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蝉》:哥哥是哥哥,弟弟是弟弟

 轻风无意 2019-07-18
《蝉》:哥哥是哥哥,弟弟是弟弟


让我代哥哥去死吧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余姚人。父亲虞荔是南北朝时陈朝太子中庶子,四品官,掌管东宫禁令。他还有一个哥哥叫虞世基,兄弟俩一起拜在著名文学家顾野王门下,学习了十多年。虞世南读书时常达到忘的境界,有时一连十几天不梳头。读书的同时,他还师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学习书法,深得王羲之书法真传。

《蝉》:哥哥是哥哥,弟弟是弟弟

智永真草千字文碑刻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晋王杨广攻陈,掳掠陈后主而去。听说虞世基、虞世南兄弟很有才华,便给兄弟下了征召文书。杨广的弟弟秦王杨俊也知道了虞家兄弟的大名,同时下了征召文书。杨广和杨俊都是王爷,谁也不能得罪,虞世南遂以母亲年老为借口,坚决推辞。直到仁寿四年(604)七月,杨广继位为皇帝,兄弟俩才一起去长安投奔杨广。虞世基、虞世南虽是亲哥俩儿,性情却大不相同。虞世基善于迎合隋炀帝的心意,逢迎拍马,所以一再获得提拔,官至内史侍郎,行宰相之职。他还借此权势大肆受贿,生活豪奢,穿衣用具都模仿王侯之家。而虞世南则从不投机钻营,也不溜须拍马,明明知道隋炀帝不喜欢耿直的个性,自己写的诗也不合皇帝的口味,却从没想过改变自己。他在秘书省做起居舍人这样的小官,一做就是十几年,安安静静整理古籍,生活极其清贫。

《蝉》:哥哥是哥哥,弟弟是弟弟

虞世基形象

大业十四年(618)三月,隋朝叛将宇文化及发动兵变,缢杀隋炀帝杨广,隋炀帝身边重要的官员在劫难逃。虞世南知道宇文化及要杀自己的哥哥,抱住哥哥大哭,并请求宇文化及放过哥哥。宇文化及不答应,虞世南就趴在地上,抱住宇文化及的腿,大声说:"我救不了自己的哥哥,那么就让我代替哥哥去死吧!"最终,宇文化及还是不肯放过虞世基,斩杀了他和他的妻儿子女。

数次当了俘虏

武德二年(619),窦建德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聊城击败宇文化及,虞世南被俘。窦建德爱惜人才,任虞世南为黄门侍郎,在自己手下继续效力。

《蝉》:哥哥是哥哥,弟弟是弟弟

虞世南画像

武德四年(621)七月,秦王李世民击败了窦建德,虞世南又成为李世民的俘虏。算上在陈朝的那一次,这是他第三次做俘虏了。依据忠义气节的标准,虞世南应该学伯夷叔齐,饿死不食唐粟。但当此乱世,保全性命尚且不易,随波逐流算是明智之举,所以当李世民出于爱才之意,授他做秦王府参军时,他也就欣然接受了。

武德九年(626)八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是为唐太宗。这时,虞世南年近七旬,考虑应该功成身退,于是上表请求辞官。唐太宗不仅不允,反而升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唐太宗又授他为秘书少监,负责秘书省的工作。虞世南推辞不掉,只得就任。

《蝉》:哥哥是哥哥,弟弟是弟弟

电视剧青年李世民形象

深得唐太宗赏识

虞世南的书法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有遒丽之气,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他写的《孔子庙堂碑》深得唐太宗喜爱,经常临写。有一天,唐太宗正在写"戬"字,"戈"字旁还没有写好,虞世南来觐见,就提笔补写了"戈"字旁。唐太宗将这个"戬"字给魏征看,说:"朕学虞世南书法,有点像吧? "魏征看后说:"这个'戈'字旁倒是非常逼真。"唐太宗这才明白虞世南的书法非一日之功,自己临写得还远远不够。

