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仅经历12年,全国便起义肆起,经过秦朝镇压和诸侯之间的混战,逐渐形成河北和江淮两个起义中心,分别由赵王歇、楚王熊心领导。而此时的项羽、刘邦,皆为楚王部下。 起义爆发之后,秦二世派大将章邯率兵前往镇压,当时,起义军虽然连连攻克州县,但相比秦朝军队,起义军力量还非常弱小。在这关键时刻,章邯在山东定陶(菏泽定陶县)击败楚国大将项梁,一时之间起义军形势危机。 为了稳定军心,保卫楚怀王,刘邦、项羽、吕臣等起义将领纷纷收拢军队,移师彭城(江苏徐州),彼此形成犄角,做好抵御秦军的准备。而此时,章邯认为楚地势微,不足为虑,于是与王离的20万长城军合兵,北上攻赵。 章邯率领40万秦军,浩浩汤汤杀向赵国,大破赵军,并在巨鹿(河北平乡县)围困赵王歇及残部。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及各路诸侯求援。但面对强大的秦军,北方诸侯无人敢去救援。 章邯北上之后,楚怀王熊心着手整顿楚国政局,掌统南方各路反秦义军,积极策划反秦战略。在这种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形下,一面派宋义率领项羽、范增、英布北上救赵;一面派刘邦收集陈胜、项梁余部,西行直击咸阳。同时发表了著名的政治宣言:先破秦入关中者为王。 宋义奉楚怀王命令,统兵解巨鹿之围,但他屯兵观望不进,想坐山观虎斗,遭到项羽发动兵变,斩杀宋义。夺得兵权之后,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帅军猛攻秦军,最终歼灭围困巨鹿的王离20万军队,并在8个月后,迫使章邯率领另外20万秦军投降。 由于秦军主力在河北,刘邦军长驱直入,率先攻入咸阳,覆灭秦王朝。而经过巨鹿之战后,项羽在起义军之中确定了绝对的领导地位,并率40万军杀向咸阳,先入关中为王的约定已经名存实亡。 刘邦入咸阳之后,骄奢之气略显,并派兵拒守函谷关,在张良、樊哙等部下的劝说下,刘邦终于约法三章,并还军霸上。项羽抵达鸿门(临潼县鸿门堡村)之后,在范增劝说,以及刘邦部下曹无伤的中伤下,意欲进攻刘邦军。 鸿门宴就是在这种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两支抗秦军队领袖刘邦与项羽的一次宴会,全过程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通过项庄舞剑、樊哙护主等情节,展开的一场生与死的酒局较量。 【历史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十大酒局之中,鸿门宴是最早出现,且有正史详细描述经过的一场酒局。经过司马迁之神笔,形象鲜明的还原了鸿门宴当时的情景,整个过程惊心动魄、情节跌宕起伏,而且对后世意义非常。 如果单纯从酒局角度来看,鸿门宴不过是一场精彩的政治戏目,但从历史角度,鸿门宴不仅关系到刘邦的生死,更是关系中华文明由谁来缔造和传承。 历史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时势造英雄,但无数多的历史事件证明,没有一些传奇人物的文功武治,历史走向犹未可知。 近代以来,秦始皇的功绩逐渐为历史正统所正视,他开启了中国的统一之路,但要说真正统一中国的人,必然是刘邦。刘邦不仅把四分五裂的地域统一起来,更是让分崩离析的民心归一,对汉民族、汉文化的保护发扬起到决定性的贡献。 【影视剧情】 ▲影视版鸿门宴 |
|
来自: 元康百草园 > 《史海钓沉、知古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