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十二)你从哪里来

 金色年华554 2019-07-18

当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终于到达合浦曲樟乡璋嘉村千年古樟树下时,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波澜。与合浦越来越多的近距离接触让我们逐渐适应了它每一处古迹的拙朴,如果这株古樟树披红挂彩,如众星捧月般被圈养起来,也许反倒令人不适应。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古樟树下面依地势起伏铺满了密密麻麻的泥砖,高大的树干枝叶繁茂,遮住了头顶的阳光。古樟树周围是树干粗细不一大大小小的樟树,它们勾勾连连,像一位母亲周围环绕了很多个孩子。

离古樟树不远有一座简易的亭子,几个年纪稍长的人坐在亭下闲聊。亭子旁边的空地上炊烟袅袅,几位村民正在简易的桌板上操刀砍剁。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和夫君与闲坐的几位长者攀谈起来。原来,这是璋嘉陈氏家族中元节祭祀活动的前奏,这才想起来,我们到璋嘉的日子正是农历七月十三,再过两天就是中元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鬼节”。

一位长者告诉我们,全村的人都要到这棵大樟树下来参加祭祀,每家要为这次祭祀活动分担一些费用。溪水旁边的几口大铁锅中,要炖上正在菜板上砍剁的猪肉和鸭肉,祭祀结束后,每家都会分到一些熟肉带回家中,农历七月十四,各家再去祭祀自己的先祖。

“为什么要在这棵樟树下祭祀呢?”夫君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棵樟树是我们家族的神树。当年璋嘉村开基始祖陈其鼐看出社王公原址是块风水宝地,就把社王公迁到古樟树下,在原址上新盖了陈氏祠堂,以保佑陈氏家族繁荣昌盛。始祖陈其鼐向社王公承诺一年四次祭祀社王公,这个习俗就流传下来。现在中元节祭祀活动,也选在这个地方了。”

顺着长者指的方向望去,我这才注意到古樟树下的社王公牌位。樟树干上还挂着一个提篮,祭祀用品都装在红色的塑料袋中,散落摆放在地面,古樟树旁边是一泓碧绿的潭水。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正说话间,又有几位村民担着担子从我们刚才经过的小路走上来,担子两头的箩筐里满是祭祀的用品。

“为什么要炖鸭肉?”我终于有机会说出自己的疑问。

“中元节是鬼节,相传鬼会出来活动,鸭有‘压’的意思。我们这里过中元节亲戚之间要互送鸭子,意思是压住鬼,不让它们出来活动。”我们在来璋嘉村的路上不断看到行人的摩托车和电动车上有活蹦乱跳的鸭子在嘎嘎鸣叫,原来它们是要去履行自己的重大使命。

梁实秋先生在他的文集《人生适意最难得》中曾写道:祭祖先是我们家庭传统所不可或缺的礼,其间绝无迷信或偶像崇拜之可言,只是表示“慎终追远”的意思,亦合于我国所谓之孝道,虽然是西礼之所无,然义不可废……礼是形式,但形式背后有重大的意义。

我目测了一下这棵古樟树的直径,然后用手抱住它旁边的那棵小一些的樟树,夫君目测说,得有三个我这样臂长的人才抱得过来。这样推算下来,那棵最大的樟树至少要十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社王公迁到这里有古樟树的守候,它的原址该是什么样子?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去寻访璋嘉陈氏宗祠——社王公原址。

从寻访古樟树经过的小桥原路返回,走过一段很短的路,就是璋嘉土围城。它的建筑风格与曲木客家土围城相近,功能也一致,既能防御外敌和土匪,又能满足在此居住的客家人生活上的需求。

土围城的城门外是一汪潭水,在烈日下显得格外清凉和灵动。水中隐约可见的游鱼,让这潭水带上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城墙上没有窗户,只按不同方位开有枪眼,仔细看还能辨识出城墙上残留的弹孔。客家人来自中原,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后来又逐渐繁衍,生生不息,各种生存考验造就了他们勇于抗争、自强不息、团结一心的品质,而这样的品质,也造就了现在的客家人族群。这样一想,我们就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寻访陈氏宗祠。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导航的指引下终于来到陈氏宗祠,内心居然有一丝激动。作为陈姓人,我没有见到过自家的宗祠,妈妈说记得我爷爷提到过自己的父亲名叫陈铭,当初从外地流落到我现在的家乡,至于祖上到底是哪里人,不得而知,也无从考证。我一直对于这件事耿耿于怀,虽然眼前的宗祠也许和我毫无血亲之缘,但500年前总该是一家吧?

宗祠四周群山叠翠,风景秀丽,怪不得璋嘉开基始祖陈其鼐要把宗祠建在这里。

图片发自简书App

祠堂的门外是一个大大的晒场,晒场下有一个半月形池塘,按风水学讲,该是标准的风水宝地。

图片发自简书App

祠堂共四进,前三进都建有屏风,进与进之间有天井相连。祠堂里很安静,我和夫君是仅有的寻访者。祠堂的墙体是青砖结构,朝向坐东向西,约略地估算了一下,祠堂的占地面积至少有500平方米。

在最后一进的祖先牌位供奉处,陈氏各代先祖牌位密密麻麻、排列如林。有人说,宗祠是灵魂的安放地,从某种角度讲,这种说法该是有道理的,宗祠让人清楚自己当初是从哪里来的,不仅能够找到自己基因上的家族,也能让心灵有所归属。

应该说璋嘉开基始祖陈其鼐独具慧眼,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璋嘉陈氏确实人才辈出,不说远了,就说最近的吧,民主革命家、北伐将领陈铭枢,1889年就出生在璋嘉村,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足够写成一本厚厚的书,而他本人的照片也作为璋嘉陈氏的骄傲悬挂在宗祠中,成为激励后世陈氏子孙的活生生的教材。村中每年要在宗祠中集会,奖励学业成绩优异的陈氏子孙,鼓励他们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有所作为。但不论走到天涯还是海角,这里才是他们心中永远的家园。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8年10月2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