“东北”,更广义的东北包括今天的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西伯利亚南部、蒙古国,这里曾经是辽金元故地,也曾经发现辽金元的许多历史遗存。

                                               序言

                                 1、从历史地图上看东北

    以下辽金元的地图可以看出东北及内蒙始终是这三个大帝国的核心地带。

[转载]为什么在东北出现大量辽金元窖藏钱币(1)明朝建立并派遣徐达大军攻陷元朝国都大都后,退居蒙古高原的原蒙古宗室的政权,国号仍叫大元,以地处塞北,故称“北元”。仍然控制着据有漠南漠北的蒙古本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控制着甘肃、东北与云南行省

       即使在明控制东北之后,黑龙江、吉林、辽西、辽北等地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其官员为世袭的流官,即归顺明朝的蒙古贵族。

[转载]为什么在东北出现大量辽金元窖藏钱币(1)

      即使是清代,东北等地被柳条边分割为许多禁地:

[转载]为什么在东北出现大量辽金元窖藏钱币(1)

​    今天出土窖藏钱币最多的吉林、黑龙江、内蒙西部恰恰都在柳条边的禁锢之地内。

                                 2.东北出土窖藏钱币如“泉涌”

     从上世纪末,随着东北以五常为代表的出土窖藏钱币为标志,在东北大地形成了探宝活动,以至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如同泉涌,其中除去在中原内陆经常发现的北宋钱币外,发现了不少的被称为古钱“五十大珍”的五代十国、辽、金、西夏、元钱币,而更多的是辽金西夏出谱钱币,其中包括辽、金的所有年号的年号钱,还有不少契丹文钱币,西夏文钱币,其钱币内容之广泛,品种之多。大大出乎人们的想象,而在人们所熟悉的北宋钱币方面,则出现了更多的出谱钱币,仅以北宋纪值钱为例,北宋纪值钱不再限于“圣宋通宝”背当五(伍)这一类纪值钱,而是出现更多品种的纪值钱,年号涉及熙宁、政和、宣和等。

     对于这些如同泉涌,几乎是层出不穷的出谱钱币,最大问题是如何看待这些出土钱币,是一概承认还是一概否定,正如董大勇先生在《如何客观看待辽、金、西夏三朝新面世钱币》所说,“这些新品种的出现,究竟是过去不为人们所了解的历史真实的遗存,还是有人因经济利益驱动而伪造的赝品?这的确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所以在今日东北、内蒙等边陲地区出土文物史无前例大增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对此持以既不囿于前人旧著、又不草率全盘肯定的态度。”,“至于钱币锈色包浆问题,传统的看法,以生坑绿锈、水银古、传世古及锈色是否生根等为依据,这当然是数百年来玩家积累的宝贵经验,但对浩瀚的内蒙沙漠地区,较旱少雨地带及罐窖藏之品,锈色差异亦有之也。”。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出谱钱币,特别是五代十国、北宋、南宋的出谱钱币会出现的东北,而不是中原内陆,或金代曾经统治过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一、东北是地下窖藏钱币的宝库

     近年来,在民间探宝活动中,东北的辽金西夏元窖藏钱币如同泉涌,出土了大量的窖藏钱币,从数量上说,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可能达到上千吨之多,就数量而言,可能达到二三十亿枚之多,如此大量窖藏钱币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

      根据官方刊物资料(《中国钱币大辞典考古资料编》《钱币考古文献叙录》介绍的金代窖藏钱币就达到50余处,这些窖藏钱币基本为上世纪末以前发现的,而这些窖藏钱币的发现大都出于偶然,大部分为人们在土石工程中发现。

    据《金代窖藏钱币》、《简析辽、金窖藏钱》等专业性探究文章介绍:

 “铜钱的窖藏现象,历代多已有之,而且,这种现象普通存在于辽、金时期,与其它各朝代相比较,不能不说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现象!

