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仲景伤寒出世之后,后世流派皆不出其左右; 学中医,伤寒就是迈不过的坎;
2.临证处方以六经辨证为纲,临证有两大法门:一为《伤寒论》之六经病,一为《金匮要略》之杂病,此二书为中医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二者不可缺一(丁甘仁)。 3.《伤寒杂病论》乃经方之冠首,治疗之极则,学医所必由也(陆渊雷)。 4.中医生理学需以《内经》为主、用药以《本草经》为主、开方以《 伤寒杂病论》为主。至于我本人的方子,以汉唐两朝为主;学者当以《神农本草经》为主,熟练后再谈其他(倪海厦)。 5.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黄元御)。 6.主张以《伤寒论》为鉴,以之作鉴,则治病必有一定之法,如影之不变也;切脉乃诊断方法之一,若舍其他方法于不顾,一凭于脉,或仗切脉为欺人之计,皆为识者所不取”,必先知平脉而后知病脉(萧龙友)。 7.研读《伤寒论》 、 《金匮要略》 ,见其察证候不言病理,出方剂不言药性,从客观以立论,投药石以祛痰。其质朴之学术,实逼近科学之堂奥,真是祛病之利器。后又钻研唐代《千金要方》 、 《外台秘要》诸书,其中质朴之学,实用之方,直上接仲景,果能用之得当,亦有如鼓应桴之效(岳美中)。 8.要求学生从《伤寒论》原文入手,要做到使《伤寒论》脉,证,方,药了然于心,方可融会贯通(陈慎吾)。 9.研习《伤寒论》,一定要结合《内经》、《神农本草经》和《金匮要略》诸书(刘渡舟)。 10.提出六经为百病立法说(柯琴)。 11.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入门错则始终皆错”(陈念祖)。 |
|
来自: 彼案 > 《伤寒金匱温五运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