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建筑群, 至今保护完整, 河南省焦作青龙宫

 饮膳道人 2019-07-18

青龙宫,原名青龙祠,坐落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龙源镇万花村境内。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因祈雨“应验”,皇帝派豫北三府道台庄振为使臣传“圣旨”拨宫银重修,更名为青龙宫。后经清道光、光绪年代几次增修成为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建筑群,至今保护完整。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宫,最大的特点是:房上、墙上、梁上、柱上、门上、窗上到处是千姿百态龙的形象。宫内古柏常青,鲜花盛开,小桥流水,五色金鱼在养生池内悠游自在欢快跳跃,环境幽雅,景色宜人。青龙王龙母在人间所做的善事和归神界惠普中州沐甘露所办的奇事传说比比皆是,历史真实记载的龙文化会使你认为青龙王真是'活龙王'。

焦作市旅游胜地青龙峡与青龙宫本为一家,有着一脉相通的联系。据庙内明朝嘉靖六年(1527年)石碣'高氏家传遗言记'记载:青龙峡为明永乐年间万花庄高白宁陪给龙母的嫁妆地,'陪嫁庄'村由此而得名。青龙峡中的青龙洞是青龙王龙母夫妇归天常居之处。因此,想游青龙峡先观青龙宫,这样我们既看到了龙文化的内涵,又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景。

神话传说

武陟青龙宫始源于一个神话传说,清道光版的《武陟县志》卷十九《古迹》篇记载:'青龙王庙(青龙宫)在县治东北路万花庄。旧传青龙神于明永乐时,假身为贫少年,佣力于本庄高氏家,白昼刻木为'鲸',夜则灌园田,稼茂异常,高氏瞰其踪迹,见云雾中有一龙在井上,尤是大奇,妻之以女,其后,忽见梦于高氏曰:'吾以有异汝,若逢旱时,赴青龙洞求雨必应'。尺醒则神已化去,其妻亦逝。所遗即牒文木鲸也,自是有祷必应,建祠记之'。又有碑文记载:'龙王显世于明初永乐年间。每逢亢旱祈雨辄应,以是创建庙宇'。增建青龙宫之神记碑文载:'青龙宫为嘉庆朝前政庄君鼎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碑文载:'嘉庆年间邑侯闻其异,因匾所举曰'青龙宫''。玉皇阁上层中间脊檩下知县孙肃元手书:'大清嘉庆十八年岁癸酉四月上浣吉知武陟事仁和孙肃元率同阖绅耆士民创建,自立之后永保风调雨顺,平安大吉'。玉皇阁底层檐下又悬'圣旨'牌。所以说青龙宫的主体建筑玉皇阁、戏楼、主门厦为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由观察使庄振请旨,带官银全力支助,在原青龙祠的旧址上重建的。命知县孙肃元亲自率领族工,并亲手书青龙祠更名青龙宫。据青龙宫新修后殿记碑文载:'光绪三年大旱,大府遗员……奏请御赐匾额,由是青龙宫之名益显'。光绪皇帝御笔之宝'惠普中州'一式两面,一面悬挂青龙宫,另一面悬挂于太行山青龙峡的龙神祠。慈禧太后御笔'灵济东都'匾一面(现已遗失)。

光绪二十二年(1886年)丙申八月,在任候补知府武陟县知事荣成孙叔谦写楹联云:'神灵变化作配讵在人间胡至今野妪村翁竸传异迹,云雨施行崇朝可遍天下原此后嵩封洛甸永庇宏庥'。同治六年(1867年),河北彰、卫、怀三府兼管河务兵备道世袭云骑尉长白纶恩敬题并书金字楹联:'自古著神灵几百年御灾捍患,请天恤民二十五县崇德报功'。

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