    这应该是我们研究东北出土的辽金窖藏钱币的基本出发点,即东北的窖藏钱币与中原内陆的窖藏钱币在储存方式,钱币的结构组成上的不同。

    据《简析》一文介绍,“目前,已知的辽代窖藏钱有几十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等地,尤其集中在辽代版图的南部!这一地区原本属于契丹族的活动中心及与宋代接壤的地区,货币流通等经济活动比较繁荣!在这一地区发现的窖藏钱,少则几公斤,多的达到了 800 公斤。”而根据有关资料,辽代窖藏钱币出土地点最北达到内蒙的呼伦贝尔盟的海拉尔、扎兰屯一带。西北达到蒙古国一带。例如位于蒙古国布尔干省南部达辛其楞苏木的宝日格青草原上青陶勒盖古城,城内出土遗物丰富,包括了瓷器、陶器、铜器、骨器、铁器、石器、铜钱以及建筑构件等。最近在蒙古国肯特省发现了一个辽代窖藏钱币,钱币重量超过2吨,其中出土契丹文钱币300枚。

     金代窖藏铜钱出土范围非常广泛,几乎遍布整个金朝区域。按照今天的习惯划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即东北地区、中原地区、西北地区。金代窖藏铜钱的地区分布明显不平衡。从窖藏的地区分布来看,依次为东北地区最多,中原地区居中,西北地区最少。

     文章《金代窖藏钱币》认为,“东北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处于金源内陆,是女真人的崛起之地,这里聚集了大量女真权贵。金代将东北与中原在行政管理上连成一体后,东北地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收中原地区的经济营养。女真人的“实内陆”政策令大批中原人口迁往东北,为东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其先进的生产技术也被广泛运用到东北的生产之中,加之东北地区物产丰富,处境多安,故金朝的达官贵人、富商大贾等诸多权势富豪之家乐居于此。所以,当国势有所变化时,这里的窖藏铜钱现象远比它地为多。”

      文章的观点“金朝的达官贵人、富商大贾等诸多权势富豪之家乐居于此”值得注意,这可能是解释为什么金代珍稀出谱钱币绝大部分出自东北的重要原因。

       东北的金代窖藏铜钱的埋藏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盛器窖藏。例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汪四村发现的100公斤金代窖藏铜钱装在一只素面灰陶瓮里;康平边台子出土的67公斤金代窖藏铜钱用黑釉坛子盛装;辽宁千山的1302公斤金代窖藏铜钱装在两个大缸内。个别的还用砖石建造钱窖,这可以看做容器窖藏的特殊方式。在这些窖藏中,铜钱一般用麻绳穿成串,从容器底部螺纹摆放至容器口,有的还在容器顶部盖上石板。另一种是直接窖藏而没有任何盛器。例如,商都县八号村的180多公斤金代窖藏铜钱直接掩埋在直径约0.7,距地表深约1米的坑内。内蒙古兴和县出土的250斤金代窖藏铜钱直接埋藏于距地表约40厘米,面积大约15平方米的地下,无任何包装物。为保证钱币能够长期保存,有的在钱币与窖坑之间填充马粪末以吸潮防腐。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窖藏形态,即埋藏在岩石缝隙里,岫岩发现的176斤金代铜钱就是窖藏在一个上下叠压的岩石空间深处。

      以上仅仅是作为考古发现的得到的东北金代窖藏钱币的资料的整理所得。而民间出土的东北窖藏钱币则不再此列。以闻名遐迩的黑龙江五常县出土的窖藏钱币为例,;2004年春季,黑龙江省五常市冲河镇北土城子村一次出土辽金宋古钱币数十吨,其中北宋铜钱20吨,运北京出售发。这时北京出售的筒子坑口都非常好,一般来自正宗的黑龙江五常以及拉林、冲河等地。这一区域的钱币太丰富了,从开的结果看,包括汉半两、五铢、隋唐、五代、两宋、金辽、西夏等。北宋版别钱更是惊人,不但发现过包括宋元铁母、宋元星月、太平铁母、太平降平、缩水淳化、淳化中广穿、天禧大样、咸平四笔元、景德四笔元、景德草元、绍圣草元、绍圣厚肉、元符平头元大字、元丰大字隶书、元丰大字背月、绍圣隶书、圣宋长字、宣和背陕、元佑背陕、重和、靖康等等绝大部分名誉纲要钱与版别钱。还有很多闻所未闻的出谱品,如开元背晋、治平背四决大月纹、绍圣正样背巨星、淳化换字钱、元丰草书、辽铸太平等等。仅裴先生就收集到辽太平元、通宝钱十余枚。这些辽太平钱在原来辽金属地的发现,证明了关于这些太平钱为赝品的结论是错误的。