《蝉》:哥哥是哥哥,弟弟是弟弟

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不仅书法技艺高妙,学问也非常渊博,唐太宗常常召他谈经论史。有一次,唐太宗令虞世南写《列女传》,用来装饰屏风,但现场没有《列女传》的底本,虞世南就靠记忆书写。书写完毕,找来《列女传》一对,竟然一个字都不错。唐太宗从此被虞世南的博闻强记彻底征服,后来他要和虞世南一起外出巡视,随从请示是否要将书籍、公文副本装到车上带着,唐太宗说:"有虞世南在,还用带书吗?"

不改赤子之心

虽然数度改易主人,虞世南却始终葆有一颗赤子之心,保持着沉静、真诚、执着的品格,从不趋炎附势,30年不改其志。他经常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每有大小过失,他都能犯颜直谏。

《蝉》:哥哥是哥哥,弟弟是弟弟

虞世南形象

有一次,唐太宗作了一首宫体诗,感觉不错,就让虞世南和诗,没想到虞世南竟然直言拒绝了,他说:皇上的诗确实工整,但谈不上雅正;皇上有所喜好,下面的人一定求之更甚,恐怕这首诗一传,就会风靡天下,大家仿效,所以我不敢奉诏和诗。

李世民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明主,在于他有无比恢宏的胸襟,听了虞世南的话,不但不怪罪,反而赏赐了他50匹帛,并打趣说:朕是试试你罢了。

写诗表露心迹

《蝉》:哥哥是哥哥,弟弟是弟弟

唐代士大夫聚会情形

贞观七年(633)的一天,唐太宗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到海池赏景,谈诗论画。唐太宗说:"要想国富民强,君主必须有自知之明,臣子必须舍死力谏,绝不能做杨广、虞世基那样的亡国君臣。"

众人急忙附和,只有虞世南默默不语。

看到虞世南的样子,唐太宗立即感觉出了不妥,马上解释道:"世南是世南,世基是世基,不可同日而语啊。说起来,杨广还是我表哥呢,很正常嘛。"

虞世南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下来。

唐太宗立刻转移话题:"诸位爱卿,最近有什么新作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睛一直瞥着虞世南。

《蝉》:哥哥是哥哥,弟弟是弟弟

唐太宗画像

虞世南起身,面向唐太宗深施一礼,道:"臣作了一首《蝉》,说出来请陛下批评。"接着,他念道: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一首咏物诗,每一句说的都是蝉,蝉的形体、蝉的习性、蝉的声音,而每一句又都暗示着诗人高洁的品行志趣: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借助一些外在力量,自己就能声名远播。他的名声来自于他的博学多才,高洁自爱。在这一点上,他与乃兄虞世基是完全不同的。

《蝉》:哥哥是哥哥,弟弟是弟弟

虞世南《蝉》画意

唐太宗听罢,理解虞世南的心意,于是说道:"爱卿洁身自好,自然名声远播。群臣都像世南这样,天下还愁有什么不能治理的。"

功成身退,位列凌烟阁

贞观十二年(638),虞世南已经80岁了,又上表请求辞官,唐太宗这才允许了。然而,虞世南尚未回到家乡,就在长安逝世。唐太宗闻讯,极为悲伤,跑出皇宫,痛哭了一场,亲自书写诏书,说:"虞世南对朕忠心一体,拾遗补阙,没有一天一刻会忘记,实在是当代名臣,人伦标准。朕有小的过失,他必定犯颜直谏,他去世后,朝廷上下,没有人能够这样做了!"

《蝉》:哥哥是哥哥,弟弟是弟弟

凌烟阁虞世南画像

贞观十七年(643),为纪念和表彰功臣,唐太宗命阎立本描绘了与真人大小一样的24位功臣画像,又在皇宫内三清殿旁修建了凌烟阁,陈列这24幅画像,其中第20位是虞世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