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在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江湖”一词,出于《庄子·大宗师》:
可见那个时代,江湖不过是字面上的意思——江河湖泊的简称。 随着大中华的疆域越来越宽广,江河湖海统统纳入版图,到了汉朝,“江湖”已经用来指代四面八方,《汉书·王莽传下》:
进入魏晋乱世,杀伐四起,兵荒马乱,文人士子,避乱隐居。“江湖”又多了一层意思,代表隐居之地。隐士诗宗陶渊明就不止一次提到江湖,《与殷晋安别》:
进入唐宋,政权稳定,经济繁荣,国家制度慢慢严谨,“江湖”又用来指代远离国家政权和官场规则的地方,渐渐地就有了些“法外之地”的意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宋元明清发展时期,各行各业兴旺发达,“江湖”就用来形容那些社会边缘人士,三教九流,都成了跑江湖的。江湖术士层出不穷,也开始为这两个字带上了一些神秘色彩。 ![]() 而我们今天理解的“江湖”,多来源于近现代武侠小说的描述。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现代生活的平行世界,里面的人不愁吃喝,只要快意恩仇,完全可以不按现实生活中的规则行事,刀光剑影,邪不胜正。 这是一个存在于成年人脑海中的童话世界。热血、豪情、杀人不用抵命,犯事从来不用擦屁股,自然是义气云天,快意人生。 而现实生活中苟且的我们,只能通过哪些江湖诗词去想像我们在这个平行世界中的人生。
大风萧萧,易水悲歌。慷慨赴死,壮志未酬。 荆轲的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被剁成了肉泥。 ![]() 近代的江湖小说、武侠电影中的诗词很多,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徐克《东方不败》中的两首了。
因为是近人新作,所以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武侠豪气,世事如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书写得大气磅礴,实在是江湖诗的翘楚。至于平仄什么的,就不用管了。 说起诗词中江湖豪侠风范的经典,当属李白的《侠客行》:
这个大家也很熟悉,是李白写古寓今,他自己本身也是个剑客,自己也曾“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吹牛皮,但是李白好剑是公认的。这种豪气干云的气质也洋溢在他的古风歌行里,灿烂了整个盛唐和中国古代诗词史。 其实古诗词中关于江湖的内容还有很多,但是真正写得好的不多,因为文人嘛,特别是到了后来,是非常轻视动手的,以说理为主。不动手,哪来的江湖?写战斗的都是边塞诗。也正因为这一点,江湖诗虽多,却精品少,更多的是在现代武侠小说里面的文人生造。当然,都造得挺好。 ![]() 再送一首张时彻的《侠客行》给大家:
这个张时彻,是明朝的兵部尚书,是个文人武将,与范钦、屠大山共称“东海三司马”。他这首作品,是年轻时意气之作,还是看戏文有感而发呢?背景资料很少,不好说。我们来看内容。 我到了你家,握住你的手肘(握住手肘,相当于拥抱了。这是要义结金兰啊)。我曾经与卫青、霍去病一起游历,又和金日蝉、张安世交朋友(这是吹牛逼)。主人的仇不能报,这份心思向谁诉说?脱下精美的羽毛大氅,换来昂贵的新丰酒。钱都拿去嫖妓了,深夜的北斗挂在朱红的窗上。明早上便骑马离开,且翻身去戏弄身边女子。 邯郸倡、章台柳,都是烟花女子的代称。但是这里章台柳也可能不是指烟花女子,而是指章台的柳树,折柳送行是千年来古人惯例,也许这里还是明早出发的意思。不过他又说“戏折”,送行的话干嘛“戏”?还是看作戏弄女子吧。 这就江湖气很浓了。估计要帮主子去报仇,先取了银钱,到烟花柳巷潇洒一晚,明早出发去干事。个人觉得张时彻本人应该不是干这事的人,可能是有感而发的作品,但是格调不高,所以并不流行。 不过,真实的江湖,不就是这样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