     就北宋钱币的普通版别,五常出土的钱币更是几乎包罗了《符合泉志》与《古泉大全》中的所有。有时候,同一坑中,都可以成对或成套的挑出。

[转载]为什么在东北出现大量辽金元窖藏钱币(1)

五常探宝发现的古钱币是在一个偶然机会开始的。关于找宝风潮的起源,据知情人说是因为家住北城子的一个村民,在自家的田里耕作时无意中挖出几斤古钱,被文物贩子高价收走。古钱可以卖钱,鼓动了村民挖掘古钱币的热潮。由此,一发不可收拾,从五常蔓延到东北全境。

    如 法制日报——法制网报道,“宁夏同心3年来遭上万人次寻钱挖宝”,“20吨古钱币被盗掘”,“从5年前发现古钱币至今,沟壕东侧已挖出5瓦罐,西侧挖出9瓦罐,“瓦罐有大有小,大的两个成年人站在里面都能转身,小的也能容下一个人,这些瓦罐内的古钱币加起来有20吨”。

    又如,“阿城村民田间“挖宝”被举报用金属探测器挖得2000枚古币”。

    又例如辽宁日报文章“辽宁古钱币那些事儿”介绍“我省北宋古钱币出土量尤其多”,“精美但价廉北宋钱币不是稀罕物”,“当地一位对古钱有些了解的村民这样告诉记者,“咱以前种地的时候,也经常挖出零散的'大钱儿’”,“值得注意的是,虽说北宋钱币由于存世量大,致使普通的北宋古钱币在今天收藏界中价值不是很大,但是在北宋的钱币中也有一些珍品,比如母钱、样钱、九叠篆皇宋等价值高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只不过极为少见。 ”

    一般来说,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多为罐藏,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以文章《黑龙江省双城市单城镇金代钱币窖藏》介绍,“这批钱币上限为西汉文帝时期的“四铢半两”(公元前 175,下限为金世宗的“大定通宝”公元1178 ,涉及涉及13个王朝,前后历时1350年,计103种钱币,内涵十分丰富。有西汉文帝的四铢半两、武帝和宣帝的五铢、王莽的货泉,唐太祖的开元通宝、武宗的会昌开元、肃宗的乾元重宝,五代后汉的汉元通宝、后周的周元通宝、天汉元宝、南唐的开元通宝、前蜀的乾德元宝和咸康元宝帝、南唐的唐国通宝,北宋的宋元通宝、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禧通宝、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宋皇通宝、庆历重宝、至和通宝、至和元宝、嘉佑通宝、嘉佑元宝、治平元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裕通宝、绍圣元宝、圣宋元宝、大观通宝、崇宁通宝、政和通宝、宣和通宝,南宋的建炎通宝、绍兴元宝、乾道元宝,辽代的大康通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乾统元宝,金代的正隆元宝、大定通宝,西夏的大安宝钱等。

