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荣华的象棋人生:上海名牌大学的特邀贵宾(上)

 风吟楼 2019-07-18

  

纵横楚汉——胡荣华的象棋人生 

作者:承志

上海名牌大学的特邀贵宾(上)

这天小胡回到家里,已是傍晚时分。母亲早下班回来了。一家人都在家里,叔叔也在。他知道今天小胡要回来,特地来看看的,小胡一进家门,姐姐就迎上去说:“荣华,你真了不起,在杭州比赛拿了冠军。

“嗨,你怎么知道的?”小胡随便地问。

“晚报上早登了。爸爸天天盼望比赛消息,天天叫我买晚报来看,得了冠军,给你发了什么奖品?”姐姐兴奋地说。

“你不用急,待会儿给你看。”小胡放下身上的挎包,首先向叔叔、父亲、母亲问好。

“荣华,爸爸从报上看到你得了冠军,高兴得一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坐在椅子里流露着欣慰的笑容。“荣华,你真是好样的。

“爸,这不过是五省市的邀请赛,总共才十一个棋手,规模不大。拿个冠军算不了什么。”小胡平静地说。

“嗨,怎么能这样说呢?你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可是报上称赞你创造了奇迹哩!我看报了,参加比赛的十一位棋手,除了你是个孩子,其他十人都是响当当的全国著名棋手。你跟他们比赛能一盘不输,得了冠军,这不是奇迹又是什么!爸爸、妈妈看到这消息,高兴得做梦都笑醒来,可你倒好,不把这当回事。是不是你想拿了全国冠军才当回事吗?”父亲对小胡取得的成绩已经十分满意了。

“我的意思也并不是不当回事,而是从比赛的难度来说的。全国比赛规模大,人数多,全国的高手都来了,从预赛到决赛要闯过很多难关,比五省市的比赛难度大多了,如果在全国赛中能拿冠军,那就说明我的棋艺水平确实提高了,偶然性的成分少多了。”小胡始终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那么,你认为这次你拿冠军是碰运气得到的吗?”

“那倒也不是。我是说,因为是头一次参加这样的高水平的比赛,头一次拿到这样高水平比赛的冠军,不能说一点偶然的因素都没有。

“行了,你们父子俩的意见,我觉得都有道理。一个是说的荣华小小年纪能在国手们参加的比赛中拿到冠军,确是很不简单的,说是奇迹也不过分。而荣华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的。他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用全国冠军来比较,当然就认为算不了什么了。”叔叔像是评判员似的,把父子两人的见解作了解说。

“哎呀,弟弟,你跟爸爸争论这个干什么,快把你的奖品拿出来看看。”姐姐急于要看奖品。

小胡这才从包里取出奖状来,往桌上一放说:“看吧。

姐姐把奖状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胡荣华在1960年杭州、上海、辽宁、黑龙江、安徽五省市中国象棋邀请赛中获得第一名”,便说:“这是荣华得到的第四张奖状了,奖状一张比一张名气大。这是弟弟的光荣,也是咱们全家的光荣。

妈妈对小胡说:“荣华,你真行,下棋下出名堂了,快把这奖状同以前的奖状挂在一起,明天我再去配个镜框子。

姐姐说:“荣华如果再连续得奖状,家里就会挂满奖状了。

父亲说:“好呀,奖状越多越光荣嘛,如果得了全国冠军,说不定还有金牌、奖杯呢!”

姐姐说:“荣华刚才不是说在全国比赛中拿冠军难度很大么。他有把握拿冠军吗?”

小胡答道:“姐姐,有把握这句话,谁也不能说。杨官璘虽得过三次全国冠军,也不能说一定有把握。参加全国赛的棋手,都是各省市选拔出来的尖子,水平差不多。胜负大都决定于临场发挥得怎样,有的人发挥得好些,就可能赢,有的人由于各种原因,发挥得差一些,就可能输。

姐姐问:“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得好呢?你能发挥得好吗?”

小胡答道:“下棋比赛,除了比棋艺水平,还有比意志、精神的问题。如果两位棋手的棋艺水平不相上下,那么他们的意志、精神状态,就可能不同。因此,临场发挥得好不好,就是意志和精神状态的问题,或者就叫做思想问题,比如,看到对手很强,是什么名手,就产生害怕心理,或者看到对手是个无名小卒,自以为比他强,就产生轻敌麻痹思想;还有,看到自己形势不好时,就沉不住气,心里发慌;看到自己处于优势时,就沾沾自喜,过于乐观,不多加思考,随手而应等等,就会影响正常发挥,下不出应有的水平来,往往会把本来可以赢的棋走输了,常常听到有些人输了棋后惋惜地说:嗨,我原来是大赢棋,结果一步不小心走输了。这就说明他有了轻敌麻痹思想。所以说,要想临场发挥得好,就得始终不骄不躁,不慌不忙,既不轻敌,也不气馁;既要有战胜对手的勇气,又要有一丝不苟、认真研究战胜对手的方法,做到步步小心谨慎而又有深谋远虑。杨官磷为什么能蝉联几届全国冠军?我看一是他棋艺的基本功扎实,水平高,再就是他的思想修养,意志品质也比较好。他下起棋来总是不慌不忙,心平气和的,棋下得很细腻。这样他就能发挥得好。

叔叔马上就称赞小胡:“荣华,你不说我真还不知道,原来你平时不光研究棋艺,还研究下棋的思想哇!怪不得你下棋总是赢,很少输的。你小小年纪就能这样,真是很不简单。

父亲便说:“荣华,这些可能都是徐大庆、何顺安老师教你的吧!”

小胡答道:“老师当然也对我说过,下棋要细心,要多想想,要看到全局,想好了再落子。我刚进集训队时,有次我落子后想悔棋,何老师就批评我说,你为什么不想好了再落子呢?悔棋可不行,那是大忌。从此我就牢记何老师这话,落子前一定要多看看,非常细心,不过,不管老师怎么教,关键还是要自己去体会怎样才能发挥得好。我刚才讲的这些道理,其他棋手可能也都知道。最难的是要在实战中真正做到这样,哪怕是有丰富经验的老棋手,有时也往往做不到。

姐姐便回想起她陪小胡去下棋时看见小胡下棋的神情,总是非常专心,有时脸上还笑眯眯的,便说:“弟弟,我看你下棋老赢,可能是你把你刚才讲的道理都能做到了吧。

小胡答道:“还不能这么说,我是想尽量做到,但还不能说绝对做到。为什么有时我输棋呢?就说明我有时也做不到,不过,我的思想非常明确,就是不管碰到什么比赛,也不管碰到什么对手,自己不想别的,就是想一定要把每盘棋都下好,下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来,就像画家精心绘制的名画,作家精心撰写传世名著那样,把每盘棋都尽可能地下成名局,有了这种思想,对局时就会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把它当作一种艺术品来制作,其他各种思想杂念也就会被排除了。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