     1981年大连金州市七顶山乡傅家村一次就曾出土了千余斤的窖藏铜钱。其种类齐全,为其他朝代窖藏所无法比拟,时间跨度大,上起战国的明刀、一化,下迄金代大定通宝,按时代分述主要有:战国:明刀、一化钱;秦代:半两;汉代:半两、五诛;新莽:大泉五十、布泉、货布等;:五诛;:开元通宝、乾元通宝、乾元重宝、会昌开元等;五代十国: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咸康元宝、乾德元宝、汉元通宝、周元通宝、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开元通宝;北宋:宋元通宝、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祥符通宝、天禧通宝、天圣通宝、明道元宝、景枯元宝、皇宋通宝、庆历重宝、至和元宝、至和通宝、嘉礼通宝、治平元宝、治平通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耗通宝、绍圣元宝、元符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大观通宝、圣宋通宝、政和通宝、宣和通宝、靖康元宝;辽代:契丹文大钱、统和通宝、重熙通宝、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乾统元宝;南宋:建炎通宝、绍兴通宝、绍兴元宝、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刘豫():阜昌通宝、阜昌重宝、金:正隆通宝、大定通宝。

      仅从这两例窖藏钱币的结构来看,基本符合《金史.食货志》中“金初用辽、宋旧钱,天会末,虽刘豫“阜昌元宝”、“阜昌重宝”亦用之。”的记载。

      据《金朝铜钱窖藏现象探析》一文介绍,“金代窖藏铜钱,不仅品种丰富,且多珍品燕国明化、一化;汉灵帝四出五诛;唐早期月孕星开元通宝钱、中期双挑开元通宝钱、唐肃宗重轮乾元重宝、晚期会昌开元,除“永”宇外,其余诸宇窖藏皆有出土;五代十国时的天福元宝、菱穿乾元重宝平钱、背星文周元通宝;高丽海东通宝篆书小平钱;北宋的广穿宋元通宝铁母、大平左挑、白铜治平元宝、至道元宝夹锡钱、熙宁元宝、缺点熙宁重宝、而星元丰通宝、绍圣通宝、崇宁通宝平钱、崇宁重宝折二夹锡钱、圣宋通宝、靖康通宝;南宋的绍兴元宝小平钱、隆兴元宝折二真书钱、宇迹浅而粗可能为试范钱或母钱的乾道元宝铅质钱;辽代的契丹文大钱、统和通宝、重熙通宝、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乾统元宝及金代五笔正少出头,背八角穿的正隆通宝及铁质大定通宝钱等等珍品。

     这些官方考古资料,有力地反驳了窖藏钱币无珍品的论断。而以上的资料仅仅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考古资料。而从本世纪开始尚无对东北窖藏钱币的考古资料的出现。

      仅仅从公开刊物的报道来看,许多被称为“五十大珍”的钱币在东北多有发现,辽宁赵清山的文章《“崇庆元宝”篆书钱赏析》介绍了作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那里,收藏到“崇庆元宝”篆书折五大钱,和在辽沈地区收藏到“崇庆元宝”篆书平钱和“崇庆元宝”篆书铁钱,均为窖藏 (罐藏)品,都具有窖藏钱币那种典型特征,细翠的绿锈红斑。”。黑龙江何文育在文章《“崇庆元宝”篆书小平铜钱》介绍了“在大庆市一位古玩商乎里购得一枚 “崇庆元宝”篆书小平铜钱。”

[转载]为什么在东北出现大量辽金元窖藏钱币(1)

​      而这些品种的崇庆钱,在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也有发现。笔者在潘家园、报国寺等收藏市场的东北、内蒙的商贩摊位上多次看到。

     又例如北宋钱币珍品“圣宋通宝”,在东北多有发现,其中以辽宁叶柏光先生收藏的““圣宋通宝”篆书背横写“当五”钱”极为少见:

[转载]为什么在东北出现大量辽金元窖藏钱币(1)

​    20093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叶先生在沈阳鲁园古玩市场购得。为北方坑出土品,出土地为辽阳市的郊区。

    此种钱币为余榴梁先生的成名作。戎畋松先生在《圣宋通宝当五钱撮述》一文中谈到,“圣宋通宝·当五”纪值钱在形制上分小平型和大钱两种”,“小平型直径一般为}J毫米左右,重量为4克左右,与宋代普通小平钱基本相同,但纪值却为“当伍”之数”,“当五大钱,良径一般为31毫米左右,重量8克左右”

[转载]为什么在东北出现大量辽金元窖藏钱币(1)

​      据说,是钱近年来出土于江苏镇江某处基建工地,同时所出者尚有隶书当五存在。

 

      同样是出土窖藏钱币,同样是据说,叶先生收藏的篆书“圣宋通宝”背“当五”其品相远胜于那枚钻有个四孔“圣宋通宝”钱,不知何故,不被某些钱币界权威人士认可!​而镇江出土的就被认可,传统钱币收藏界是否有“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血统论之说,笔者实在不解!

       实际上,这些“圣宋通宝背当伍钱”在东北窖藏钱币中多有发现,笔者就收藏有多种,且这种制式的折五钱,并非只有圣宋通宝一种,笔者过手、过眼的就有圣宋元宝、熙宁元宝、通宝、重宝等数种。

     就连最为珍稀的北宋钱币——皇佑钱,在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自己也有发现,在《再说宋钱大珍“皇裕元宝”钱》中介绍:

北京保利2012年春季拍卖会拍品(彩页3 . h}3)(古泉园地网,大风堂贴图),钱整体黑白绿锈相间,锈体较薄,也是小平钱,直径23.6、厚1.48mm。钱文应属隶书,但是与图巧、彩页图1是不同的版式。“皇”、“佑”二字也更像楷书“佑”小,“元”、“宝”二字仿“开元通宝”隶书,“宝”字较长。背有移范,穿右有小星点。据网友披露,此钱出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五常地区。

[转载]为什么在东北出现大量辽金元窖藏钱币(1)

​    其实,在东北窖藏钱币也有皇佑钱发现,笔者两次在东北出土的罐藏钱币中过眼一种九叠篆的“皇佑通宝”钱,并且收集到一枚,此钱与皇宋九叠篆形制,文字写法基本相同:

[转载]为什么在东北出现大量辽金元窖藏钱币(1)

      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这种九叠篆“皇佑通宝”钱,都是一个创见。

     一般人认为东北及内蒙东部是人烟稀少的北大荒,但是在一千多年前这里是辽金故地,是辽金的核心统治区,例如、东北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处于金源内陆,是女真人的崛起之地,这里聚集了大量女真权贵。金代将东北与中原在行政管理上连成一体后,东北地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收中原地区的经济营养。女真人的“实内陆”政策令大批中原人口迁往东北,为东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其先进的生产技术也被广泛运用到东北的生产之中,加之东北地区物产丰富,处境多安.故全朝的伏官贵人、富商丈曹等诸多权热富豪之家乐居于此。在女真族占领中原以后,中原文化加快了进入东北的速度。特别是从金熙宗、海陵王开始的汉化趋势,使在金代东北文化中,汉文化占据了重要地位。文化上的相近必然伴生经济趋同意识的产生,这是激发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更深层的动力。东北在辽金时代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相当发达的地区,从而造就的东北广大地区的城市群,吉林省韩洲、信州、黄龙府、泰州。黑龙江的上京组成的城市群,而在吉林省发现的窖藏钱币,特别是出土珍稀钱币的罐藏钱币基本就出自这些城市群的范围内。

     而金末,蒙古侵袭东北,东北变为金、蒙古、契丹起义军拉锯的地区,城市被焚毁,人民被屠杀,人们在逃避战祸之时,将财宝匆匆埋入地下,而蒙古军“志在掳掠,得城施弃”,大军所到之处,往往是杀掠焚烧一空,东北这一时期的许多屯寨城邑,在这场浩劫中都被摧毁荒废,蒙古军并没有向金军攻克汴梁那样挖地三尺,甚至挖坟掘墓,搜刮民财,因此这些埋藏的财宝得以保存,而内蒙东部及吉林、黑龙江被蒙古的黄金家族所占,成为蒙古诸王的游牧之地,成为北大荒的一部分,直至清代兴起,这些地方在柳条边之外,成为清代的龙兴之地,禁止民垦,直至19世纪末,在闯关东的趋势下,才逐渐变为农耕之地,但是较比中原内陆,这一带仍然是没有开发地区。这些窖藏钱币基本没有受到惊扰,而发现只是偶然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